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标准舞舞伴间配合技术的主要因素分析

2021-11-23

运动精品 2021年9期
关键词:舞伴舞者问卷

张 璐

影响标准舞舞伴间配合技术的主要因素分析

张 璐

(广西大学 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文章以标准舞的舞伴间配合为要点,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标准舞的舞伴配合现状,并提出整改措施。

标准舞;舞伴;配合技术;提升措施

标准舞诞生于欧洲国家,最早对于标准舞的定义是为三角贸易下的黑人情感表达。早期的标准舞是通过即兴动作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不具有体育赛事的竞技性。且在舞曲舞种划分上不明显,无一定的教学培养模式。后标准舞逐渐被引入欧洲贵族社交圈与皇宫,这一时期的标准舞初步赋予了其艺术观赏性。因其强烈的节奏感使其参与性逐步提升,标准舞开始赋予了社交功能。对此,标准舞开始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我国由于标准舞发达时间较短,且本身整体的体能素质略有一定的欠缺,整体的成绩虽有一定的突破,但是赛事综合实力上仍不具备说服性。从各大国际标准舞体育赛事可以看出,标准舞更是讲求舞者间的默契与配合,这也是早期在标准舞训练中所被忽视的一个点。只有舞者间的高度默契配合,才能实现整体的突破,并以此弥补个体的不足之处。

江涛学者认为,关于标注舞的舞伴配合度研究上,其核心在于配合度一词。学者指出,为了实现舞伴间的配合度提升,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舞伴间的信任与认知需达到同一水平。能以高度默契的程度来应对舞曲展示时遇到突发与被动情况。[6]张建宏学者则是认为配合度一词源于人类社会化的进程。单一人类个体的智慧与创造性虽高,但时间、力量因素的有限性,使其无法完成个体的大突破。学者认为这种高默契的配是需要双方经历长时间的磨合、交流,乃至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较为严峻的任务才能达成的。[7]

相比国内研究,国外学者更为倾向于精神层面的研究,其多数学者认为标准舞的优势在于其历史文化与精神层面。Gerd Merke学者在标准舞的舞伴配合度研究中表明,目前标准舞的全球性流行主要归功于背后的个性因素。标准舞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舞台竞争的优异成绩,更是要做好整体的人文传承与创新。对此,学习标准舞的人文,在其内心达到一定的认知程度,并由心理暗示等因素来催动行为动作,实现配合度的综合性提升,并为此实现标准舞事业的长足发展。[8]

标准舞的舞伴配合度是在标准舞学习过程中一项核心重点环节。为进一步完善标准舞的舞伴配合研究,首先要立足于舞伴间二者的先天因素。再次,要做好本身舞者的专业技能测评。最后,舞伴间要做好心态与心理的同步发展。本文将以上维度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标准舞的舞伴配合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20届本科标准舞专业应届毕业生,其样本的主要来源为全国范围内开设标准舞专业的本科院校,并借助笔者本身的原社交因素,邀请其院校内人员协助进行调查。调查的模式主要依赖于网络问卷与实地问卷访谈所进行。网络问卷前期准备主要是通过高校门户网站等进行筛选,了解到目前国内本科院校标准舞专业开设情况,并以笔者以往艺考同班学员等进行线上沟通,由其协助组织同届标准舞学员参与本次问卷调查。实地问卷访谈则是利用本身地缘优势,对武汉体育学院2020届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经沟通筛选后,本次研究问卷调查对象所选择的高校为武汉体育学院、星海艺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合计共九所本科标准舞专业大学。

其中按等额配比原则,每所大学发放问卷30份,总回收有效问卷244份。问卷回收率为90.37%。本次问卷结果笔者通地EXCEL办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性别进行划分,受调查者男女比例为0.32:0.68,年龄层上趋向于平均值,平均年龄为22.36岁,中位值为22岁,平均上下浮动1.34岁。本次问卷主题为标准舞的舞伴间的配合度调查,以限制性问题为主,后设置关于舞伴配合度提升的对策建议开放性题目。[9]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1.2.1.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在问卷设计上采用了阶段性分层原则。首先,为获取个体对舞伴配合度的认知情况,问卷先是针对性别、学校、专业、年纪等进行设置。其次,限选问题设置,其中包含单选问题与多选问题,答案无对错之分,切实了解目前调查者对于自身舞伴配合度问题与满意度。再次,针对前期收集到的系列学者研究方向为出发点,设计出舞伴配合度影响因素量表,量表采用数字量化评分模式,从高度认可到最不认可进行评分。[11]最后针对提升标准舞舞伴间的配合度策略上采用开放性问题,汲取论文对策灵感。

表1 标准舞舞伴间配合度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调查学校总发放数量按时提交量剔除空白卷后 武汉体育学院303030 江西师范大学302927 泉州师范学院302824 福建师范大学302927 星海艺术学院303028 华东师范大学303030 湖南师范大学302723 黑龙江师范大学303027 广西师范大学303026

其中,在本次关于标准舞舞伴配合度的问卷调查中,所选定的武汉体育学院由于地缘因素,30份问卷均采用了实地调查方式,邀约受访者进行实地填写并做出了填写沟通解答,所以本次关于武汉体育学院问卷收率为100%。另外八所高校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采用线上作答的形式,其只有26份问卷未按时回收。

此外,关于无效问卷的判定方法为,其一问卷回收时问卷多答、少答、漏答,经沟通后并无改正的视为被剔除问卷;其二问卷统计时超过90%的内容为单一选项,如全部问卷答卷选A,或是分布排列为Z字型,此类问卷亦视为剔除问卷。

1.2.1.2信效度检验

在回收问卷后用了EXCEL软件进行初步的数据筛选,并采用了VLOOKUP函数进行筛选出漏答,少答问卷。将初步统计结果问卷中答题选项单一的同样视为无效问卷,整体问卷整合剔除后初步得到有效问卷数据。

为进一步核实这类数据的有效性,采用了二次信度检验方法,即在初次问卷填写后二周再次抽取其中部分样本进行再次测验。本次抽样的样本选择了武汉体育学院,在第二次调查时,将原问卷选项内容顺序进行重组,整体问卷内容不变。本次信度问卷有效性为100%,其中前后二者的答案的匹配度为94.8%,说明本次问卷调查有效。[12]

1.2.3专家访谈法

拟定调查问卷,走访了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的专家刘嘉老师,以现在标准舞的发展前景,标准舞舞伴间配合技术等相关问题进行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舞舞伴配合度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学科文献积累与问卷调查研究积累上,在问卷调查前期,笔者通过与9所高校的人员进行沟通,以其花名册、班级群等途径了解到目前调查涉及到的各到高校男女配比无法平衡,其中女性学员与班级总人数均值约为80%,而男性学员仅占20%。本次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整体而言,我国目前标准舞的学员均是女性学员多于男性学员。对此,目前关于标准舞的舞伴配合度上所产生的问题为:

第一,男性学员偏少,则意味在舞伴配合上多数情况下是一名男性学员搭配多名女性学员。文中多次强调舞伴的配合是一项长期动态磨合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男性学员搭配多名女性学员舞伴,在有限时间内双方的默契配合度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配合度无法进一步深入发展。

第二,教师的课堂教学侧重点会在潜意识下产生转移。标准舞的男女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均因性别有一定侧重点,但是在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下,教师在授课、解答疑问的过程中会在无意识间倾向于女性学员,这就导致了整体的教学效果与知识点传输产生偏差,男性学员汲取的知识点会较弱于女性学员。[15]

2.2 标准舞舞伴间配合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因素汇总

涉及标准舞舞伴间配合度的影响因素汇总如下:其中包括生理素质因素中的舞伴二者的直观形体,身高、表演节奏感、舞蹈技能水平、学龄与转化力度、爆发力、持久力、反映力、灵活程度、协调性、男舞者的主导作用,女舞者的伴随能力,舞伴二者对舞曲的辨识度共13种。心态与心理素质因素中的舞伴二者的场地适应程度、眼神交流、以往配合经验与认可、突发事项应对力、抗压心理素质、得失心理素质、对标准舞文化的认可度、自信心、礼仪社交水平、性格差异、对标准舞的喜爱程度、心理具相表达能力共12种。

2.2.2标准舞舞伴间配合技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舞伴配合的因素细分为31种小类目,在进行初步整合上可以分类成生理因素、心态与心理因素和外部条件影响的,而按发生个体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来看,其中生理因素、心态与心理因素是由舞者个体所主动占据的,记为身体内部素质因素;而舞台场地等因素可能受外部因素从而被动选择适应,记为外部因素。我们可以得出,这两大因素彼此形成主导权因素影响,二者间即是独立又是交叉的,亦是二间能互为表里,互相转化的。

2.2.2.1身体内部素质因素

第一,灵敏度因素。标准舞对于灵敏度是贯穿于全方位的协调性的。其中,以恰恰舞为例,本身舞蹈的节拍为4/4拍和2/4拍的。这也能直白地表明,恰恰舞在表演时是节奏上的快速转变与较为活泼的律动。律动的转变随之对应的是舞者本身的重心转移,对此要求舞者本身在脑部接受信息时,身体控制能及时做出一定的调整并表达出来。

第二,持久力与爆发力因素。标准舞的着力因素是综合统筹了持久力与爆发力二者的。其中以旋转作为分析,舞伴双方在动作进行时是采用二者形成一个小整体,以男性为主导、女性为协调的,其中女性在完成动作时通常会将动作转移至对方身上,这也是考验了双方在持久力与爆发力上的默契配合度。

2.2.2.2外部因素

在外部因素方面,本文重点分析舞伴双方服饰与舞鞋的意向决定。标准舞的下设的不同舞曲均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其中第一呈现要素点为其音乐节奏,同时在旋律作用下以肢体展示的形式出来,而服饰与舞鞋在此起到了重点的帮辅作用。服饰与舞鞋在首要直观因素是文化的重现与情感的表达,而在另一层面上则是对于舞伴双方艺术品味审美的可视化表现。

2.3 提高标准舞舞者双方配合度的整改措施

2.3.1外部人体自然因素的搭配

第一,先天生理条件上,这一条件主要包括舞者的形体,如身高、体重等,这些条件因素在短时间内甚至是长期无法达到均一的标准,所以在选择舞伴配合时应做好这一条件作为先决考量。

第二,身体机能上,其中配合度则是建立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的。通过日常的表演、训练达到一定的默契配合度,对此其整体的训练时长是相对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其中,为了提高其配合度,在训练时主要要做好双方的体能协同,在舞者双方体能差异较大的时候,另一方无法适应舞伴的训练强度,通常会使其配合度下降。

2.3.2通过性格的引导完成提升

性格一词的定义源于专业的心理测试术语,与之俗语中的性格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性格并于绝对的适应性差异,在此可引入乐嘉的色彩性格测试题库。其中关于性格可以通过颜色进行大类划分,蓝色性格追求完美主义,红色性格外向活泼,黄色性格整体倾向于主动权占据与控制欲,而绿色性格则更为倾向于内向、稳重。四类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且标准舞中的性格是一个人在学习、表演过程中长期积累所形成的。

在标准舞舞伴性格选择上,我们更要注重的是性格的互补,从而提升二者间的配合度提升。如红色性格的外向活泼,与之伴随的是标准舞舞台表现的抓大放小,这时需要安置蓝色性格的完美主义者,对其所忽视的点进行配合。而绿色性格的稳重和内向,则需要黄色性格的领导力进行引导,不仅能使舞台成效更为开放,同时保持稳重的心态能应对好舞台突发事宜。整体而言,性格的互补则是有利于提升标准舞舞伴间的配合度提升。

2.3.3心理素质的提升措施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标准舞舞伴配合度的内在核心影响因素。以标准舞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标准舞的舞台表演性和竞技性权重较大。做好良好的抗压心理能力建设,也是同步树立起舞者的自信心态度。而自信的心理力则是在精神的层面操控着肢体的可视表现力,实现成品的提升突破。

在舞伴配合度上,由于标准舞的互动性与配合性要求极强,对此舞者双方在配合过程中亦是形成了双方的默契认知。压力本身具有传导性,做好良性的心理素质建设后,能有效的减少了压力的心理影响程度,同时能将其自信、放松的心态传导到舞伴身上,这一系列的作法能有效的引导舞伴对其产生高度信任,提升二者间的配合度。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关于标准舞舞伴配合度不足主要源于男女比例失衡下衍生出的教学重点偏差,在此基础上汇总出影响标准舞舞伴配合度的31项因素,并加以类比总结。

3.2 建议

其一,量化舞伴间的身体先天因素,对于身体、体重、体能等进行量化统计,在条件允许范围下舞伴的选择重点倾向于先天因素的均一配合。

其二,采用了专业的心理测试模式,重点针对不同舞伴间的自我性格进行统筹认知,并细分不同性格所带来的外在表现情况,对此进行性格互补搭配以提升舞伴间的配合度。

其三,强调心理素质教育,对压力的传导性进行认知,塑造自信、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精神控制力,突然舞台恐惧。

[1]白永韬,张建宏.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配合技术配合因素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9,4(23):89-93.

[2]江涛.标准舞双人间配合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牛雪涵.北京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标准舞专项学生舞伴关系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8.

[4]董秀秀.标准舞舞伴关系不和谐因素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202-203.

[5]林佳熠.影响标准舞舞伴关系的因素结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5):245-247.

[6]孙晓剑.合作学习在标准舞公共课标准舞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9(3):153-155.

[7]张灵燕,耿建华,张君孝.标准舞舞伴间配合技术配合的因素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6,34(05):70-72.

[8]苏士珊.探究标准舞舞伴关系和谐的方法[J].运动,2016(15):149-150.

[9]杨晓彤.体育院校摩登舞舞伴间配合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7.

[10]刘颖颖.高中标准舞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1):82.

[11]杨柳.竞技性拉丁团体舞临场制胜因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12]李哲.我国标准舞队舞伴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江西宜春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4(20):81-82.

[13]杜娟.浅析影响标准舞舞伴分析关系的因素[J].知识经济,2015(7):171.

[14]王翾,张凯.影响标准舞舞伴关系的因素结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37(6):92-96.

[15]聂应军,马园艳.标准舞舞伴间配合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27(3):42-43.

[16]Vignesvaran ND Vishnu. Alternative Therapies for Medical Professionals[J].Jaypee Brothers Medical Publisher Pvt Ltd,2018.

An Analysis of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ooperative Techniqu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ZHANG Lu, etal.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Guangxi, China)

张璐(1998—),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与体育产业。

猜你喜欢

舞伴舞者问卷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声”“生”“升”找舞伴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找舞伴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问卷大调查
你好!伙伴
问卷你做主
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