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以广西灵山县为例

2021-11-23陈美红

运动精品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课儿童

陈美红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以广西灵山县为例

陈美红

(南宁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活动参与现状、参与现状、家庭、学校、农村经济、农村居民文化水平等方面对广西灵山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数喜欢与同学自发玩耍游戏,不善交际与表达。非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长和频率比留守儿童多且时间长。农村小学场地少,资金短缺,体育专业教学人才匮乏,不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留守儿童较少时间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农村小学;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

从1995年起留守儿童问题一直被国家高度重视,2018年、2019年的全国“两会”,仍有大量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焦点话题。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缺少关爱,出现身体、教育、社会、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给我国一直致力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活动其中的一部分,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灵山县以荔枝和水牛奶闻名,有荔枝之乡、水牛奶之乡之称。在灵山县农村地区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根据灵山县统计局统计,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概况,农业产值增长12.72%。

本研究从活动参与现状、参与现状比较、家庭、学校、农村经济、农村文化水平等方面对灵山县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影响灵山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并分析其成因,为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西灵山县盆山小学、彭屋小学的部分学生(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从活动参与现状、参与现状比较、家庭、学校角度出发,学生问卷共发放320份,其中留守儿童问卷240份,非留守儿童问卷80份。留守儿童回收问卷227份,回收率为94.6%,有效问卷220份,有效率96.9%;非留守儿童回收问卷76份,回收率95.0%,

1.2.2访谈法

制定访谈提纲,对广西灵山县农村留守儿童、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学校老师及部分非留守儿童进行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2.1 灵山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

灵山县盆山小学、彭屋小学皆是灵山县内农村地区的小学,两所小学都设有一块空旷的活动场地,学校内有98%以上的师生是当地农村户口,当地以种植业或养殖业为主,是灵山县内较具典型的两所农村小学。盆山小学现共有学生393人,留守儿童约有115人;彭屋小学共有学生468人,留守儿童约有135人,通过对盆山小学和彭屋小学的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及部分访谈,收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如下。

2.1.1 农村留守儿童选择参与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

在和留守儿童的谈话中了解到游戏大多都是下课或放学后由伙伴们自行组织起来的,且大多都是同班的同学或固定的那几个玩伴玩游戏,还有其他的打陀螺、斗扑克、抓小石子等;乒乓球是除了游戏以外最受留守儿童喜爱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有一两张室外乒乓球桌,只要有一个乒乓球和一副乒乓球拍(没有球拍的找木板或其他板状的东西代替)就可以进行,乒乓球0.5-1.5元/个;跳绳和五宫格对于场地及器材要求比较简单,没买跳绳的可以用稻草编制麻花绳,也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包装带或玻璃绳代替,只要有一小块空旷地方就可以玩的不亦乐乎;羽毛球和篮球对于场地环境和要求相对以上较严格,学校老师不进行教学也从未组织。由此看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选择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和农村小学场地、农村环境特点、学校体育教育有关。

2.1.2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与选择的玩伴

表1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与选择玩伴(N=220)

选择玩伴人数百分比排序 和同班同学11451.8%1 和自家哥哥姐姐7333.1%2 独自一人125.5%3 其他94.1%4 和低年级的同学73.2%5 和较高年级的同学52.2%6

调查表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以选择和同班同学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为主,占51.8%,表明大部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喜欢多人一起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和自家哥哥姐姐一起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占33.1%,独自一人玩耍占5.5%,其他占4.1%(如表1)。这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关爱和交流存在一定的关系。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更愿意和同班同学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中去,体验在集体玩耍中产生的乐趣。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一部分的留守儿童不善于表达和交际,不愿和别人相处,缺乏安全感,放学后更愿意和自家的哥哥姐姐相处或一个人独处。

2.1.3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频率

表2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每周参与的频率(N=220)

运动频次(次/每周)人数百分比排序 3-4次11351.4%1 1-2次7433.6%2 0次188%3 5次或以上157%4

我国青少年每周课外体育锻炼应至少3次以上。由表2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每周参与3-4次的有113人占51.4%,每周参与1-2次的有74人占33.6%,每周0次有18人占8%,每周5次或以上有15人占7%。由表2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次数集中在3-4次的人数比较多,其次是每周参与1-2次。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基本合适。

2.2 农村留守儿童与农村非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比较

2.2.1参与频率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非留守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体育活动参与频率两者都达到了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3-5次,农村非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比农村留守儿童参与频率要高。

2.2.2 参与时长比较

表3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长(N=220)

时间/每次20分钟30分钟40分钟60分钟以上 人数16739734 所占百分比7.2%33.2%44.1%15.5%

表4 农村小学非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长(N=70)

时间/每次20分钟30分钟40分钟60分钟以上 人数002842 所占百分比0040%60%

教育部明确强调要落实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超过一个小时[1]。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长比较,农村留守儿童每次课外体育时间时长在40分钟以上占44.1%,时长30分钟占33.2%;非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时长在60分钟以上的有42人占60%,参与时长40分钟的有28人占40%,可以看出,农村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总体要长。主要原因是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干农活和家务、看电视,除此之外还要做老师当天布置的文化课作业。放学前老师会严格要求说明第二天要完成今天布置的作业,但从来不会强调检查关于体育方面的任何内容,顶多会叮嘱学生放学赶紧回家、不要在学校逗留、回家路上注意安全等等。

2.3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和其家庭的关系

2.3.1 家庭经济状况

表5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留守儿童数(N=220)

同一家庭留守儿童数1个2个3个 人数3911269 百分比17.7%51%31.4%

灵山县盆山小学和彭屋小学的220名农村留守儿童中,在同一个农村原生家庭里有112人,占51%,同一家庭有三个农村留守儿童的有69人,占31.4%,同一家庭只有一个留守儿童的有39人,占17.7%(如表5)。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原生家庭的独生子女很少,也就是说农村留守儿童家里也有亲兄弟姐妹同样是留守儿童。监护人由爸爸或妈妈变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很少会给留守儿童买比如像篮球这类的体育用品,留守儿童对体育器材需求的心理得不到满足,会减弱对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兴趣。

2.3.2 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可选择的工作种类多,工资待遇也会较高,能够提供给孩子的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也会较好,周边基础设施也会更加齐全,因此留守儿童的活动机会也会更多,运动能力也会随机提高。而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可选择的工作种类较少,工资待遇也会较低,由于经济收入的限制能提供给留守儿童的生活也受限[2]。

通过对部分家长和监护人访谈调查得知,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是本地农村户口,经济来源是务农或外出打工,受教育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是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有一小部分是高中文化水平,有些甚至是小学都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帮忙干农活做家务,等几年后年龄大些便外出打工,娶妻嫁人生子又继续外出务工。这些父母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来补偿自己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内疚,他们有空也会打电话回家与孩子交流,问孩子的衣食住行及在学校学习情况,但很少会问及孩子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等情况,这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工作生存背景有关。

2.3.3 监护人职业及文化程度

调查发现(如表6),灵山县盆山小学、彭屋小学的农村留守儿童多数是爷爷或奶奶带(占60%),有部分是外公外婆带(占14.1%),还有一小部分是由家里年长的哥哥姐姐带(占6.8%),由此看出隔代监护人类型比较多。主要是在家务农,隔代监护人与农村留守儿童有代沟,以前的经济政策不如现在,受教育文化低且受农村封建思想禁锢较多。部分老人认为下一代是他们延续香火安享晚年的象征,把他们的孙子捧在手心小心呵护,因怕受伤很少让孩子在家以外的地方进行体育活动;赶上农忙季节,父母外出务工家里缺少劳动力,有部分监护人让孩子放学后去帮忙干家务或农活以减轻负担,孩子没有多余的时间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表6 监护人类型人数分布情况(N=220)

监护类型爷爷或奶奶妈妈外公或外婆哥哥或姐姐爸爸其他 监护人数13233311572 百分比60%15%14.1%6.8%3.2%0.1 排序123456

2.4 学校体育课开设情况

在盆山小学、彭屋小学两所学校的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深入了解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设情况,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因素提供了帮助。盆山小学共有教师26人,本科毕业3人,大专19人,高中1人,初中3人,其中体育专业毕业0人。彭屋小学共有教师25人,本科毕业4人,大专17人,高中4人,其中体育专业毕业0人。可以看出灵山县农村小学总体的教师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体育专业教师。

2.4.1 学校每周开展体育课情况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学校应根据不同的学龄水平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7]。通过对学校教师访谈得知,学校对水平一:1-2年级,水平二:3-4年级设置每周4节体育课,对水平三:5-6年级每周设置3节体育课,每节体育课45分钟,学校分配课时及上课时间段基本合理。但学校没有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学校的所有体育课都由其他科任老师负责,体育课没有技能教学,顶多是让学生自己玩游戏,老师空堂或占用体育课补习其他的文化课。这与学校缺少专业体育教师、老师对体育活动开展意识薄弱有关。

2.4.2 学校开设早操、课间操情况

调查发现,盆山小学、彭屋小学开设早操,但并未开设课间操。每天早读完后在学校操场(学校空旷的地方)由值班老师轮流带领,班主任监督,不开设课间操的原因是学校上午只有三节课,考虑到部分学生中午放学回家路途遥远避免下午迟到,影响下午正常上课时间,也省去麻烦。

2.4.3 学校组织开展校运会情况

调查了解到两所小学均没有举行过学校运动会,学生放学后学校也未曾组织过任何课外体育活动。对两所小学教师访谈后得知,不组织校运会和课外体育活动有如下原因:一是学校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对校运会秩序流程制作一窍不通;二是出于学生安全顾虑,家长不放心孩子的安全,三是学校教师及领导对组织校运会、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可有可无,四是学校场地设施不完善、经费不足等。

2.5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因素

2.5.1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对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影响

表7 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安排(N=220)

类型帮家里干农活或家务活做作业或看电视约小伙伴一起玩其他网吧上网 人数103872370 百分比46.8%39.5%10.5%3.2%0 排序12345

往往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大部分地区没有课外体育活动,甚至很多学校没有正常的体育课[8]。通过问卷及访谈(如表7),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后需回家帮做农活或做家务(占46.8%),做完家务后是做作业或看书(占39.5%),然后才是约小伙伴一起玩(10.5%)。特别是农忙种植或收割季节,年龄稍大点的放学后要回家帮忙干农活,年级小点的放学后要回家干家务,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产生,也间接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家庭访谈还了解到,甚至有部分父母为方便外出务工,在孩子生下来还未断奶就交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

2.5.2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对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文化程度仍然较低,城乡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还存在很大的差距[9]。身心健康与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关,人会因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而可能影响生活习惯,从而更注重健康[10]。对相关人员的访谈得知,目前灵山县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目前农村主要关注点在怎样脱贫致富上,对物质生活追求更高,忽视农村文化生活,农村体育氛围不浓厚,间接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3 结论

3.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选择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和农村小学场地、农村环境特点、学校体育教育有关。

3.2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更愿意和同班同学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中去,体验在集体玩耍中产生的乐趣。农村留守儿童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基本合适,但非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比农村留守儿童参与频率要高、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要长。

3.3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很少会给留守儿童买比如像篮球这类的体育用品,留守儿童对体育器材需求的心理得不到满足,会减弱对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兴趣。

3.4灵山县农村小学没有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学校的所有体育课都由其他科任老师负责,体育课没有技能教学,老师空堂或占用体育课补习其他的文化课。开设早操,但并未开设课间操,且没有举行过学校运动会

3.5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对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较大影响。

[1]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活动时间的意见[Z].2005.

[2]金婷,戴斌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4):614-619.

[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张文婷.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4):116-119.

[5]刑春冰.教育拓展、迁徙与城市教育差距[J].经济学,2013,13(1):207-231.

[6]叶紫清.受教育程度如何影响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基于CHIP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2019(3):128-131.

[7]谢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7.

[8]郑凯.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以河南省南召县石门乡小学为例[D].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5.

[9]刘瀚文.抚顺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状况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

[10]李民.滨州市省示范初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10.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Taking Lingshan of Guangxi as an Example

CHEN Meihong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Guangxi, China)

陈美红(1994—),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课儿童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取经之路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