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 个词语: 以永不忘却的方式告别

2021-11-24李剑

伊犁河 2021年1期
关键词:伊犁州核酸肺炎

李剑

我们从未设想过会以这样一种形

式度过 2020;

我们也从未想过会以这样一种方

式回望 2020;

我们更未想过我们的 2020 会与这 样一些词语密切相关;

而此刻,从这些词语里,我们再一 次触摸 2020;

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告别——

以一种永不忘却的方式。

首   例

人类对灾难的反应总不如动物们 机敏。什么地震啦,海啸啦,火山喷发

啦,动物们常常都会先于人类感知到灾难

的来临,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奔命。这大概 是因为,它们的生活简单,目标专一,有足 够的时间去聆听自然,辨别信号。

但人类社会就不一样了。人类忙于应 付的事情很多,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准则、运 行机制,以至于人们忘记了一些基本的自 然规律。从而,要么忽视它,要么压制它。 但,灾难就是灾难。它来了,谁也别想躲 过去。

马上就要过年了,街面上到处都是庚 子新年即将来临的节日气息。备年货,买 新衣。千百年来,或大或小的节日在时间 长河里沉沉浮浮,但农历新年始终占据着 中国人对于节日概念的头把交椅。过年 咯,去晦气,迎吉祥。

只是,不同于以往,与越来越浓烈的节 日氛围相伴而来的,还有电视节目中“武汉 出现多例新冠肺炎”的新闻报道。

但“灾难总在别处”,与我们并不相关。 这种乐观的意识很快被打破——1 月

23 日,新疆首次确诊了两例输入性新冠肺 炎病例。灾难以一种面目张狂的方式陡然 冲进边地人们的生活——它不在別处,就 在身边。

这个 消 息 对 于 伊 犁 州 疾 控 中 心 传 染 病防治科科长江阿泰·塔力甫来说,无疑 是追在身后的鞭子。这几天以来,他一直 在和伊犁州卫健委、伊犁州疾控中心的同 事们商讨制订新冠肺炎防治方案。方案 还未起草好,病毒就已来了——它在距离 不足一千公里的乌鲁木齐虎视眈眈,伺机 而动。

能够应对这场考验吗?江阿泰禁不住 回望三十年的工作生涯。也不是没有经历 过 传 染 病 的 防 治 。 霍 乱 、鼠 疫 、麻 疹 、

SARS、甲流……每一场传染病,都不容小

觑。扛在肩上,都是沉甸甸的群体生命。 不同的是,对于以上所列疾病,人们都有了 充分的认识,知道它们的寄生机制、传播途 径,知道如何预防、如何救治。而与新冠肺 炎极其相似的 SARS 病毒,一直没有到过新 疆。可新冠呢?横空出世,诡异狡诈。它 伸出所有触角,抓住一切机会。

闪电般的,主动权就被它握在了手里。

1 月 23 日下午,伊犁州友谊医院出现 疑似病例。当晚,伊犁州疾控中心派出工 作人员前往医院紧急采样,送至疾控中心 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实验。

在实验室值守检测的工作人员是布买 力 亚·肉 孜 —— 她 是 一 位 三 个 孩 子 的 母 亲。她像以往任何一次走进实验室一样, 做好三级防护,开始工作,内心并无波澜

——这是她的舞台,没有镁光灯的照射,只 有样本、仪器、流程和数据结果。

四个多小时倏忽而过。内心的紧张是 看到结果的那一刻出现的——阳性!

布买力亚的心脏“咚咚”跳。真是阳性 吗?她不敢确定。这是她第一次做新冠病 毒的核酸检测,第一次和新冠病毒正面交 锋。这个出现于她手上的阳性结果意味着 什么?意味着伊犁州出现了首例新冠肺炎 病例。新冠病毒已经破城而入了?

她立即打电话给检验科主任“:疑似阳性。” 这 个 夜 晚 因 为 这 四 个 字 而 变 得 非 同

寻常。 很快,江阿泰的电话铃声也在深夜骤

然响起“: 初步结果,疑似阳性。” 睡意瞬间全无。他扔下电话,看着窗

外。黑沉沉的夜已经吞噬了新年将近的热 闹气息。一切归于沉寂。但一切真的是归 于沉寂了还是在酝酿新的风起云涌?江阿

泰重新躺回床上。他要等复核结果,尽管

这 个 结 果 十 有 八 九 不 会 有 变 化 ,那 也 得 等。传染病面前,容不得半点含糊。

可是 ,这 一 会 儿 的 床 却 成 了 烙 人 的 炕 席 ,江 阿 泰 的 身 体 挨 上 去 就 立 即 弹 起 来 :“ 我 怎 么 能 躺 在 这 呢 ? 疫 情 就 是 命 令啊。”

他下床,穿衣,收拾好文件资料,走进 夜色。冬日的凌晨充满寒意。街面上寥落 无人,甚至连出租车也看不到一辆。

那就迈开步子走吧。病毒并不管你是 不是能够在深夜打上车前去单位。

在江阿泰匆匆赶去单位的路上,布买力 亚又一次投入实验。再没有哪一次像现在一 样,她希望复核之后,会有不同的结果呈现。 可是,事实就是事实,两个小时后,结

果一如先前——阳性。 江阿泰到了单位。办公室的灯光已经

亮起。他走进办公室,同事们都在各自忙 碌。不用再说什么,大家都知道,与敌人正 面交锋的战斗已经拉开了帷幕。

向伊犁州卫健委打电话。向自治区疾 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打电话……

依据早先拟定的防治方案,首发病例 的核酸检测结果须由自治区来复核。于 是,凌晨六点,一辆载着伊犁州首例新冠病 毒样本的专车驶出了伊犁州疾控中心的 大门。

当 家 家 在 除 夕 的 年 夜 饭 中 欢 庆 团 圆 时,自治区疾控中心发来反馈——病毒核 酸检测结果,阳性;25 日,经自治区卫生健 康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诊断专家组评估确 认,该病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 诊病例。

庚子年新年第一天,灾难从别处真正 变成了当下和此地。

请   战

昭苏的天空总是蓝得让人恍惚。陈志 胜也有些恍惚,这是他从伊犁州疾控中心 来到昭苏县萨尔阔布村访惠聚工作组的第 多少个日子呢?他记不清了。只知道已经 见惯了湛蓝如洗的天空,闻惯了高天阔地 的味道。可是今天,他分明在空气中闻到 了一丝紧张的气息。

气息来自于 1 月 20 日自治区召开的维 稳工作会议。这是一个春节前夕的常规会 议,与以往不同的是,会议末尾通报了当下 武汉新冠疫情的发展情况。

就是这个。陈志胜知道,紧张的气息 就是来源于此。他年少时学习疾病预防, 学成后即在疾控领域工作。他知道,当一 个传染病发生时,它会成为一股旋风,将周 边一切旋进风眼。如果能抓住机会,它搅 动的范围会不断扩大,而其破坏力也会成 倍增长。

那么,他能做些什么呢?

1 月 21 日,在村委会的早派工会议中, 作为第一书记的他指出:“从现在开始,咱 们一定要摸排清楚咱们村的外出人员到底 在哪里,他们回来的路上会经过哪里。这 些信息一定要准确无误。”

除此之外,他带着与他一起驻村的伊 犁州疾控中心的同事们开始给村民们普及 传染病预防知识,通风、洗手、戴口罩、少聚 集……

新疆昭苏萨尔阔布村离武汉多么遥远 啊。但每一个疾控人都知道,蝴蝶的羽翼 能掀起巨浪。

1 月 24 日,是陈志胜当月轮休的第一 天。他回到伊宁市与家人团聚。年夜饭也

是久違的团圆饭。但饭还没有吃完,他便

接到村里来的电话——赶紧回来指导新冠 防控。

他答应:“好。”第二天一早,他搭车前 去村里。从伊宁市到昭苏县萨尔阔布村, 有 4—6 个小时的车程。这段时间,陈志胜 的心情像窗外起伏的天山。新冠肺炎已经 冲进了伊犁。相比较在村里驻村指导防 控,无疑,回到伊犁州疾控中心即意味着回 到抗疫一线。他作为一名疾控人,在传染 病发生之时,就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就应 该干专业的事情。

他 应 该 回 去 。 他 要 回 去 。 他 掏 出 手 机,给伊犁州主管领导发出短信:

我是伊犁州疾控中心的陈志胜,现在 在昭苏县萨尔阔布村驻村。我当年上学 时专业即是疾病预防,也参与过多场疾病 预防工作。现在,伊犁出现了新冠肺炎病 例,我请求回到单位参与一线抗疫,将专 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

短信发出去了,陈志胜在等待,等待一 场从业至今面对的最大挑战。他想起当年 上学时,老师说过,疾控人是“养兵千日用 兵一时”。而今,上战场的机会来了,倘若 不冲上去,往小了说,是对专业的荒废,往 大了说,是“白干了”,是人生价值的缺失。 车 继 续 在 行 进 ,到 了 伊 宁 县 英 塔 木

乡。这是天鹅年年往返栖息越冬的地方。 就在这里,陈志胜的电话终于响起来。他 迅速拿出手机——是单位来电。他的心沉 下 去 ,手 指 在 手 机 屏 幕 上 轻 轻 一 滑 :“ 喂

……” “回来。” 回来——虽已年过不惑,当年学习疾

病预防时的年少热血却在这两个字中又一 次沸腾起来。他的眼睛不觉湿润起来。

他说:“好,我先去村里把工作安排好

就返回。” 就在这天,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 战斗的硝烟已经弥漫开来。 第二天上午,陈志胜照常主持早派工

会议。安排好日常工作,将疫情防控工作 再向大家交代一遍:要细致排查外出人员 的详细地址、出行路线;尽可能减少人员流 动;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尤其是 外出返回人员和他们的家人……这次会 议,他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加细致耐心,生怕 有 所 遗 漏 —— 他 不 知 道 这 次 离 开 何 时 回来。

这天,各县市的交通路线已经进入封 锁状态。晚上 20:30 分左右,单位派来的车 辆才到达萨尔阔布村。当他们身披夜色到 达伊宁市时,已经是深夜 2:30 分。

这是抗疫战斗打响后陈志胜看到的第 一个星夜。

而此后,还有许许多多个星夜在等着 他,等着他们。

英    雄

“英雄”。这是安瑞芬这些日子以来听 到的最多的词汇。人们以这个词汇定义她 和她的团队战友们“。我是英雄吗?”她透过 护目镜看躺在床上的病人,看同她一样裹 身在厚厚的防护服里不辨表情的同事,想 一想“:什么英雄?不過是本分。”

根本没有选择。

1 月 21 日,伊犁州新华医院党委书记、 副院长陈忠民接到了伊犁州新华医院被指 定为自治州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的通

知。在陈忠民看来,这项任务无可推卸。

不 仅 不 能 推 卸 ,它 更 是 来 自 组 织 的 信 任

——伊犁州新华医院的前身即是传染病医 院,而呼吸科目前也是医院的特色科室。 他们的医疗团队有对抗新冠肺炎的底气和 能力。这场仗,他们不仅要打,还要打好, 打赢。

连夜召开会议,抓紧时间对院感防控、 检验检测、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进行严密 部署。待这些安排妥当,最严峻的问题摆 在了大家面前——要成立定点医院新冠肺 炎医疗救治组。那么,谁上?

“谁上?”安瑞芬也在心里问自己。她 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主任;她有多 年针对麻疹、禽流感、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 经验;她是——党员。所以,她必须得上, 她没有任何理由站在后面。

她加入了。很多同事加入了。陈忠民 看看大家。那一刻,他很感动。还需要说 什么?不用。大家知道医疗救治组意味着 什么,更知道一个医护人员肩头的责任和 使命。

1 月 23 日,伊犁州新华医院新冠肺炎 医疗救治组第一梯队正式成立,23 个人,7 位医生,16 位护士,80%以上都为党员,陈 忠民担任组长,地力木拉提·努拉合买提担 任副组长,安瑞芬担任一病区主任。

这支队伍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进行院区 改造。

打扫,划区,建立清洁通道、污染通道, 改造病房,采购改造物资……而正值年关, 大多数店铺关门,动用了所有关系也买不 上用作区隔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 玻璃。

那就买来塑料布,拉扯上,聊胜于无。 夜幕渐起,忙碌并未告歇。深冬的寒

意和年节将近的气息一并从打开的窗户里

横扫进来。明天就是除夕了。安瑞芬想一 想:工作要干,节也要过。她转过身,笑着 对同事们说“:明天,你们轮流出去两小时, 跟家人一起聚个餐,过个节。”

大家嘻哈笑着,都在心里筹划:该怎 么利用这两小时呢?陪孩子去逛街?跟 男朋友去吃饭?还是帮着家人一起采购 年货?

只是,谁也没想到,比“两小时”先来 的,是第一位新冠肺炎高度疑似患者。

病患被送来时,一切还处于忙乱中。 当班的护士是年轻的盖尔加斯提。她匆忙 吃两口早饭,面色平静地穿上防护服,戴上 护目镜、N95 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穿上 橡胶鞋套。她将要成为第一位接触新冠肺 炎高度疑似患者的医疗组成员。

走进隔离病房,将监护病人的生命体 征记录在本子上,通过玻璃传递给病房外 的同事。抽血,打针,做雾化。

等她从隔离病房出来时,已经是六个 小时后。她依旧很平静。她问安瑞芬“:安 主任,午饭在哪?”

安瑞芬指指墙角的箱子,说:“就在箱 子里呢,快去吃吧。”

盖尔加斯提走过去,打开箱子。箱子 里什么也没有。午饭在忙乱中少了一份。 她看着空空如也的箱子,忽然开始嚎啕大 哭起来。心中的恐惧、慌乱终于可以借由 一份消失的午饭坦坦荡荡地决堤而出。

安瑞芬看着盖尔加斯提耸动的肩头, 什么也没说。她能理解。哭吧,哭过去,擦 干眼泪,咱们再面对。

红头文件紧随在新冠肺炎高度疑似患 者之后到达。病患已经出现,那么,所有医 护人员就不能再离开定点医院。

除夕在救助病患、院区改造、向上级汇

报病患救治情况和各项数据中度过. 大年初一在救助病患、院区改造、向各

个部门汇报救治情况和各项数据中度过。 大年初二如是。

初三如是。

……

情况在 1 月 27 日以后得以改善。不断 有新的力量补充到定点医院医疗救治组, 如一病区副主任曾圣涛,二病区主任吴敬 敬,三病区主任李永强、副主任沙拉买提 等。从伊犁州各个医院抽调的医护人员组 成的联合医疗小组成立。专门建立了信息 组向上汇报各种信息。安瑞芬终于得以从 密集的电话铃声中回过神来。

救护紧锣密鼓,日日相互打气。也有 挺到中途内心陷入挣扎的医生,比如沙拉 买提。

巨大的工作压力,日日叠加的恐慌,让 沙拉买提焦灼难安:要不要退出医疗组?

已经上了战场了,要当逃兵吗?等孩 子长大了,怎么跟他说这件事?难道说,妈 妈当年从战场上逃跑了?

沙拉买提摇摇头。她终究还是希望孩 子在想到媽妈时,能从妈妈身上获得面对 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最终,她没有退出。不仅没有退出,在 完成第一梯队的救治任务,隔离期结束后, 她仍投身到发热门诊,站在疫情防控的最 前线。

另有一位医生,宋苗苗。她经常感觉 到头疼得厉害,大家都以为是压力过大所 致。在结束救治工作、隔离两周后,她接 到 了 新 的 任 务 —— 去 新 源 县 支 援 疫 情 防控。

去之前,她先去做了核磁。检查报告

出来,是非常严重的颈椎病。这令宋苗苗

感到无措。她还要去新源县呢。这场与新 冠肺炎的较量,还没有结束呢。她拿着报 告 单 ,找 到 安 瑞 芬 。 安 瑞 芬 从 她 的 神 情 里读出了她的想法。她们一起去找主治 医生。主治医生看一眼报告单,厉声道: “去 什 么 去 ,身 体 不 要 了 ? 万 一 瘫痪了怎 么办?”

不去 了 。 不 能 去 了 。 当 这 成 为 必 须 面对的事实后,宋苗苗突然哭起来。她在 加入医疗救治组的时候没有哭;在跟着同 事们一边改造院区一边救治病人没有时 间睡觉没有地方睡觉的时候没有哭;在头 疼得厉害仍然坚持在救助前线的时候没 有哭;在得知自己患了严重的颈椎病时没 有哭。可眼下,她哭了。嚎啕不止,无法自 已。不能去了,不能在这场战役中与战友 们并肩战斗到最后一刻了。她甚至自己都 不明白,为什么这一刻对自己来说这么重 要?为什么心底里会有那么强烈的呼声以 至于眼泪自顾自喷涌而出?

看着宋苗苗,回望抗击新冠肺炎的这 些个日日夜夜,安瑞芬再次想到“英雄”这 个词。我们是英雄吗?她想。不,英雄的 光环太过耀眼,它会遮蔽那些内心的恐惧、 彷徨、懦弱和偏执。她们不是英雄,她们只 是想让孩子骄傲的妈妈,想让父母放心的 孩 子 ,想 成 全 自 我 价 值 追 求 的 一 个 完 整 的人。

她们只是,只是一名想把健康还给病 患 的 医 生 。 对 。 首 先 ,他 们 是 医 生 。 最 后,她们希望,她们能担得起大家的一句 “医生”。

2 月 13 日,伊犁州有了第一例新冠肺 炎痊愈患者;

2 月 29 日,伊犁州实现新冠肺炎确诊

病例动态清零。

安瑞芬透过玻璃看窗外的天空。天色 清明,阳光和煦。一些早醒的树,梢头都已 泛着些许的青色。

春天要来了么?春天该要来了吧!

零感染

实验 室 。 实 验 室 。 实 验 室 。 这 些 日 子 ,王 小 平 做 梦 也 在 实 验 室 里 。 自 伊 犁 州 出 现 首 例 新 冠 肺 炎 病 例 以 来 ,伊 犁 州 疾 控 中 心 成 立 了“ 新 型 冠 状 病 毒 核 酸 检 测 战 斗 群 ”。 王 小 平 —— 这 个 新 上 任 的 检验科科长,他必须身先士卒,冲进实验 室 ,去 直 面 新 冠 病 毒 。 疑 似 病 人 的 核 酸 检 测 。 一 圈 、二 圈 乃 至 三 圈 密 接 人 员 的 核酸检测。

样本一个接一个地送进实验室。这里 是抗击新冠病毒的前哨——它必须在此刻 担起全州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重任;它必 须敏锐、精准、迅速:它是当时伊犁州唯一 一家具有核酸检测能力的实验室,病人是 否患病由此确定,病人是否痊愈由此确定, 而每一例确诊病例背后就可能有上百个家 庭需要隔离观察。

王小平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大不亚于泰 山压顶。在没有控制病毒以前,他必须要与 病毒共“进退”。想到这,他不由笑了。这是 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却又实在恰如其分。

进了实验室,便没了日和夜。布买力 亚对此深有体会。

她记不清那天是哪一天了。她和同事 赛买提在实验室里做核酸检测。她作为主 操作手,加模板、震荡、核酸提取……赛买 提作为辅手取样、开盖、封膜……

样 本 一 个 个 送 来 ,她 就 一 个 个 做 。

“既然送来了,就赶紧做。”她在心里这么 对 自 己 说 。 但 按 照 规 定 ,每 个 实 验 室 检 验 人 员 在 三 级 防 护 下 至 多 在 实 验 室 呆

6—8 个 小 时 。 可 是 ,她 全 然 忘 了 时 间 。 她在做完一个核酸提取之后的间歇抬头 看 了 一 看 。 这 一 看 ,吓 了 一 跳 。 赛 买 提 在面屏遮蔽下的脸色已经发青了。这是 持 续 高 强 度 、呼 吸 不 畅 作 业 下 的 工 作 症 状 。 她 赶 紧 对 赛 买 提 说 :“ 你 先 出 去 ,不 能再呆在这里了。”

赛买提摇摇头“:不,我们一起出去。” 那天,他们在实验室不吃不喝呆了十 个半小时,做了 192 个样本。出来时,已是

午夜。 后来,他们被陈志胜批评了一顿。 “你们如果感染了,倒下了,谁能来顶

替你们?我们是专业的疾控中心,我们要 做到零感染。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保持良 好的工作状态,以保证我们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

零感染,这是分管检验科的伊犁州疾 控中心副主任陈志胜对他的属下们的第 一要求。他对所有要进入检验室与新冠 病毒短兵相接的工作人员说:“如果你们 的防护装备不到位,你们有权拒绝进入实 验室。”

没有任何说辞可以凌驾于生命至上。 而以此为基础,陈志胜还跟同事们算过一 筆账:保护好自己,是坚守使命、减少成本 的第一步。

首先,它避免了专业队伍的人力损失; 其次,一旦感染,便意味着数倍于一套三级 防护装备的治疗费用。

“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我们国家这样不 放弃任何一个病人。那么,我们作为疾控

人,就更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这是向社

会作出的表率。而我们安全了,我们背后 的大众才更有可能安全。”

从 1 月 24 日进行首例核酸检测至 2 月 末伊犁州直无新增病例,三十多个日夜, 陈志胜、江阿泰等,他们出入新冠肺炎患 者病房,跟他们对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理清他们病发前两个感染周期内的行动 轨迹,提供密接人员隔离观察的依据;王 小平、布买力亚、赛买提等,他们坚守实验 室的阵地,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有效开展, 为全州疫情防控工作发送信号。

直至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痊愈,人 们舒了一口气。陈志胜也舒了一口气。这 下,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们实现了零感染, 对得起“专业”二字。

援    哈

江阿泰从来没想过,自己肩上要扛起 这么重大的责任。

3 月 2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哈萨克 斯坦总统托卡耶夫通电话,提出在哈萨克 斯坦出现疫情蔓延势头的当下,中国政府 将积极提供支持和帮助。

就在这一晚,江阿泰接到单位领导的电 话“:有一个援外的任务,你看谁去合适?”

江阿泰想了想,既是援外,英语水平高 的自然更合适一些。于是,他建议了几位 年轻同事“:让他们去锻炼锻炼吧。”

可刚挂了电话没多久,铃声又响起来: “还是你去吧,援外,代表的可是咱国家的 水平。身体有啥问题吗?”

江阿泰不由苦笑,前段时间身体倒是 一直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啥也没查出来。

只能说“:没,好着呢。”

“那就你去?” “去。” 这一晚,江阿泰睁了一夜的眼睛。对

于再一次站到疫情的风眼中去,江阿泰倒 是没啥畏惧的。只是,正如领导所说,援 外,代表的是国家的水平,展现的是国家的 形象。他能不能够做得好?能不能够圆满 完成任务?

担子挑起来了,就容不得多想。只能 走下去,还得走稳了。

第二天,视频培训;4 月 1 日,开始认真 的准备课件、筹备物资;4 月 7 日,前往乌鲁 木齐,加入中国援哈医疗队;4 月 9 日,队伍 出发,到达哈萨克斯坦。

从到达的当天到 4 月 23 日返程归国, 江阿泰和队员们一共做了 45 场培训课程, 向哈萨克斯坦的民众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中 国的抗疫经验。

除此之外,他们还前去隔离点进行现 场指导:

只能容纳 800 人的隔离酒店怎么能安 置将近 2000 人呢?新冠的传染力不容小 觑,而一旦出现传播,一个新冠病人的治疗 费用则远远高于独立安置的费用。

建议被采纳。单人隔离。 前往医院参观指导。是不是可以在污

染区与清洁区之间再增设一个区域,以保 障清洁区的安全?

建议被记录在案。 在两周的援哈时间内,江阿泰和队员

们在奔波忙碌之外,也始终不忘做好个人 防护,出入病患医院和隔离地点时,一定遵 守防护要求。

做好防护,实现零感染,是出征时国家 给予他们的第一要求,同样也是直面疫情

时一支专业队伍应作出的表率。

归国,隔离。等回到家时,已是盛夏, 一年已经过半。那一天,他一觉醒来,发现 自己睡了 9 个小时。嗨呀,他高兴极了。多 久没有睡过这么舒畅的一觉?他想想同事 们前段时间说,今年过的,每天晚上都不好 意思两点以前睡觉呢。他不禁再一次感 慨:“哎,我那傻丫头,要学医就学医吧,中 医、药学,啥不好呢,怎么就又步爸爸后尘, 选了公共卫生?”

不过,既然她说喜欢,那还能说什么? 江阿泰望望早晨的太阳。阳光溜窗而

入,正好照在那枚他刚刚获得的勋章上。 勋章上的字迹是——为哈萨克斯坦医疗卫 生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核酸检测

生活永无极限。任何一个表达程度的 词汇前,都可以再加一个“更”字。比如,任 务更艰巨,工作更忙碌。

王菊萍倒是有一个说法可以很形象地 说明这种状况——这仗从年初一打响,我 们就战斗到现在。这还不说,我们的战斗 等級还是呈螺旋式上升的。

年初难,年中比年初更难。让王菊萍 现在回想,她都不知道他们这群人是怎么 挺过 8 月的。

7 月 15 日,乌鲁木齐再次出现新冠肺 炎病例。

7 月 18 日 19 时,伊犁州完成了从 7 月 1 日以来有乌鲁木齐旅居史的 23576 人次的 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表面越是平静,内里越是汹涌。 伊犁的疾控人面对的一项主要任务即

是全民核酸检测。

3 月以前,伊犁州疾控中心是伊犁州唯 一一家具有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自 3 月 至 7 月底,伊犁州已经拥有了包括伊犁州疾 控中心在内的 30 家核酸检测单位。

只是,现有的检测能力并不能达到在 较短时间内完成全民核酸检测的任务。

怎么办?建实验室。建一个日检测量 能够达到两万管样本的实验室。

说干就干。 位置选在伊宁卫校。这里原本有伊犁

州疾控中心前期建成的一个空置的实验 楼。规模大小合适,但还需根据核酸检测 的要求进行建设改造。

画图纸,计算设备的量、参数,安排人 员岗位,培训实验人员……王菊萍带着伊 犁州疾控中心的所有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忙 碌着。

那是不眠不休的十天时间。8 月 20 日, 日检测能力 20 万人次的伊犁州新冠病毒检 测 PCR 实验室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建成。

建成是开始。接下来,全民核酸检测 工作正式启动。

真正是举全单位之力。伊犁州疾控中 心的所有人都进了实验室。干不了检测工 作的,就取样、摆样。没有人可以退缩。王 菊萍笑,这会儿,咱们单位要是有只老鼠, 都让它穿上防护服进入实验室。

所有人员,分为两班。24 小时,划为三 个工作时段。两班三运转。每一班人员出 来,脱下厚厚的防护服,里面就是湿透了的 衣物。

没有人有怨言。因为,这是他们疾控 人共同承担的责任、面临的任务。

那段时间,大概是觉睡得最为香甜的 日子。从实验室出来,走进伊宁卫校废弃

的宿舍里,闭上眼睛就能睡着。而睁开眼

睛,穿上防护服,就得冲进实验室。宿舍与 实验室之间的路程,是他们每天感受日月 星辰的唯一时刻。只是,抬头所见的是哪 一天的星辰呢?也不知道。

不知道的除了日子,还有“自己今天洗 脸了吗?”

王菊萍爱美,从前若是不洗脸不化个 妆,断断不出门。而那些日子,愣是把这些 也省了。省下来的时间和气力,要用来带 着同事们争分夺秒地战斗。她时常挂在嘴 边一句话:“战斗已经打响了,那我们就必 须得把弹药供上。”

时间安排得密不透风,可仍然不够。 第一波实验,24 小时,只检测了 5 万余人 次。人机需要磨合,流程需要优化。

抠。抠细节。 一天,王菊萍走进实验室,看到摆样的

同事把样管全都微微倾斜放置。 她问“:为什么这样放呢?” 同事说“:这样好拿。每拿一管,可以節

约一秒钟。300 管,就可以节约 5 分钟了。” 另有一次,她看到另一位摆样的同事 跪在地上工作。她赶紧上前“:怎么跪在这

呀,快起来。” 同事摇摇头:“没事,跪着舒服点。实

在站不住,腰太疼了。” 同事的话说完,王菊萍的眼眶就红了。 她赶紧仰起头。这会儿,可不是掉眼

泪的时候。护目镜,面屏,层层遮罩。掉了 眼泪,怎么擦呢?

责任让人挺住,现实让人坚强。 一周之后,全民核酸检测完成。 两波实验,第一次日检测量 5 万余人;

第二次日检测量达到近 20 万人。 经此一役,王菊萍看看她身后的这支

疾控队伍——她很为他们骄傲,他们不仅

经受住了考验,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变得 更团结和谐,更有担当。

眼   泪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陈 忠 民 率 先 感 受 到 了 收 获 的 喜 悦 。

不,用“喜悦”这个词并不恰当,更准确地 说,他的内心是一种夹杂着喜悦、感动、振 奋和辛酸的复杂感受。

9 月 8 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 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伊犁州新华 医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 体”。陈忠民作为伊犁州新华医院的代表 前来参加会议。当他站在人民大会堂的 领 奖 台 上 ,接 过 奖 牌 时 ,内 心 如 潮 涌 般 翻动。

他从始至终只以“应该的”来总结他 和他的团队战友们在抗疫过程中的工作 和成就。但当捧着这枚奖牌时,那份坚决 避免院内感染的决心,那些争分夺秒的夜 晚,那些果敢的担当,那些在慌乱中生发 的勇气,那些捂在防护服里的一层又一层 的汗水和那些默默流出的或者不管不顾 任 其 流 出 的 眼 泪 都 一 股 脑 儿 地 涌 现 在 眼前。

是“,应该的”三字背后,是沉甸甸的勇 气、担当和眼泪。

说到眼泪,在伊犁州新华医院前后参 加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的共计 97 名医护 人 员 中 ,王 秀 秀 大 约 算 得 上 最 好 哭 的 那 一位。

哭始于 1 月 22 日的晚上。 那天下班,她和男朋友约好去商场逛

街、购物。大年初二就是他们订婚的日子

了。王秀秀从老早就开始期待这个日子, 到了那天,她和男朋友都要簇新一身地去 她爸妈家完成订婚仪式。

买好衣服,她挽着男朋友的手,高高兴 兴地打车回家。

电话就是在这时候响起的——她被抽 调到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

当这些字眼通过电波一点点撞击到她 的耳膜时,她便开始哭。她知道,她是党 员,她得上。但她又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内 心 的 恐 惧 。 恐 惧 变 成 眼 泪 ,“ 哗 哗 ”往 下 淌。从上车,淌到回家。从回家,淌到第二 天早上。

到了早晨,她擦干眼泪,去上班。 第二次无可抑制地哭是在 1 月 24 日的

早晨。这时,本来以为新冠病毒不可能真 正冲进伊犁的幻想被送来的新冠肺炎高度 疑似患者打破。

接着,在晨会上得知,所有的医护人员 不能再离开定点医院。原计划的除夕聚餐 呢?原计划的大年初二订婚呢?通通瞬间 没了可能。再联想到这两天网络上大量的 有关新冠肺炎的负面新闻,王秀秀忽然觉 得 全 身 都 没 了 力 气 。 她 扶 着 墙 ,开 始 恸 哭。她原本就知道自己懦弱。她根本没有 办法让自己勇敢无畏。

安瑞芬走过来,紧紧抱住她。这个从 接到任务到现在从没时间考虑害不害怕、 自己会不会有可能感染的一病区主任,第 一次哭了。她不是因为害怕哭,她是因为 能 切 身 感 受 到 这 位 年 轻 医 生 的 恐 惧 而 哭。她理解她。她对王秀秀说“:为什么抽

调你来?因为你是党员。你可以哭,但答 应我,是最后一次。”

王秀秀伏在安瑞芬肩头,哭着点头。

是,她再懦弱再畏惧也知道,有些事情,没

有退路,必须扛起来。 她果真再没有当着安瑞芬的面哭过。

更确切地说,她果真再没有当着大家的面 哭过。不能哭,眼泪除了表明自己的懦弱, 除了让大家担忧、徒增恐慌的情绪外,还能 带来什么?

只是私底下,还是会忍不住掉眼泪。 尤 其 是 父 母 打 来 电 话 的 时 候 ,仅 仅 一 个 “ 喂 ”字 说 出 去 ,眼 淚 就“ 哗 啦 哗 啦 ”往 下 掉。后来,她干脆跟父母说:“你们不要再 给我打电话了,我不能在这里哭。”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哭了呢?王秀秀想 不起来。她渐渐变得镇定。她接诊,查房, 日子匆忙而劳累,但不再掉眼泪。

等结束第一梯队的救治工作,休整结 束后,她又申请进入隔离病区,直至第一波 疫情最后一缕硝烟完全消失殆尽。

转眼,日子已经渐归常态。王秀秀现 在想想当初流的那些眼泪,都忍不住嘲笑 自己:有什么呢,哭成那样!

对了,推迟的婚期重新提上日程。 中 秋 节 那 天 ,她 订 了 婚 。 她 把 年 初

买 来 准 备 用 作 订 婚 的 衣 服 拿 出 来 摊 开 看 :嗨 ,这 些 毛 衣 羽 绒 服 到 底 也 没 派 上 用场。

10 月 10 日那天,她和男朋友去领了结 婚证。把结婚证打开来一遍遍地看“,10 月

10 日”,多好,十全十美,没有缺憾。

遗   憾

站在 2020 年的年末回看这一年,张树 江仍然不能摆脱那份内心的愧疚。这份愧 疚大概会成为心底一份永远的遗憾吧。他

时常想:如果不是一直在外奔波,母亲会不

会就可以如愿看着她的孙女长大、恋爱、 结婚?

他看看这一年的工作清单:

2 月 12 日到 3 月 3 日,在可克达拉市协 助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3 月 14 日到 4 月 2 日,在尼勒克县巡查 督导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6 月 1 日到 7 月 11 日,在特克斯县巡查 督导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7 月 11 日到 7 月 27 日,在霍城县巡查 督导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

这一年,他像一只鸟,四处飞,只是飞 不到家里。而工作清单上空出来的 5 月, 他则经历了人生至痛——失去了母亲。

事情发生于 4 月 2 日的晚上。 那天,母亲和他 14 岁的女儿在家。妻子在单位值班。他在尼勒克县巡查督导新 冠肺炎防控工作。这段日子,一老一少留 守在家是张树江家的常态。

初春的夜晚还有冬日余留下来的寒 意。母亲找到手机看看时间,哎呀,该睡觉 了。她最后再检查一下各处房间的窗户是 否关好,去孙女房间叮嘱一声“早点睡觉”, 便折回自己的房间准备休息。14 岁的女孩看着奶奶退出去的身影, 笑一笑,还早呢,还要再写会儿作业。

如 果 没 有 那 一 声 重 重 的“ 咚 ”的 声 音 ,这 个 夜 晚 便 与 任 何 一 个 夜 晚 没 有 不同。

可是,就在女孩趴在书桌前继续写作 业的时候,突然,一声“咚”不依不饶地撞 进房间,让女孩立即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奶奶!”

等她冲进奶奶的卧室,奶奶正躺在地板上。她用力支撑自己的身体,却根本无法站起来。 女孩赶紧上前帮忙。可是,她不过是个 14 岁的小姑娘,她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奶 奶搀到床上去。

怎么办?她跑进客厅,找来沙发垫子, 垫在奶奶的身后。又立即转过身,找到电 话,打给妈妈。

张树江很清晰地记得自己接到电话的 时间。夜晚 11 点。

“妈刚摔倒了,站不起来,我跟孩子把 她扶上床的。”爱人在电话里说。

张树江的心里一沉“:那我现在回来。” “妈说不用,她说没事了。”

挂 了 电 话 ,张 树 江 看 看 时 间 。 11 点。他再看看黑沉沉的夜。夜色吞噬一 切,也将内心的平静一并吞噬。不行,要 回去。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每一摔 都非同小可。他不能待在这里,装作若无 其事。

两三个小时后,他到家。家人都还没 有睡。他走进母亲的房间,伏在床边问: “妈,你腿怎么样了?”

母亲看到他,皱眉“:不是说没事吗,咋 还赶回来了。”

张树江不接话,他摸了摸母亲的腿, 不 对 ,这 不 会 没 有 事 儿 。 必 须 要 去 医 院 检 查 。 他 又 一 次 看 看 时 间 :“ 妈 ,现 在 太 晚了,你先好好睡一觉,明天一早我们去 医院。”

张树江从来没有想到,这一晚,是母亲 在家的最后一晚。

第二天一早,救护车,医院,拍片,骨 折,卧床治疗。

母亲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她说“:该回 家了,我们回家吧。”

张树江说“:好,明天我们就能出院了。”

已 经 做 好 了 出 院 的 准 备 。 等 到 天 亮 ,等 到 办 理 完 出 院 手 续 ,就 带 着 母 亲 回家。

可是就在这一晚——5 月 2 日的晚上, 母亲突发房颤去世。

张树江拥有母亲的最后一个夜晚被永 远定格在了 5 月 3 日的凌晨。

…… 转眼到了冬天,雪一场又一场地下。

2020 年进入尾声。这个冬天,全民核酸检 测成了伊犁人的日常。处处能看到张树江 和他同事们的身影。这些裹在防护服里的 “大白们”,他们在火车站、飞机场、重要路 段、小区安营扎寨,采样,接样,复核,灭活, 他们蹲守实验室,加样,震荡,核酸提取,他 们在市场、商场等重要场所进行环境消杀 和监测……一切成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切为了 正常有序的生活。

等这场雪停了,雪花会盖住所有角落 吗?会盖住这一年的所有遗憾、愧疚和伤 痛吗?张树江想一想,摇摇头。他想到母 亲去世后的那段日子,女儿一直消沉。她 问他:“那天晚上,如果我能及时把奶奶扶 起来,奶奶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

他 知 道 女 儿 心 中 怀 有 愧 疚 。 他 对 她 说:“这和你无关,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做 得很好了,不要内疚。”不要内疚。这是他对女儿说的话。而 他自己,却势必要带着心底的这一份遗憾 进入新的年份。

如果这份遗憾无法摆脱,那么,不妨寄 希望于工作上的坚守能够获得更加显在的 意义——每天早晨,人们都能如常去上班, 去跑步,去看电影,去谈恋爱,去和亲人一

起出外吃饭,去看雪,去迎接新年,去正常地过每一个日子。 如果能够这样,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对他这一年工作的最大安慰,大概也可以稱 得上是对母亲的告慰。

创作谈:因为新冠疫情,2020 年成为一个 没有办法让人忘记的年份。除了不能忘 记疫情带给人们的苦痛、恐惧、生活秩序 的改变之外,我想还有一些东西也不能忘 记——即是那些在大疫当道之时挺身在 前的勇士。

在采访过程中,我一次次被他们身上 闪耀的人性光辉所感动。尽管他们一再 说,其实没有那么高大上,只是做些应该 做的事儿。但我想,那些躲身在“应该”二 字背后的付出,也应该为人们所知晓。高 尚并不是凭空而起,正是对这些“应该”的 踏实践行。

有挣扎,有遗憾,有眼泪,有喜悦。这 就是他们。这就是那群在 2020 年新冠病 毒肆虐的日子里,为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回 归到正常生活全力付出的他们。

如果他们不是英雄,那么,谁是呢? 写 下 这 篇 文 章 ,用 以 铭 记 2020,更 用以铭记那些担当和付出。 待日后硝烟散尽,一切皆成过往,也请将我们的敬意永远献给他们。 插图:叶子

猜你喜欢

伊犁州核酸肺炎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来势汹汹的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核酸适配体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
伊犁州纤检所严查“黑心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