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贫困人力资源转移就业扶贫工作探讨

2021-11-23淄川区扶贫开发事务服务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劳务输出职业培训劳务

王 新 淄川区扶贫开发事务服务中心

一、引言

在进入了新时代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更要做好将贫困地区人力加以应用,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逐渐缩短,将农村的资源优化逐渐向城市靠拢。不断地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的发展进程。实现组织化输出当地贫困人力资源的目标,以上内容来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已成为恢复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和为工业发展提供新动力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贫困人力资源的就业,本着中共十九大的精神,结合不同地区的现状,进一步做好农村脱贫工作和农村贫困人力资源转移就业。

二、新时期农村贫困人力资源转移就业扶贫的总体计划和思路分析

从思想上讲,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脱贫方面的决策和分配,协调市场和政府作用,以增加收入作为目标、发展岗位、提高技能和增加就业是一项基本原则。创新和改革政策制度,增强服务责任能力以及帮助农村地区更多的贫困人力资源实现就业转移和稳定脱贫的方式。在目标和任务方面,有必要确保农村地区每一个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力资源都免费参加职业培训,并且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只有一人就业。特别是,为了实现稳定的就业,有必要积极寻求农村中青年贫困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的指导,然后转向企业的“员工制”管理,在制度的保障下实现稳定脱贫。另外,在任务目标明确之后,应该对有意愿参加贫困的人力资源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活动,同时,保证每个农村贫困家庭具备劳动能力以及就业意愿的一名成员落实就业。特别是中青年的贫困人力资源,更要积极地引导和鼓励他们进入城市就业,在相关制度政策完善的背景下,保障他们稳定就业,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三、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扶贫工作的对策

(一)精准识别,针对性施策

1.贫困人力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

对于人力资源部门而言,应该主动与公共就业服务部门进行合作,定期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沟通、上门走访等方式,与农村贫困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的具体就业、失业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并根据他们的年龄、技能以及就业意向等,完善相应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将所有相关的信息都录入并实时更新到人力资源就业平台中,通过实名登记的方式,明确就业扶贫对象,开展动态化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2.加强职业培训

“一带一路”背景下,根据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技能需求,制定针对性培训方案,实施培训计划,将培训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在职业教育资源的依托下,实施预备式培训活动,为更多的贫困人力资源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确保他们职业技能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其中如果有贫困人力资源愿意自主创业,可以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指导和帮助。

此外,为了确保职业培训的顺利开展,当地政府以 及相关农村就业扶贫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成果、公开招标等途径,公正客观地选择相对应的职业培训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等,这样可以为农村贫困人力资源提供更加完善、具有保障意义的职业培训。

3.培训模式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应该对不同的农村贫困人力资源开展针对性地培训方式。如实施园林绿化、厨艺、电工等各个工种的培训。同时,在职业院校中,还可以采取“先培训、后就业”的模式,对于农村贫困家庭,给应届的中专、高中毕业生提供预备制培训服务。用人企业也可以采取先培训、后就业的方式,先对到岗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工作,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以及综合技能等。

(二)加大劳务输出,持续推进转移就业

1.加强与重点地区进行长期劳务写作

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重点和人力资源需求量较大的地区进行合作,并建立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同时,在周边地区,要强化劳务协作关系,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更应该进一步开展劳务协作。

现如今,我国已经建立了杭州市、昆明市以及中山市等多个劳务工作站,这三个劳务工作站共计提供了驻地企业用工岗位数量约五千个。

2.加强劳务输出基地的建设

对于政府而言,应主动发挥引导作用,坚持“社会主办、市场运作”原则,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出专业的服务团队。同时,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输入地企业建立直接交流、定向合作的方式,为农村贫困人员的异地就业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

3.劳务品牌的树立

根据不同的劳务品牌,开展针对性、标准化的培训模式。可以效仿“借壳上市”,确保劳务输出品牌的产业化以及区域化。一旦形成了相应的规模,具有促进作用的劳务品牌更应该进一步规范标准,实施登记注册,建立相应的实体劳务公司,采取正规化企业管理模式,保障劳务品牌可以朝着正规企业化、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此外,还可以鼓励并引导各个区域相近的劳务公司,进行统一劳务品牌的加盟,达到合作经营、规模化发展的目的。

(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就地就近原则就业

1.推动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新型城镇、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要求,全面加快特色农业、生态养殖业发展步伐,不断开发农村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互联网背景下,鼓励农民积极向电商行业迈进,通过新产业业态的发展和建设,为农村贫困人力资源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各个县区应该建立农业“领头羊”企业,全方位发挥农业企业对农村贫困人力资源就业的引领作用。

另外,外地企业可以利用公司和农户共同合作形式,带领更多的农村人力资源居家开展就业活动,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农民利用自家土地、人资入股的形式,全面参与农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进而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尽早实现脱贫。

2.提升招商资金引入力度

全面发挥出贫困县土地、人力资源以及生态等资源作用和优势,提升资金、项目以及技术的引入力度,主动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合作,鼓励并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运用贫困地区的各种优势资源进行生产项目加工和承包,并在乡镇地区建立规范化车间和加工站点,利用就近原则为更多贫困家庭提供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

(四)提升政府支持力度,早日达成目标

1.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劳务输出平台

政府应该对农村贫困人力资源就业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其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应该履行起相应的职责,在转移就业初始阶段,发挥引导作用,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全面运用就业服务资源,进而打造出完善的劳务输出服务平台。对于企业而言,作为市场贫困人力资源分配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出配置和决定性作用。

在建立起较大规模后,政府应该帮助农村贫困人力资源提供政策支持、技能服务和职业培训等,从而有效解决农村贫困人力资源就业问题,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找到增收的途径,达到早日脱贫的目的。

2.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对于农村贫困人力资源,可以鼓励企业接纳部分劳动力,根据城镇就业困难户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大力推进农村贫困人力资源进行异地转移。对于跨省务工的人员,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交通费用补贴。作为劳务输出机构,应该对服务人数、服务保障进行跟踪,根据每人每年给予相应的服务补贴。项目所需资金可以从当地整合统筹的扶贫资金以及就业专项资金中支出。

3.积极推行“员工制”

劳务公司在和劳动人员签署正式劳动协议后,应该采取“员工制”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并主动为当地城镇员工购买相应的社会保险。另外,关于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由劳动人员自愿选择,标准不能低于在岗职位平均工资的40%。最为关键的是政府应该做好统筹工资,对没有达到

三年社会保险期限的员工给予适当的补贴,补贴标准不能高于员工实际缴费的三分之二。

(五)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

1.认真组织实施

政府应把农存贫困的人力资源转移就业作为减轻贫困的重要任务,并要进行总体规划,周密的安置和精心的组织。必须建立一种协调机制,由政府领导者全面负责,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接管,由财政、教育、商务、农业和扶贫开发部门执行任务。要把就业和扶贫转移到评估扶贫目标的系统和各级政府的责任制中,加强监督检查,以非凡的绩效对单位和个人以通报表扬,批评工作进展缓慢、执行不力并在一定时间内得到纠正的人,以促进工作执行力度。

2.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有必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和新的网络媒体,有力地发布减轻国家和省级贫困、转移就业政策措施,对农村地区人力资源薄弱进行教育和指导。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增强就业转移的勇气和信心。必须建立和推广先进的模式,动员个人、企业和社会各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转移农村贫困人力资源促进就业。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和城镇贫富差距悬殊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处理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就业问题,党在十九大会议上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各地政府应该发挥出引导作用,整合社会各地资源和力量,加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而尽快完成贫困人力资源的转移,进一步保障就业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加强劳务输出基地的建设,构建并完善相应的劳务输出平台,积极推行“员工制”,去提升用工方式的灵活性,对于劳务输出人员,给予缴纳社会保险,在帮助更多农村贫困人员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上,带动农村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务输出职业培训劳务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劳务输出导向:民族地区职教扶贫模式的理性审视
先前学习在职业培训中的认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