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工科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1-22常丽媛董孟珂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民办融合高校

常丽媛 董孟珂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为适应工科发展的新形势,民办院校急需实现新旧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产教融合作为培育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政府、企业以及高校三方合作的办学模式,是促进社会获取高质量人才的必经之路,是企业降低成本获取效益的有益之路,是民办高校培养人才,提高民办高校社会影响力、竞争力的良好途径。因此,产教融合成为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融合

一、民办工科院校产教融合的作用

(一)对企业而言

首先,产教融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当地高校培养的人力资源更能适应当地环境,更为当地企业所重视,能够使企业减少培养费用,降低培养成本,更为方便的获得高水平特色人才,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其次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文化资源,使其形成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还能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效益,为企业带来更好声誉,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1]。

(二)对学生而言

增加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理论源于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发展,“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对于学生来说教材知识和工作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仅靠教材上的知识是不可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固定的教材和教学课程远比不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变化,原有的知识体系过于理论化,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导致在实践和理论中存在差距,而产教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成为实践和理论的纽带,在实践中深刻理论,在理论中深化应用,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扭转学校教育和企业的现状。对学生来说能够更好的提升知识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就业方面提高竞争力。

二、民办工科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

(一)校企合作完善度欠佳

构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是民办工科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环节,但学校和企业之间因各自利益分歧,加之不处于同一主体,虽有合作意图,但难以出现完美的合作关系。并且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短,社会认可度较低,影响力差,企业对民办高校的信任度較低,不愿意从民办高校引进人才,民办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大都是高校往企业输送人才,不能恰当的覆盖企业需求,难以发挥出产教融合的优势,企业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人才培养,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容易得到想要的人才,导致企业利益受损,企业合作意愿低。民办高校也难以与高端企业合作,只得和中小企业合作,合作内容大都是劳动密集形产业,这也与学生的意愿相违背,学生难以学习到有利于增加社会竞争力的技能,并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抗拒心理,也无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效益。在产教融合中企业,虽然在拓宽参与渠道,强化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做出了努力,但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权利和义务界限划分不明晰,行动力差,为高校提供的设备资源不理想,合作的层次浅,关系较为简单,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也就成了镜花水月。

(二)高校方面存在问题

在一些民办高校中产教融合的经验不足,在高考分流中,因民办高校的口碑较之于公办差,社会地位有偏见,学费高昂,高分考生不会选择民办高校,优质生源都被公办高校接收,进而导致生源质量较差,生源存在天然弱势,完成教学目标的难度大,民办高校为公司制,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学生学费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或者全部来源,而学费还要大量投入基建和教师工资支出,办学资金受制约限度大,很多有效的项目无法开展,另外在民办高校中全职教师比例较低,外聘教师比例较高,教师队伍不稳定,难以形成学术团队,缺乏学术领军人物,制约了教学水平,并且民办高校教师多为青年人,基本上从高校到高校,缺乏社会阅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自身也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收益甚微。所以资金、人才和理念方面都存在缺陷,建立的产教融合的体系也不完善。虽然高校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经验不足导致产教融合的效果欠佳。例如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又繁重的课业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面临实习的压力,学生难以在课业和实习找到平衡点,导致学生在实习中出现应付现象,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会导致产教融合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的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也难以接受产教融合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2]。

(三)政府的作用有待加强

政府在其中虽有大方向的政策引导,但缺乏小方面的制度制定,内容较为笼统,不够细化,具体监督以及配套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获取的资源相对于公办差距非常大,这就直接导致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相比存在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政府对企业的优惠力度不足,缺少专项拨款,企业也就缺乏主动去投入财力、物力的动力。

三、民办工科院校产教融合对策

(一)政府完善支持系统,完善实施细则

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保障是产教融合中举足轻重的一拍,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针对民办高校资金受制约大的困境,适度向民办高校倾斜资源,保障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制定合理的制度使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更为规范,完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保障产教融合,实现企业和高校的双赢,建立管理部门,协调好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矛盾,架起企业和高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企业骨干和高校教师共同构建高质量的团队,针对企业需求订单培养,保证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利益,只有激发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动力,才能带来最佳效果[3]。

(二)选择合适的企业合作

考虑到持续性发展,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要选择较大规模的企业或者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一般都历史较为悠久,经验更为丰富,培养模式也相对固定,眼光长远,相关资源也更为丰富,管理机制也更为规范,能提供更好的平台,这样产教融合才能长久发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新技术人才也大有裨益。

(三)注重实践,打造自身特色

路線是纲,纲举目张,民办工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教学创新,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在满足课堂理论教学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实践出真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活跃科研和学术,构建创业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技能学到知识技能又能提高创新水平的良好平台,鼓励参见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拟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锻炼学生的实操水平,并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兴建集群,结合区域发展水平,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劳动力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四)培养教学骨干

优秀的学校,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支持,首先,学校要依靠培训,使其教师多元化,其次,把企业竞争机制引入高校中,优胜劣汰,对倦怠的教师实行淘汰制度,对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绩效奖励,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另外,民办高校应实行与对口企业,对口高校互访机制,找出存在的缺陷,鼓励教师合理流动,相互借鉴经验。

四、结束语

民办高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民办教育想要长远发展,培养出更多人才,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依靠于产教融合是其必然选择,只有把教育和产业两大系统相互促进,共同协力,突破两者教育和产业的界限,才能更好的激发民办高校活力[1]。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约,目前民办高校和企业之间仍存在界限,政府、企业以及高校三方合作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存在的问题,营造良好的产教融合环境,打造良好的平台,高校去除自身的弊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增强参与度,产教融合必定能成为激发民办工科院校的力的重要武器.

参考文献:

[1]郑丽娟.民办高校的产教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09):215+217.

[2]吴和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的困境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09):10-12+21.

[3]朱惠娟,丛玉华.民办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45-146.

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科研课题——新工科背景下的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MJ202016)

猜你喜欢

民办融合高校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刚柔并济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破次元
融椅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