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推广策略研究

2021-11-23韦雄师孟祥龙邓晓明

运动精品 2021年9期
关键词:裁判员成都市排球

韦雄师 孟祥龙 邓晓明

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推广策略研究

韦雄师 孟祥龙 邓晓明

(成都文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

为研究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开展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成都市部分社区的大众气排球运动员和裁判员进行调查,了解大众气排球运动员对气排球运动的认知以及参与锻炼和竞赛的情况、裁判员的执裁水平、社区气排球的场地器材设施等情况,发现由于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裁判员的专业素质与指导能力较弱以及场地器材较为缺乏等因素影响了成都市气排球运动的开展。基于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重视程度,引导气排球运动的良性发展;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优化气排球的人力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场地器材设施等,推动社区气排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成都市;社区;气排球;开展现状;推广策略

气排球运动是我国自主创新产生的,是我国的特色排球运动。它既有一般运动的竞争特点,又适合广大中老年和青少年参与的轻松运动。气排球运动从诞生至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在健身娱乐的基础上吸引了各个年龄阶层的人参加,并且逐渐衍生出相关赛事,同时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到体育课程中来。正是由于其方便、简单、灵活、安全、经济、趣味等优点,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喜爱,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多种健身娱乐需求,气排球运动在社区运动中逐渐推广和发展起来,并在社区的健身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气排球运动发展势头良好,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青睐,但是该项运动的价值还远远没有被发挥出来,在社区发展和推广过程中依旧存在者许多问题,例如:缺乏专业指导人员、场地器材设施不充足、推广手段较为落后等[1]。因此,为推动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发展,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转变原有观念,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完善场地器材设施,创新推广模式等,为丰富社区体育活动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成都市6大主城区6个社区经常参加气排球运动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对成都市大众气排球运动员及教练员发放问卷。发放教练员问卷53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100%;发放运动员问卷310份,回收306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8.04%。

1.2.2访谈法

设计“关于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推广策略的访谈提纲”,对大众排球运动员进行访谈,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

1.2.3数据统计法

通过对获得的数据及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运用统计学的知识与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调查

2.1.1 对气排球的认知度

表1 大众气排球运动员对该运动的认知(N=300)

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不了解 人数621378714 占比%20.6645.67294.67

随着社会和体育部门的宣传与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气排球运动,这种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其娱乐、休闲、运动量适中的优势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由上表中数据可知,成都市社区排球运动开展中,吸引了许多大众运动员的参加,针对这些运动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气排球运动的认知状况发现,大部分群众都比较了解该项运动,仅有较少一部分人了解不足。由此可以看出,成都市相关部门在气排球运动的宣传方面做的比较到位,让大众都能接收到有关气排球运动的信息,有利于大范围内的推广。

2.1.2 气排球运动的参与度

(1)参与目的

表2 大众气排球运动员的参与目的(N=300)

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缓解压力兴趣爱好社会交往消费低丰富文化生活 人数26316511294712359 占比%87.675537.3331.3323.677.6719.67

与竞技排球相比,气排球运动的竞技性相对较低,更多的人参与该项运动并不是为了提高水平,而是为了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放松。在针对成都市大众气排球运动员进行调查中得知,97.67%的人是为了强身健体,通过参加该项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55%的人是为了愉悦身心,在忙碌和生活和工作后,通过气排球运动锻炼来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而37.33%的人是为了缓解压力,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后,通过参加该项运动来缓解压力;31.33%的人参加气排球运动是出于兴趣爱好;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通过参加气排球运动来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大交际范围,丰富文化生活等。由此可以看出,大众运动员对于气排球运动有着较为充分的了解,更看重其娱乐休闲性质,对于其竞技性能的关注度较低。

(2)参与时间与频率

由表3可知,当前成都市大众运动员每周参加气排球运动的次数集中在一次左右,每周2次及以上的频率则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当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比较紧张和忙碌,人们很少有固定时间来进行锻炼,大都是利用闲暇时间、周末或是节假日等,这也就大大降低了大众运动员的参与频率,同时参与频次较低也难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提升运动技能的效果。

表3 大众气排球运动员每周的参与次数(N=300)

一次两次三次三次以上 人数148825416 占比%49.3427.33185.33

表4 大众气排球运动员每次参与时长(N=300)

小于30min30-60min60-90min90min以上 人数591277539 占比%19.6742.332513

由表4可知,尽管人们每周参与频率较低,但是每次的参与市场都集中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基本上符合体育锻炼不少于半小时的基本要求,同时这与气排球的集体参与性也有一定关系。

(3)参与气排球活动形式

表5 大众气排球运动员参与气排球活动的形式(N=300)

比赛方式游戏方式其他方式 人数2236512 占比%74.3321.674

作为一种群体性运动,气排球运动的开展需要多人同时参加。由表5可知,成都市大众运动员都是以比赛形似来参加气排球锻炼,比例为74.33%,尽管该项运动与排球运动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其较高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人们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参与锻炼,参与的人能够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观赏的人也能够获得心理上的放松。也正是基于其竞技性的特点,很少有人会通过游戏方式和其他方式来进行锻炼。

2.1.3 气排球竞赛的开展现状

(1)竞赛组织情况

表6 社区气排球竞赛组织情况(N=300)

社区内部自发组织体育行政部门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学校组织广告商赞助组织其他 人数1137032371236 占比%37.6723.3310.6712.33412

每一个城市或是地区开展体育比赛的情况都是对当地社区体育活动质量的一种体现。社区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放松身心,提高身体素质,而气排球运动由于其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吸引了大众的广泛参与[2]。分析上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成都市社区气排球竞赛组织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社区内部自发组织、体育行政部门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学校组织、广告商赞助组织等,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社区内部人员自发组织的,这种比赛较为随意,与正规比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运动发烧友组织大家一起娱乐一下;其次是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但是由于比赛竞技性较强,十分正规,部分运动员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不敢轻易参加;再次是学校组织的,主要面对青少年学生等。由此可以说明,成都市社区气排球竞赛组织的专业性、正规性程度较低,比赛活动层次不丰富,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注重比赛模式的开发和拓展。

(2)比赛形式调查

表7 社区气排球运动的比赛形式 (N=300)

三局两胜制五局三胜制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3人制6321%3210.67% 4人制9230.67%4113.67% 5人混合制300100%19765.67% 6人制300100%23177%

由于成都市大众运动员都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参与气排球运动的锻炼,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这样导致人们所选择的比赛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分析上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当前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比赛形式主要有3人制、4人制、5人混合制和6人制四种,而比赛方法则是三局两胜制和五局三胜制两种。在三局两胜制中,运动员都会选择参加5人混合制和6人制比赛形式,部分人也会选择3人制和4人制形式,但是比例相对较低;而五局三胜制中,比赛形式最多的是6人制,其次是5人混合制。通过与部分运动员交谈得知,年龄较大的运动员一般不会参加五局三胜制,因为比赛时间较长,体力跟不上。由此说明,人们参加气排球运动并非注重其竞技性,而是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来放松身心,增强体质,这与上表2中的数据遥相呼应。

2.1.4 气排球裁判员执裁水平

(1)学历分析

表8 大众气排球裁判员的学历(N=50)

硕士及以上本科大专高中初中及以下 人数0241880 占比%04836160

由表8可知,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裁判员中,48%为本科学历;36%的裁判员学历为大专;16%的裁判员学历为高中,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没有。由此可以说明,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裁判员学习水平相对较低,会影响气排球运动的比赛指导与评判结果,对于气排球运动的发展不利。

(2)执裁年限

表9 大众气排球裁判员的执裁年限(N=50)

5年及以下6-10年11-20年20年以上 人数381110 占比%762220

裁判员的执裁年限与其经验丰富与否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裁判员的执裁年限越长,就会获得更加丰富的经验。由表9可知,当前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裁判员执裁年限大都在5年以下,也有225%的裁判员具有6-10年的执裁经验,而10年以上的则十分少。

(3)专业资质情况

表10 大众气排球裁判员的专业资质(N=50)

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无 人数0119273 占比%0238546

裁判员的专业资质说明了裁判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专业资质越高,证明其专业水准越高[3]。由上表中数据可知,当前所调查的气排球裁判员中,二级裁判员和三级裁判员的占比最高,曾经参与过一些气排球的运动赛事,其中以三级裁判员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二级裁判员,也有6%的裁判员没有获得专业资质,只是业余的,还有一位裁判员获得了一级证书,经常参与省内外的各项比赛。由此可以说明,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裁判员专业程度相对较低,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获得更高的资质,保障气排球运动的开展更加正规、合理。

2.1.5 气排球场地器材设施

表11 场地情况调查(N=300)

体育馆学校附近活动场所社区广场公园小区体育活动场所其他 人数268161218031 占比%8.672720.33726.6710.33

由表11可知,当前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都是在学校附近的活动场所中举办的,而在学校附近活动场所中各种运动都比较集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也比较多,所以政府在学校附近设立了诸多的健身场所;其次,人们选择在社区广场中或是小区体育活动场所中开展气排球运动,但是由于社区广场中人员众多,地方有限,不利于气排球比赛的开展;此外也有部分运动员选择体育馆,公园等场所来开展活动,但是由于公园活动区域有限,而体育馆则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都导致选择人数减少。由此可以说明,当前成都市气排球运动的场地较为随意,专业的气排球场地较为紧缺,大众运动员都是在其他运动场所或是空地上进行练习,对于运动的开展十分不利。

表12 大众气排球运动员对器材的满意度(N=300)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人数239112957 占比%7.6730.334319

场地器材包括气排球场地、气排球、网和网柱等,要想让气排球运动得到更好的开展就必须满足场地这一最基本的条件[4]。而通过与部分运动员的交谈中得知,当前成都市社区部分气排球运动场地中,仅有球网和网柱,大部分场地都不提供气排球,都是运动员自备,导致部分运动员的不满,同时由于大部分场地专业化程度较低,部分球网在搭建过程中高度不一致,未按照统一标准施工,场地规范化程度较低。加上气排球运动场地不足,与居民的实际需求严重不符。成都市相关部门应当注重场地设施问题,投入充足资金增加场地、设施数量,为社区居民强身健体提供条件。

2.1.6 气排球装备消费

通过与运动员的交谈可知,当前成都市气排球运动员主要是自备气排球进行锻炼,若组成小组进行比赛,会需要置办相同的队服。因此,大部分运动员主要的消费都集中在运动器材和服装上,消费水平不高。由表13可知,大部分运动员每月的装备消费都是在100元以下,也有27.6%的消费水平在100-300元之间,还有13.67%的运动员消费水平在300-500元之间,这部分运动员主要是在专门的体育场所内参加气排球运动训练,所投入的资金也就相对较多。

表13 大众气排球运动员每月的装备消费情况(N=300)

100元以下100-300元300-500元500元以上 人数17683410 占比%58.6627.6713.670

2.2 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

气排球运动作为群众体育项目之一,其发展与推广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与指导,无论是建立群众基础,举办赛事活动还是培训裁判队伍等,都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5]。而根据相关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组织开展主体主要是民众自身,相关部门的参与度较低,相关活动以及比赛都是民众自发组织的,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竞技性不足,满足了群众放松身心的目的,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其正规性,自身功能价值无法真正发挥出来,大大低估了开展气排球项目的联动效应。

2.2.2裁判员的专业素质与指导能力薄弱

根据以上调查得知,成都市气排球运动的裁判员大都以本科学历为主,执裁年限较短,专业资历较低,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水平有限。裁判员工作年限越高,积累的经验也就越丰富,丰富的经验是临场执裁的保证,体能和技战术素养是执裁的重要基础。气排球裁判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水平较低,在气排球运动或是比赛中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正规性与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2.2.3场地器材较为缺乏

由上面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成都市气排球运动的开展场地较为随意,并没有固定的区域,场地较为缺乏,民众参加气排球运动都是就近选择较为宽敞的场地,场地大小不一致,各场地也仅仅是准备了球网和网柱,气排球都是民众自发准备的。场地设施没有达到基础水平,会大大打击民众进行气排球锻炼的积极性,对于气排球运动的推广与普及十分不利。

2.3 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推广策略

2.3.1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引导气排球运动的良性发展

政府和当地社区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强重视,积极宣传气排球运动的价值和作用,在当前所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利用网络、电视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结合街道居民管理委员会的推广,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气排球运动;街道和社区可以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开展各种联赛和培训,鼓励和号召社区居民积极参加。针对气排球运动参与人数较广、需求不同的情况,建议当地气排球活动组织应当积极改善活动形式,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以及职业人群的良性机制,灵活开展气排球运动。

2.3.2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优化区域内气排球的人力资源

针对当前成都市缺乏优秀体育指导员的情况,建议当地社区深度挖掘社区内的优秀运动员加以培养;与当地体育院校加强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借助体育院校的优秀资源丰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对裁判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其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或是自学,保障比赛的公平公正。

2.3.3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场地器材设施

成都市政府和社区相关管理组织应当投入相应资金,加大对社区体育的经济建设,修补和完善社区内部的体育设施,为社区居民开展气排球运动提供充足的器材设施。同时针对部分社区内缺乏气排球运动场地的状况,建议该社区与周边学校和俱乐部合作,利用其开放场地开展锻炼和比赛等。此外,社区还可以积极利用其他运动场地,提高社区体育场所的利用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目前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民众对此运动具有一定的认知,参加气排球运动是为了强身健体,放松身心;但是由于学习和生活较为紧张、盲目,导致大部分民众的参与时间和频率不高。也正是基于气排球运动的群众参与性,大部分运动员参加气排球的相关赛事都是自发组织的,参赛形式以5人混合制和6人制为主,比赛方法主要是三局两胜制。

3.1.2在对裁判员的调查中得知,成都市气排球运动的裁判员以本科学历为主,执裁年限较短,所积累的经验有限,专业资质也有所不足,对于气排球运动的规范性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3.1.3通过调查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开展状况发现,当前影响成都市气排球运动的因素主要包括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组织参与气排球运动的次数较低,而裁判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较低也会对气排球运动的开展产生影响。此外,由于成都市缺乏固定和统一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也有所缺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3.2 建议

3.2.1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开展与推广过程中,相关体育部门应当加强重视,积极组织相关赛事,并培育相关人员进行指导与管理,加强气排球运动的宣传与培训工作,保障运动的顺利开展。

3.2.2加强对裁判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升裁判员的评判能力。由政府出面安排,定期开展有关裁判的培训讲座等,鼓励与引导裁判人员加强学习与进修,提高其专业水平。

3.2.3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投入,规划统一的场地,提供充足的器材,满足民众参与气排球运动的场地器材等需求,提升民众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为气排球运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1]周元,龚海斌.论气排球运动的特征和价值[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9):233-234.

[2]于英曼,李惠娟,张艳.德州市气排球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J].新西部,2019(26):68-69.

[3]王纯.吴江气排球运动发展历史回顾及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205-206.

[4]唐凯,黎勇军.永州市气排球开展现状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3):295-296.

[5]胡超芙.长沙市岳麓区社区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6]张然.山西省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9.

[7]李斌.北京市大众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8]韦瑛.气排球运动的社会普及方式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4):195-196.

[9]田刚.浅谈体育创新视角下的气排球运动特点与价值[J].才智,2019(13):234.

[10]邹华,赵悌金.云南省气排球运动推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3):29-30.

[11]唐咏华.成都铁通第三届社区气排球赛获优秀奖[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6(4):48.

[12]容云.广州市社区开展气排球运动的可行性探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123-125.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Community Air Volleyball in Chengdu

WEI Xiongshi, et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Art and Sciences, Chengdu 610400, Sichuan, China)

韦雄师(1983—),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猜你喜欢

裁判员成都市排球
广西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不给面子
最复杂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