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国家档案事业体系

2021-11-23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朱月白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4期
关键词:国家档案局档案室档案馆

文/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 朱月白

众所周知,我国档案史源远流长,但也存有缺憾。新中国成立前,既没有国家级档案馆和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更没有国家档案事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到1966年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国家档案事业体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档案事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国家档案局1979年恢复工作之后,紧跟形势,修订了一系列档案工作规章制度。1987年9月5日颁布了中国档案史上第一部档案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工作进入依法治档的发展轨道。

一、国家档案事业管理原则

(一)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1956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这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发布的首个档案专业法规性文件。《决定》规定,国家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明确指出国家档案是国家的历史文化财富,要求国家档案局对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档案馆建设作出全面规划。

(二)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原则。1959年1月7日,党中央发布的《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提出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原则。《通知》指出,党的档案和政府、军队、群众团体以及各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党的档案工作和政府的档案工作统一管理起来,是完全必要的。因此,《通知》明确指出,在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之后,各级档案管理机构既是党的机构、又是政府机构。在领导关系上,在中央由中央办公厅主任直接领导,在地方由各级党委秘书长直接领导(不设秘书长的县委由县委办公室主任直接领导)。

(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最初提法,出现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原文是“全国档案工作,都应由国家档案管理机关统一地、分层负责地进行指导和监督。”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全体会议通过,同日由国家主席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并规定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确立我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应当说,较1956年《决定》中的最初提法更加明确,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全体档案工作者必须遵照这一原则执行。

二、国家档案事业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以档案法和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原则为依据,以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为中心,以档案馆为主体,以档案室为基础,以档案教育为人才保障的现代化国家档案事业管理体系。

(一)国家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的含义。国家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指中央级的国家档案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以及地、市、县及中央和省级的专业主管机关或单位设立的档案局、档案处、档案科。根据我国国家机构设置必须与国家管理体制相一致的原则,国家档案机构的设置,必然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层次型纵向结构体系。

(二)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是我国档案事业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成立于1954年11月8日。成立过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改政务院为国务院。同年10月31日,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下设含国家档案局在内的20个直属机构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1954年11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请,批准国务院设立20个直属机构,负责承办各项专门事务,国家档案局负责掌管国家档案事务。这标志着中国档案史上第一次有了管理国家档案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专门机关,标志着国家档案事业体系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55年8月26日,国务院秘书长会议原则同意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简则》,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该《简则》,并规定了国家档案局的任务、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

三、国家档案事业的主体——档案馆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的主体,是永久保存档案和守护国家真实历史记录的基地,是提供档案资源为社会服务的中心,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文化事业机构。

(一)档案馆的结构类型。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按结构形式大体可划分为纵向型和横向型两类。1.纵向型结构,指国家档案局直接领导的中国第一和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县档案事业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的相对应的档案馆。2.横向型结构,指归各相关部门或单位管辖的档案馆,如综合性档案馆(亦称部门档案馆),像外交部和公安部档案馆。此外,还有中国照片档案馆、电影资料馆、中国文学馆等专门档案馆,以及企业档案馆、高校档案馆(如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北京大学档案馆)等等。

(二)档案馆的职责。档案馆是国家档案事业的主体,是永久保管国家历史文化财富的基地,履行如下职责:1.管理好馆藏档案,保证档案安全。2.不断丰富馆藏。首先是接收机关档案室移交的档案。为了确保进馆档案的质量,移交者必须接受相对应档案馆的业务指导;其次是向国内外征集档案。3.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用户服务。4.提供档案原件,维护党和国家历史原貌。5.举办档案展览等向公众宣传档案的作用。

(三)中央档案馆。中央档案馆是我国首个对党、政档案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对档案分库存放的中央级档案馆,独具中国特色。1959年1月7日,党中央发布《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同年10月8日,中央档案馆举行了极为隆重的开馆典礼。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馆名,还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和延安时代的中央五老(徐特立、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和吴玉章)以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办主任杨尚昆,高级党校校长杨献珍,历史学家邓拓、吴晗、翦伯赞及苏联档案专家谢皮洛娃等一百多位来宾参加庆典。1960年1月,郭沫若应邀为中央档案馆赋诗一首,其中名句“前事不忘后事师......剪出红梅花万枝”,在档案界同仁中广为传颂。中央档案馆成立后,紧跟时代出版了相当数量的党史文献汇编,如《抗日中坚》《新四军》《巨人之声》《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等等。尤其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活动中,中央档案馆与媒体界合作,充分彰显了听党指挥为党管档为党服务的光荣传统。

四、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档案室

(一)档案室的性质。笔者从以下方面试述档案室的性质。首先,从机构设置上看,档案室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机关”)的内部机构,仅负责统一管理本机关的档案,为本机关各项工作服务。所藏档案来源单一,均来自本机关各内部机构。其次,从与档案馆的关系上看,档案室是档案馆丰富馆藏的主要来源和质量保障,因此它必须按规定定期向相应的档案馆移交档案,并接受其业务指导。第三,从其在机关的地位看,在大机关,它与其他内部机构可能是平行关系,而在小机关或许只是机关办公室的一个下属机构或专职档案人员。这点是档案室有别于档案馆的主要标志,也是决定其在整个档案事业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主要标志。

(二)档案室类型。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代,各种机构林立,管理自己档案的机构模式也千差万别,为了便于阐述,仍统称档案室,分以下五大类型:1.机关档案室。泛指从中央到乡镇的各级各类党政机关设立的档案室,负责统一管理本机关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2.科技档案室。由各种企业、设计和科研单位设立,负责管理本单位的科技档案和资料。3.人事档案室。机关根据需要设立的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本单位人员的人事档案。4.声像档案室。由影视制作中心、广电总台、新闻摄影等等部门设立,专门负责管理影视、录音、录像、唱片、照片等声像档案和资料。5.档案资料信息中心。由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特点是对档案、图书、情报、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五、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人才保障——档案教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7月1日,党中央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典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消灭了绝对贫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9月27日和28日又召开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判断,以及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现在,我国已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

我国培养档案专门人才的高等档案教育始于1952年人民大学专修科档案班和1955年成立的学制四年的历史档案系。如今已有30多所高校设立档案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也因增设新专业而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拥有导师制博士生和硕士生教育。国家档案局及其下属机构设立了档案专业继续或终身教育中心。笔者工作在继续或终身教育的岗位上,细读了2021年几次会议的相关报道,深受教育和鼓舞,决心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努力为“推动人才强档工程”做出更多奉献。

猜你喜欢

国家档案局档案室档案馆
勘测设计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探讨
加强综合档案室基础性工作建设初探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徐州法院首家“数字档案室”落成启用
when与while档案馆
唐山市档案局荣获国家档案局“2014‘走进档案’征文活动组织奖”
党领导下的档案工作发展历程研究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论档案室藏组织原则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