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思考

2021-11-23淮阴工学院刘毅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4期
关键词:朋辈思政政治

文/淮阴工学院 刘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其中培养什么人是重中之重,是当代教育必须要旗帜鲜明回答的问题。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党都无一例外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在当代中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毫无疑问,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大学生是社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受到来自家庭、社会以及朋辈的影响。因此,要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朋辈的合力系统,使之同向发力,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概念

从物理学上讲,力是矢量,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合力指的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各方向的力叠加的矢量和。如果两个力在同一条线上,方向一致,则表现为两个力的物理值的简单相加,方向不变,表现为高度一致性。如两个力方向相反,则表现为两个力的物理值的简单相减,最终力的方向与数值大的相一致,表现为高度的不一致性,互为最大阻力;如果两个力不在一条线上,则按照矢量加减法来构建,一般通过构建平行四边形来得出最后矢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大学生本人是受力主体,同时受到教育系统内部、外部等多重力的作用,学校、家庭、社会和朋辈是施力主体,由于上述力都是矢量,存在着方向上的差异,因此,其受力结果不应是简单力量上的加减,按照上述物理分析,要想达到最大的矢量,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和朋辈力的方向一致,且都使出最大的力,表现为一种新的教育力量。

二、四大施力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一)学校发挥重要主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落实“主渠道”,加强制度建设。一是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团委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书记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学生处,由学生处负责人担任主任。领导小组建立月度工作会议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热点问题进行探讨,顶层设计思政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校党委会议程,每年度召开专题会议不少于2次。二是建立主渠道、主阵地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挂靠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定期研讨,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三是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加强对任课教师思想品德的考核,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形成人人都关心思政、人人都讲思政的浓烈氛围。

2.筑牢“主阵地”,强化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高校要积极传承创新相关方法,紧抓第一课堂,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要切实发挥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社会实践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要对相关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相关培训,让教师发挥自身专业特有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发掘和渗透思政元素,变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和风细雨、润物无声。避免将“课程思政”中的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思政”混淆,将课程思政变成课堂上拿出专门一段时间讲思政。如果单纯讲思政,则与思政课重复,俗称“盐吃得太多”,失去了吃饭的兴趣。这里对一般教师来说,就是要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把学科知识讲深、讲透,即拓展对于思政课程认知的宽度和深度,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本质,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3.强化“第二课堂”,做好日常思政。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培养抓好学生“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为目标,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全程记录大学生在课堂教学外的实践情况。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以及重要节日契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认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以“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以及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着力培养大学生矢志追求卓越,学成报效祖国的情怀。通过赛事的训练准备,也锻炼他们团结协作能力、追求创新精神。通过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大赛”等锻炼大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他们了解社会、报效祖国的热情。

(二)家庭发挥重要辅导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维系青少年与父母、祖父母之间亲情纽带的家庭,从青少年出生之日起,父母、祖父母的陪伴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家庭教育相较其他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认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家庭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位置,发挥作用相对有限。深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国家的人才选拔机制主要是高考,绝大多数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智育成绩,为进一个优质高中,顺利通过高考,青少年从小学起往往忙于奔波于各类培训班。到青少年进入大学,家长马上有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感觉,一度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事;二是高校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些高校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家庭教育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应该存在着一定的边界,互不干涉。一些高校也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要建立密切的家校联系,所要求的人力、物力跟不上,选择性忽视家庭教育。三是大学生自身排斥家庭教育。青年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长期受到家庭的束缚,一切以学业为导向,牺牲了太多的自我空间。进入大学后,认为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无须再受家长的管束。在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破解家庭教育困境的思路。

1.建立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各大家族的优秀家风都离不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对社会的稳定、大众的教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充分汲取了中国优秀家风的营养,注入新时代的元素。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家庭的概念和以前也有了天壤之别,以往的“四世同堂”逐渐变成了现今的“三口之家”,“三口之家”又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城镇家庭父母与子女组建的三口之家,另一方面是农村因父母外出务工、祖父母与子女组建的三口之家。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三口之家”,还要注重继承和创建优秀家风,以期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搭建家校沟通平台。良好的家校沟通对大学生思想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方面,家长和学校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树立高校和家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承担者的理念。家长要杜绝“物质化”“甩包袱”思想,积极参与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家校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及时关注学校动态,和辅导员、班主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了解并关注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在大学生取得成绩时予以表扬,状况不佳时予以鼓励开导。作为学校,要建立与家长沟通机制,通过新生入学时,召开与新生家长见面会,让家长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情况。另一方面,在建立学生管理系统和教师管理系统之外,单独建立家长管理系统,让家长通过管理系统及时查询了解大学生在校学业完成情况、社会实践情况以及其他各种资源。

3.建立家长素养提升学校。“夫国之盛衰、视乎教育,而教育之新旧,视乎研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家长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知道该如何给青少年树立榜样,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去熏陶教化他们,表现在外的是我行我素,更多的关注物质因素,较少去关注青少年内心的发展。因此,高校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聚集教育场所,在对青少年进行综合教育的同时,为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还应积极主导开展对提升家长素养方面的教育培训,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家长学校,邀请校内外家庭教育专家学者给家长授课,评选年度优秀家长学员,促进家长综合素质的提升,使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三)社会发挥积极指导作用。现今的大学不再是闭塞的“象牙塔”,大学的职能也在不断拓展: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大学生再也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不得不主动或被动接触社会。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规则和秩序正在发生变革,世界经济中心正在自西往东位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也跃升到世界第二,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呈西降东升之势,霸权主义国家绞尽脑汁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政治、经济、舆论等各方面对我国进行打压。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一直是国外敌对势力拉拢争夺的对象,青年一代能否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有义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尽一份力、发一份光。

1.为大学生教育提供更多场所。一是用好地方红色资源。地方和学校共同发挥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学校聘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邀请他们到校讲述大学生身边的红色故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聘任大学生担任红色义务讲解员,让大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红色记忆,从内心深处得到升华和共鸣。二是大力营造浓厚的人文社会氛围。如人大政协举办大学生开放日活动,人民法院和高校对接邀请大学生担任人民陪审员活动,邮政局等行业部门邀请大学生参加行业体验活动,通过与社会各层面的接触,让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了解各行各业的运营,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2.常态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抗疫期间,各大医学院校学生积极投身地方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回家乡参加疫情防控。地方还应积极主动和高校对接,如江苏淮安与地方各大高校对接,成立若干个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到市区各街道开展志愿服务,既为社区增添了活力,也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金融部门到校开展金融知识讲座,教育引导大学生远离校园贷。公安部门到校开展防诈骗等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社会鉴别能力。卫生部门到校开展禁毒防艾等活动,组织心理咨询专家与高校对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等。

(四)朋辈教育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从字面意义上来讲,朋辈就是同辈的朋友。朋辈教育一般指同辈之间开展的教育。朋辈教育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平等性。大学生接触的教育主要是父母教育、教师教育。这类教育或多或少让大学生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而朋辈教育,让大学生被尊重,平等交流,无形中化解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隔阂。二是可接受性。开展朋辈教育,朋辈之间的经历大多相似,在社会经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因此,交流起来几乎没有障碍,很容易达成情感上的共鸣。综上所述,朋辈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

1.搭建专业的朋辈教育平台。常见的朋辈教育平台有班级、宿舍、社团、网络空间QQ、微信群等。朋辈教育中的教育者应有意识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交流沟通,设身处地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去关心、理解和开导他们。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学校应积极加强对学生干部、社团负责人、QQ微信群主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多了解国家社会,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让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传播正能量,做好辅导员老师的好帮手,大学生群体的贴心人。

2.加大优秀大学生的选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很多高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例如从高年级选聘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在日常的学习教育活动中,还应加大对优秀学生的选树工作,例如在形势政策报告会中,选树一些听得非常认真的同学,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小班化教学,让他们到班级、宿舍去宣讲,用大学生身边的人讲他们所不知道的事,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应加大学习标兵、学生道德模范、励志大学生的选树和宣传,让大学生感觉到榜样就在身边,见贤思齐,积极向他们靠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浩大工程,关系到红色江山的传承,还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需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朋辈群体的共同努力,在携手共进之余,强化沟通协调,力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学校的“独奏曲”变成学校、家庭、社会和朋辈群体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猜你喜欢

朋辈思政政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朋辈教育制度的运用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