APP下载

微创手术结合开放手术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效果观察

2021-11-25王云

智慧健康 2021年27期
关键词:半月板胫骨微创

王云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山西 长治 046000)

0 引言

近年来,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该疾病是骨科常见疾病,属于膝关节内骨折疾病,由于胫骨平台有着特殊的解剖结构,因此多数患者常合并发生半月板损伤[1],此损伤的合并,增加了治疗难度,若治疗不及时、不恰当,会损害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临床上目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治疗,多通过手术手段进行,既往多以开放手术的手段展开治疗,但此术式对患者创伤较大,且有较高并发症风险,影响患者术后康复[3]。随着微创理念在我国的普及,微创技术逐渐被应用至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但是在某些复杂骨折疾病的治疗中,微创技术的应用难度较大,因此临床提出微创技术结合开放手术的术式。基于此,本文针对57 例患者展开对比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术式选择差异,对患者进行数字编号后分组,编号为1~28 纳为对照组,编号为29~57 纳为研究组。对照组28 例患者中,包括男15 例,女13 例,年龄在25~61 岁,平均(43.53±3.26)岁;致伤原因:车祸10 例,高处跌伤10 例,摔伤8 例;Schatzker 分型:Ⅰ型6 例,Ⅱ型8 例,Ⅲ型9 例,Ⅳ型5 例。研究组29 例患者中,包括男15 例,女14 例,年龄在25~61 岁,平均(43.61±3.24)岁;致伤原因:车祸10 例,高处跌伤11 例,摔伤8 例;Schatzker 分型:Ⅰ型7 例,Ⅱ型9 例,Ⅲ型8 例,Ⅳ型5 例。此研究的实施并未违反伦理委员会要求,开展前已预先上报并获得批准,患者与家属对研究详情知晓且无异议,同意作为受试者加入研究,均已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以统计学手段比较,不具差异性(P>0.05)。纳入标准:①参考《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纳入者均符合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判定标准;②患者在术前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年龄≥18 岁,已成年,对于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有自主决定权;④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⑤在意识、理解能力方面无障碍,能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排除标准:①因年龄过大、昏迷、意识障碍等原因无法配合研究者,或是家属不愿配合者;②合并患有传染性的疾病,如艾滋、乙型肝炎等疾病;③肝功能、肾功能存在严重异常者;④除骨折及半月板损伤外,合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等;⑤研究中途转院、死亡、或是因某些原因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放手术治疗,行硬膜外连续麻醉后,进行常规止血,入路根据患者半月板损伤的情况进行选择,取外侧或是内侧髌旁,将髌下部分脂肪垫进行切除,将半月板暴露出来,探查半月板损伤情况,根据损伤类型、位置、患者信息等情况,进行部分切除或是修复治疗。复位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块,使关节面恢复平整,必要时可行植骨,结合患者骨折类型,选择以支持钢板或是松质骨螺钉对骨折进行固定,并通过C-型臂透视机观察固定情况。术后,先垫置棉垫,再以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抬高患者患肢,24~48h后将引流管拔除,并指导患者锻炼其股四头肌舒张及收缩功能,术后6 周患者不可负重行走,术后6~8 周,更换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下肢支具,逐渐指导患者在负重下行走,根据患者情况及复查情况,确定术后肢体固定时间以及锻炼时间。

研究组:微创手术结合开放手术治疗,麻醉、止血操作与对照组一致,膝关节镜入路选择前外侧或是内侧,将关节内积血冲洗干净并彻底清除,探查并评估患者膝关节情况,确定患者骨折情况,包括大小、位置、数量、塌陷情况、移位情况、半月板以及韧带的损伤情况。然后做一小切口于患者干骺端骨折线的位置,不行关节囊切开,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将器械置入并复位骨折块,使关节面恢复平整,复位后缺损骨质的位置可行植骨,结合患者骨折类型,选择以支持钢板或是松质骨螺钉对骨折进行固定,并通过C-型臂透视机观察固定情况。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术后的康复锻炼及固定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包括手术及临床恢复指标、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情况。①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②膝关节功能:治疗6个月后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值为0~30 分,优:≥27 分;良:20~26 分;可:10~19 分;差:≤19 分;③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皮肤缺血坏死。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系统选用SPSS 20.0,根据“1.3”中观察指标的表述形式将其分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其中计数资料检测以卡方值(χ2)进行,计量资料检测以t进行。两者均以P值评价,当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及临床恢复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手术及临床恢复指标比较()

表1 手术及临床恢复指标比较()

2.2 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各为67.86%(19/28)、93.10%(27/29),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比较[n(%)]

2.3 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各为21.43%(6/28)、3.45%(1/29),研究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患者多并发半月板损伤,暴力、外力等均是致病原因,此类患者需接受及时治疗,否则易导致关节畸形、关节僵硬、关节炎等情况,加重患者病情[4]。临床对此类患者以半月板切除结合复位并固定骨折部位为主要治疗方法,既往多选择开放手术,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效果不佳,术后并发症风险高,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5]。随着微创技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推广,临床目前提出关于微创手术结合开放手术治疗此类患者的方法。

临床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段主要是固定复位、使关节面恢复平整、对合并症展开对症处理,使膝关节恢复稳定性等。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包括半月板损伤。在人体机体膝关节内,半月板是重要的解剖结构,其有着分布滑液、传导载荷、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当患者合并出现半月板损伤之后,极大可能会影响膝关节内部情况,对膝关节正常的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在以手术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尽量的对损伤的半月板组织进行修复,并尽可能保留半月板组织,这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中,常通过整体切除的手段达到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目的,但是该方法的远期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成熟,其逐渐被应用到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工作中,一方面,可在进行内固定骨折的同期开展半月板的修复工作,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减少了医疗成本,降低了患者痛苦;另一方面,传统治疗方法需要在骨折治疗的中晚期开始进行半月板损伤的修复工作,而该方法可同期开展治疗,降低了半月板损伤导致的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本文以对比手段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以微创结合开放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更少。分析原因:开放手术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而在关节镜辅助下实施手术,可提高术野清晰度,使术者能更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手术操作更加精准,明显降低创伤,减少并发症风险,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其外,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微创结合开放手术较单纯开放手术而言,进一步保留了半月板功能,更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6]。除此之外,有研究指出,开放手术对术野要求高,因此其切口长度更大,切口周围软组织受损更为明显,周围血运受到的影响也就更大,同时也增加了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治疗术式选择来说,微创手术结合开放手术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不仅能够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还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有着理想的安全性,因此可行推广。

猜你喜欢

半月板胫骨微创
儿童半月板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半月板外突病因的研究进展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