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1-11-24钟德仁副教授石晓宇谢宜琴张晓秀

商业会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会计学监控教学质量

钟德仁(副教授) 石晓宇 谢宜琴 张晓秀

(1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2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3安徽科技学院财务处 安徽凤阳 233100)

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科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对于教师教学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有效地评判课程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准确、全面、有效评价的基础,亦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

一、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分析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课程质量,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先后顺序是由专业人才养成规律而定,不同性质的课程支撑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也不尽相同。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程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与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对专业知识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通识课程之后、专业课程开始之前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了解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奠定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管理类人才不仅要“懂会计”,而且要会“用会计”,能够利用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据调查,目前全国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开设了财会类专业基础课程,特别是会计学课程,许多高校将其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第5学期,这是学生开启专业课程学习的敲门砖。通过这门课学习,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了解和熟悉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提高会计操作技能,养成学生自觉遵守财务制度和有关财经法规,财务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经济管理知识奠定基础,增强学生对经济管理专业的理解,增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本文以会计学课程为例,通过构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可以促进会计学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会计学课程对经济管理专业支撑力度,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最终提高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基础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缺乏针对性。各个高校都有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但这些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在设计的时候,缺少对课程定位和性质的分析,导致课程评价指标设置单一化、体系泛化,缺少针对性和精细化。由于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分类不同,课程对人才培养能力点的支撑作用也不同,诸如专业基础课程强调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培养,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而专业核心课程则是注重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是专业能力具体体现。因此,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设定就要关注到课程性质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科、专业、师资以及学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定位、教学要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如果用一个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评价学校所有专业的全部课程,就会出现课程教学监控与评价结果不够准确,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缺少针对性,专业基础课程不能完全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承上启下作用。用缺乏针对性的评价体系来评价课程,也会使部分教师积极性受挫,特别是需要学校扶持的弱势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而且与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紧密相连,受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影响较大,使得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快,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更为灵活多样。因此,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要适时修订和完善,一成不变的指标体系不能激励教师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也不愿意主动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针对不同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使得会计学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实施过程缺乏严谨性。

1.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设计的初衷是为了维护课程教学秩序、监控课程教学过程,指标设计侧重于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而对于教学设计环节的检查和监控不够。尽管学校也要求教师在开课前要准备教学大纲、教案等,但对于这些教学资料的质量把关不够严谨。在期初的教学检查中只是检查教学资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完整正确,而对于内容是否符合专业基础课程要求,教学组织能否支撑课程性质等没有评价。会计学课程面对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专业性质的不同要求课程大纲的设计也不尽相同,课程大纲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课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有助于专业后续课程的衔接,课程实习实训内容能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等,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中均未出现。

2.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评价的客体不仅是教师也应该包括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授课质量高低。然而目前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计都是针对教师教学行为,忽视了学生作为受众客体的独特作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不够全面。作为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的学生,由于对课程评价指标理解不够深入而无法准确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且部分学生担心受到课程分数的影响缺乏对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还会出现学生“报复性”的课程评价结果,导致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流于形式,学生评价结果可参考性不强。

3.教研室同行评教和领导评教由于属于本学院内部教学监控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人为因素,存在人情分和主观分,使得课程评价结果难以体现真实性和客观性。而学校督导听课评教尽管是客观的第三方,但是受到学科专业以及评价标准把握程度限制,很难保障对同一教师听课评教打分的一致性。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基本上依靠教师自主行为,教研室同行和领导碍于情面基本上不会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也存在主观印象评价。

(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不够顺畅。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是为了让专业基础教师清楚地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专业制宜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高[2018]2号)。然而高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重评价结果、轻评价反馈和改进,失去了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教师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改进。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只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定性结果告知教师,对于评价具体细节和存在的建议或意见并不直接反馈,导致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特色和亮点需要彰显根本不了解,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教师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也难以实现。诸如,会计学课程面对经济管理各专业,每个专业对会计学教学内容的需求程度也不一样,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才能使其更加符合专业培养方案要求。

三、基于PDCA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

(一)构建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把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Plan),主要制定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以及计划等;第二阶段是执行(Do),主要按照计划内容进行;第三阶段是检查(Check),主要是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最后一个阶段是处理(Action),主要是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对成功经验予以肯定,对不好的(失败)结果汲取教训,引起重视,然后再返回到下一个循环[2]。PDCA循环的主要特点是对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并不断提高,这与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目标一致。基于此,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构建起全程、全员、全面的课程监控与评价体系,形成PDA闭循环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从而达到提高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二)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会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从专业角度认识会计基本信息的生成和使用,能够独立获取和分析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管理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构建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可以有针对性地、科学评价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会计学课程教师教学水平,评判该门课程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支撑度。根据PDCA循环理论,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应该包括课程教学设计确定、课程实施过程监控、课程教学质量检查、课程反馈与改进等四个环节。

1.课程教学设计确定。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基础阶段,根据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对专业和学情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课程教学方案的过程。会计学课程组的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会计理论和实践知识的需求程度,选择合适的课程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注重会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承上启下作用,最后生成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课程教学日志和日历等教学基本资料。

会计学课程教学设计要按照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定位,突出会计学知识对经济管理专业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诸如对于教案的研制工作,要求会计学课程组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性质和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对能力要求来确定,增强会计学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通过教学设计的研究和设计,能够使教师不断了解和熟悉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各种教学要素,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判断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从而为今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2.课程实施过程监控。这个阶段主要是教学设计的执行过程,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思路、师生教学互动、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等。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设计阶段生成的教学资料,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课程教学互动,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会计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会计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是支撑经济管理专业所需要的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懂会计”即可。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不仅了解会计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独立阅读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所蕴含的经济管理知识。还要适当增加财经法规等知识,扩展学生财务管理的能力,实现对专业教育有益补充。教学思路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厘清重点和难点所实施的教学步骤或流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在会计学教学中,通过讨论、提问、抢答等互动环节,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认真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对会计学知识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加大课程仿真实验实训改革,真正培养“懂会计”的经济管理人才。

3.课程教学质量检查。课程教学质量检查是全过程、全员、全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是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定性评价,客观指出课程教学质量的优点和不足,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包括检查主体和检查内容两个部分。检查主体包括教研室同行、学院领导、学校督导,当然还有课程教与学的主体,也即教师和学生。只有充分发挥检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找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会计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应该让学生在会计实操学习过程中逐渐对会计核算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产生联系,增强学生运用会计知识分析企业实际问题能力。在检查内容中,应该重点评价学生对会计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会计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程度如何?应当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进步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去,如“会计学教学对你的专业能力提升有帮助吗”“该课程教学能够激发你对专业的创意和灵感吗”等,进而推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4.课程反馈与改进。PDCA循环的最终目的是持续改进,形成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闭循环,每一次循环都是从较低的质量管理进入到较高的质量管理,周而复始地持续提高。无论是课程教学设计质量、课程实施过程还是课程教学质量检查,都需要构建起畅通的、持续的、公开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的正向流动路径,形成完善的评价与反馈通路机制。如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活动中,参与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评价结果、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督导评价等)课程评价信息和评价结果排名,经有关部门汇总后应该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本人了解具体的评价结果,通过阅读评价主体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可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将反馈意见传达给评价主体,使评价双方达成一致评价意见;另一方面教师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财务分析能力。

四、PDCA循环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践

(一)保证评价主体的客观公正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前提。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参与主体较多,评价结果与学校政策导向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在实施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前,应该让教师和学生理解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整个教学实施方案的操作过程,以及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性,形成教学质量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环境氛围,教师和学生尊重自身评价权利,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二级学院领导和督导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检查和评价教学资料等形式,参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从宏观层面监控与管理教学秩序。

(二)选择合适评价时机是实施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关键。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都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使学生能够对本专业有个全面大致的了解,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做铺垫。第一,在开课前一周,学院领导管理者和教学督导评价教学资料准备情况,诸如会计学课程大纲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会计理论知识、会计实操能力、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需要,如何支撑后续经济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课程教案是否体现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会计岗位设置等。第二,课程中间环节,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同行等可以随机进入课堂,听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执行教学资料情况、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情况、学生互动情况。第三,课程结束前开展学生网上教学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等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可以有效避免在课程考核后,学生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时掺杂进其他个人因素而有失公平。第四,教师在提交学生成绩后就可以得知学生评价结果,根据结果中每个指标的得分以及学生所提意见和建议来改进教学。而综合评价结果和评价排名前50%的,应该在学期末或者下学期期初以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让教师知道,可以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引入教师自我评价是实施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有益补充。从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角度来看,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学生、督导、领导、同行评价都是从课程教学外部视角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顺利实施起到保障作用;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从课程教学内部视角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内部评价可以促进教师主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引入教师自我评价机制,教师可以主动对自己的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找到课程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对标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加以完善和改进,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完善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会计学监控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冬奥项目训练监控方法的研究——TRIMP、sRPE在短道速滑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侦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