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提升能力

2021-11-23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三中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6期
关键词:慧眼伯伯荷叶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三中学 王 瑜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那第一步就需要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

一、用“慧眼”看插图,提高观察力

如今的小学课本基本上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图片的认知方式是符合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模式的,图文结合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锄禾》中便配有“顶着烈日在地里劳作的农民伯伯”的插图。

师:你在图中看见了什么?

生:一个锄地的农民正在擦汗。

生:烈日当空,天气很炎热。

生:农民伯伯在锄草。

生:不,我认为他正在擦汗。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都抓住了重点,正午时分,太阳当空,农民伯伯在锄草时,汗都滴到了土地里。那农民伯伯辛不辛苦呀?

生:辛苦。

师:所以我们要怎么做呀?

生:我们要节约粮食,将每一顿饭都吃光。不能浪费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粮食。

师:是的,我们要爱惜粮食,但我们不能口头上说说,要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图片相比于古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顺水而行,二次激发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与不容易,通过想象将难懂的古诗变简单,既达到学习古诗的目的,也培养学生自主看图的观察、理解与想象能力。

二、用“慧眼”去挖掘,学会举一反三

学习的最终目的便是要从一篇课文里挑出个性,引导学生利用“慧眼”在生活中寻找共性,从而举一反三,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例如,《落花生》便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教师的任务便是要帮助学生练就“慧眼”,发现,学会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为了将父亲在花生收获节的教诲铭记于心,将自己的笔名取为“落华生”,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走近的作家许地山。大家通读全文,并总结出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生:第一段写了种花生,第二段写了收花生,紧接着写了吃花生、议花生。

师:那最主要的是什么呢?

生:议花生。

师:对,文章想传达的重点就是议花生。那父亲仅仅说的是花生吗?

生:不是。父亲是为了引导孩子们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说得很好。那么,老师要告诉你们,这种手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大家下去后,选择“竹子、蜜蜂、梅花”中的一个,也尝试用这种手法来写作。

凡事都需要循序渐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习语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学会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宝藏”本就在那里,教师要帮助学生练就“慧眼”去发现它。

三、用“慧眼”发现联系,在思辨的同时热爱生活

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联系,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与思辨能力,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同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带领学生发现联系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热爱生活。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时,也可以结合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慧眼”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

师:同学们,喜欢荷叶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印象中的荷叶呢?

生:荷叶大大的,圆圆的,绿绿的。

师:从你们的描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荷叶的喜爱。诗人杨万里也有一首描写荷叶的古诗,大家知道是哪首吗?

生:是《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真棒。那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荷叶圆圆》里还有很多大家的好朋友哟,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情景剧、配乐朗读等方式,打开学生的童真,带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小动物亲切交流,用“慧眼”发现生活的美好,并学会热爱生活。一个学生是否聪慧与优秀,并不是靠学习成绩与能力来评定的,更重要的是品格与面对生活的态度。基于此,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发现生活的美并热爱生活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再沿用你讲我听的方式,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培养其参与精神与合作精神。教师的职责还在于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从教材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得学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慧眼伯伯荷叶
《和甘伯伯去游河》
荷叶像什么
“伯伯”叫错了?
用大数据擦亮人大监督的“慧眼”
和甘伯伯去游河
借我一双慧眼
荷叶圆圆
借你一双慧眼
沙汀伯伯在那堰沟边的老屋里
荷叶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