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2017-07-05李亮

智富时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分封制

李亮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战国秦汉间人,立功的愿望就是受封,小者侯,大者王。秦代虽然封侯,但是不立封邑,不建侯国,换句话说,就是不行封建。侯者只能衣食赋税,而且即使封侯也控制得紧,像蒙恬那样的大将,尽管为秦始皇立下许多汗马功劳,也不得封侯之赏,意常恨恨,所以秦亡之后,项羽即而恢复封建制,以满足众望。

【关键词】汉初;分封制;原因

“分封制”即“封建制”。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分封制最早源于西周武王灭商之后大封王族、功臣、上古帝王后裔,建立诸侯国。一方面是对功臣以及追随武王的人的奖励,另一方面则是达到“众建诸侯,以藩屏周”的目的。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来安定四方,拱卫王室。汉朝实行分封制同样也有着这样一层意思,用众多的小宗来拱卫王室这个大宗。对于汉朝为何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有很多,但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当时统治阶层的认识与要求。汉朝的统治阶层是由那些追随刘邦的文臣武将,以及当时社会残余的一些旧贵族组成。也就是所谓的地主阶级。虽说成份复杂但认识有着共同之处。其一,就是认为行“封建”乃天经地义之事。实际这是他们封建意识的满足。战国秦汉间人,立功的愿望就是受封,小者侯,大者王。秦代虽然封侯,但是不立封邑,不建侯国,换句话说,就是不行封建。侯者只能衣食赋税,而且即使封侯也控制得紧,像蒙恬那样的大将,尽管为秦始皇立下许多汗马功劳,也不得封侯之赏,意常恨恨,所以秦亡之后,项羽即而恢复封建制,以满足众望。《史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项羽分封情况,分别介绍了封地、都城等。“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而刘邦在灭项羽的过程中也不得不对韩信、彭越进行许诺赏地封王。“(汉高祖)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至也……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榖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传海与齐王信。……汉王从之。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韩信以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这是《史记》中韩信、彭越要求获得土地为王的事件。在他们眼中,有功要赏很正常,为王侯才是最好的奖励。这是军功地主阶级的认识,同时遗存下来的旧贵族旧势力,他们意识中称王也是天经地义之事。陈涉之陈,陈父老对陈涉说“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原将军立为楚王也。”当时的陈中父老都认为有功称王很正常,而张耳、陈余却不这么说,他们认为应先立六国后人为王一起灭秦。可以说这些旧贵族,旧势力认为称王,或立六国之后是应该之事。而跟随刘邦的一些谋臣也有着这样的认识,也包括刘邦本人只是后来因为张良的‘八不可而并没有真正这么做。“昔汤伐桀,封其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六国后,毕己受命,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不仅如此,其实已有六国之后开始恢复六国,如田氏田荣立齐,韩广立燕,韩王信立韩等。只是后来结果不同罢了。

其二,就是统治阶层对郡县制的认识有误。郡县制实行的时间毕竟太短,它的优越性没有被多数政治家所认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但是秦始皇利用中央集权制度所进行的残暴统治,使得郡县制代其受过,不少人认为实行郡县制导致了“暴秦”的出现。还有人即认同郡县制的优越性也不否认分封制的存在。这就造成了汉初的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局面。在秦始皇时就有李斯与王绾、淳于越等人的郡县之争,但是最后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仅仅在大一统的朝代实行了十几年的郡县制后人对其认识不然不会全部相同。也是仅仅过了十几年对于分封制的认识也不会改变。

其三,则是当时社会的客观形式所要求。汉初所分封的七个异姓王是刘邦所不愿意的,他不得不如此。因为当时这些功臣通过楚汉战争已经手握重兵,占据要地,与刘邦名为君臣实为敌国,刘邦不得不以封建的手段来换取臣下的效忠。其实还在楚汉逐鹿中原的时候韩信已经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虽极不愿意但却不得不封其为真齐王,汉初的分封其实是楚汉之际封建诸侯的继续。“(汉高祖)四年冬十月,韩信袭齐,,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韩信使人言汉王曰:“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请为假王以镇之。”……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乎,何为假王!”春二月,遣张良操印立韩信为齐王,征其兵擊楚。”这是在楚汉相争之际。而在灭楚后刘邦即分封了七个异姓王“皇帝曰义帝无后,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都定陶。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番君之将梅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皆如故。刘邦为削弱韩信的实力将其徙楚王,而彭越早在楚汉相争之际已名为魏相国,魏王豹死后他已经占据梁地,封王只是形式上的让其名副其实而已。而吴芮本来就是长沙的小官,起义后追随刘邦被封为长沙王。而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以及赵王张敖等是项羽所分封有的也是六国后裔,本就占有地盘。刘邦分封只是顺水推舟而已。这七个异姓王共领支郡二十二,而刘邦自领二十四郡之地,异姓王占有半个汉室江山。是不得不分封,正如当时蒯彻劝韩信那样,如果与项羽合作也可以三分天下的,其结果犹未可知也!

最后,总的来说原因肯定不止这一些还有很多方面,如文化上,当时所盛行的游侠精神,刘邦从一个基层的亭长到最后的拥有天下,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帮他肯定是不行的。而帮他的人最多的还是当时一起起义的沛县子弟。如和他一起开国的以及一直帮他的萧何、樊哙、曹参等。还有的如张良、王陵、陈平、郦食其等。这些人都注重信义,张良一直说“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在游侠精神的大背景下,刘邦要对这帮共同取得胜利果实的盟友及将领讲究信义,为巩固自己的平民皇帝身份,他必须顺应这个客观事实分封异姓王。总的来说原因很多但是不同的人对于异姓王的分封也有不同的认识。对于同姓王的认识也一样。不管怎样在当时的情况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上其不符合大一统的历史轨迹。不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最后肯定会有不利的影响,作为中央的统治者也肯定会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维护统治的。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7.228

[2] 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M].北京:中华书局.1964.91

[3]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7.252

[4]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1774

[5] 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2007.1198

[6 ]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M].北京:中华书局.1964.123

猜你喜欢

分封制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西周的分封制”教学设计
历史一定能从A推算到B吗?
如何用旧教材实现新课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从传统文化中追溯家国情怀
春秋时代以德治国观念之生存论基础
“分封制”与“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