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11-22罗频宇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金融人才

罗频宇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得到有效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为此,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得到提升,不仅需要人才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要其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能在毕业之后快速的融入到社会之中。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既能为企业提供更多优质的人才,又能达到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作用。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政府当前的大力支持之下,我国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发展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这一行业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促使我国国民经济顺利运行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第三方支付软件如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出现并且已经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用。

同时,各种网贷、电商平台的出现也大大降低了金融的成本,能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每年都能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这一现象使得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处于国际行业的顶尖水平。

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新型行业,虽然这一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行支持[1]。互联网金融行业与传统互联网行业不同,这一行业对于专业技能的更新较快,为弥补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就需要高校对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提升教学水平,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创造大量的可胜任人才。高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其技能的使用能力,还需要确保其在毕业后能快速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能推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提升其培养模式,使得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已经能适应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能为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互联网金融专业学生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不符合。以上教学模式的运行不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投入到工作之中,这对于学生的就业有不利的影响。当前部分院校虽然设立了互联网金融专业,但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为学生设置合理化的课程,只能采用传统的课程套路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接受到的知识仅仅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以及业务经验上,不能接受到更多的实践训练。还有部分院校为设置的课程都是关于管理层的,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课程不足。以上问题的产生就会导致互联网金融行业专业应用型人才不足,管理层人才过多的现象。部分高校对人能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设置课程,但是招收的学员质量不合理,致使其对于学生培养的结果中优秀人才较少,不能满足社会的根本需求。

(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结构性矛盾

当前,部分院校的教师结构以及教师队伍的技术建设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创新要求,会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碍。高校进行人才引进的主要方式是高校毕业的高素质人才,对这部分人才进行考核的标准是其科研能力,但是,大部分人才没有在金融行业从事工作的经验,这就致使其不能了解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动态,既没有实践经验也缺乏实践教学依据。因此,只能依靠课本中记载的内容以及课本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分析以及实践课程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性,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是教学活动的根本[3]。但是,当前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不能体现出地方特色。当前,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大致相同,与不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当地的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不能满足社会当前的人才结构现状,也不能因地制宜的进行人才的培养。部分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还缺乏充分的调研,不能对当前的金融市场进行人才结构发展的需求进行详细的了解,更不能对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需求发展的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滞后性,不能与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相符合。同时,部分高校也不能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当前的教学理念以及办学特色等相结合,致使部分院校不能将自身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也不能对本院校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规避。这类高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大多数不能专攻特定的服务岗位,没有一技之长。

三、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式

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方式上,应该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实行以学生为主,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需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体,以实践教学为辅助,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实现企业、院校、社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提升人才实践能力的作用。第一,教学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内容上需要转变以往的以内容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人才的通识教育以及认为教育,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化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同时,还需要增加行业发展的新知识,将不准确的教学内容进行整改,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实际案例为主,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应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以实践为中心的综合性教学方式,还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相互渗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在这一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能互相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第二,教师还需要不断强化实践环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高校能在内部建立完善的金融模拟实验室,借助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基地中更加真实的体验实践性的教学环境。学生能通过模拟金融教育的方式进行软件仿真练习、熟悉金融交易的各项规则,在此基础上,能使得学生成为真正的专业性人才。第三,地方的高校还需要提升对于建设实训基地的重视程度。高校能在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下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与员工开展定期的实践活动。例如:能通过在金融机构以及专业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报告的演讲等工作,促使学生实践知识的提升。还能让学生到校外实习、举办模拟交易比赛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通过以上活动,学生能熟悉企业工作的模式,也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优化教师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金融行业的操作性较强,因此,对于教学活动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避免出现由于教师理论知识过强,超过其实践能力的问题,就需要对教师进行综合性的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对教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能为教师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第一,在招聘教师的时候,需要对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有明确的要求,需要教师有较长的实践经验,要求教师拥有技术类的职称。同时,学校还能建设双师型的教师团队,聘请企业的专业工作人员到企业中进行教学,对于不愿意放弃本职工作的员工,院校能聘请其担任兼职教学工作。第二,对于已经在院校内部任职的教师,如果其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就能为其开展培训班,让其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其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全面的教师人才。院校还能派遣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教师的动手能力,还能让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解决教师社会经验不足的问题。还能对教师的心理进行培养,促使教师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需要结合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对自身进行明确的定位,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定位相结合。高校需要定期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关注金融市场对于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此为基础,高校能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使得学生更加顺应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趋势。金融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这就要求学生既能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又能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金融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还需要拥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毕业之后尽快的适应金融行业的工作,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对各项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拥有加强的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的作用之下能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在市场发展中能更主动的参与竞争,不断创新思想意识,推进工作有效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进行金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内容,也不是能立竿见影的教学活动,需要在教师以及院校的不断努力之下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一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金融行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对于推进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金融人才
人才云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