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路径探究*

2021-11-22李孟璐刘文方

体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体育

李孟璐 刘文方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路径探究*

李孟璐 刘文方

(盐城工学院 体育教学部,江苏 盐城 224051)

思政教育元素贯穿高校体育课程,让大学体育课程具有强大丰富的思政功能,通过二者融合,以思政+专业的分众化教改新模式,调动体育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占比、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推动新时期体育课程创新、挖掘体育课程中育人功效、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文章提出从注重教师发展、改革课程内容、重视课程建设、建立评价体系四方面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

思政教育;高校体育课程;路径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总书记这段话为高校把思政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结合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确定了战略目标。将思政理论内容与体育课程相结合、与学生体育项目分类相结合,坚持创新与实践结合,突出体育专业特色,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和教学研究实验。通过一系列含有思政理念的体育课程学习,让思政教育贯穿专业学习的始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认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育观。

1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2]。体育是教育难以取代的一个环节,体育课是国家课程设计无可替代的一门学科。高校体育课程是高校全面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不仅是对在校大学生一种或多种技能的学习练习、课内或课外锻炼的方式方法、比赛规则或运动损伤的了解实践;更是促进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过硬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中来,做到两者有机融合,在获得教学知识和健康体魄的同时,感受拼搏与努力、团结与友谊、关爱与尊重等精神内涵。

1.1 贯彻落实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

大学体育课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课在改进中具体化,传播高校体育课程在改革中思政化,提高学生在新课程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坚守德育为先、坚定德智并重、坚持德业融合。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主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学生对教学课程的反馈、体质测试的达标与否等,但对学生思政教育以及心理健康重视较少。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以及体育管理中的重要性,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体育育人,落实课程思政。

1.2 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性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更需要符合国家国情、符合社会需求的新鲜血液。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我国的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可以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提出‘九个坚持’就是解决‘培养什么人’问题的根本方法。”其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把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的目的是改变过去体育课程中教师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学生只重视考试分数的等级、毕业学分的累积,从而忽视了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全程育人,把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全过程,从体育课程到其他课程到社会大课堂,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全方位育人,把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各方面,从教育教学到管理服务到环境营造,这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迫切要求。

1.3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趋势的必然性

体育课程包括多项教学内容,例如春冬季运动会、俱乐部活动、全国大学生体质测试,但最重要的还是课堂的体育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体育课程改革也丰富多彩,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但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以及教师观念等原因,重技术技能轻理论文化,认为思政教育是辅导员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工作,不应由体育教师负责;即使有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因不侧重或者不作为重点放入课程中,很难引起学生的正视。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4]。体育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毕业任务,要从思政的高度提高认识,鼓励激励大学生通过学习、参与、感受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姿多彩,进而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多方位多角度认识时代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加强高校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势在必行,这需要教师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让思政教育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理论联系实际。

2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

体育课程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政课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简单对照,需要把思政教育渗透到体育课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2.1 体育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体育是青春的底色,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从幼儿园到大学直至步入社会,体育、运动、健身、塑形、减脂等话题围绕着我们。为什么我们如此关注?是因为这些话题中蕴含着特殊的隐性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校体育课程蕴含深刻又发人深思的思政教育资源。永不放弃、挑战自我。所有的技能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掌握理论以及实践的基础上反复练习,战胜身体的不协调、克服心理的挫败感,这是思政教育中的人格品质。严于律己、全力以赴。没有人随便成功,不过是风雨兼程,所有比赛都需要赛前对自己苛刻要求,达到心中的完美主义,不管胜败与否,不遗余力。这是思政教育中的意志品质。公平竞争、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时期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需要思政教育的参与,发挥教师能动作用、推动课程创新价值、开发思政元素、强化育人功能。

2.2 体育课程具有与思政教育同向育人的优势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在所有的大学课程中,体育课程意义非凡,它不光含有课内教学,还有课外活动,日常体育活动五彩缤纷,贴近学生生活,总有一项可以供你选择,也总有一项让你喜爱,所以相比其他课程,体育课程具有与思政同向育人的优势。体育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而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与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5类。其中前三项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技能传授、身体力行得以实现;后两项则需要教师将专业课程中丰富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统一才能得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提出具有社会迫切性,新时期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需要思政教育的参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全面的立德树人新格局。

3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路径

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中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探求、框架结构的探讨,而是要打破教学管理常规、“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全覆盖、学科课程育人全方位。

3.1 注重体育教师发展,提升思政素质

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师打好思政基础,学院(部门)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的个人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但最主要的还是机会相对较少,在这种前提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来完善常识性知识的储备、前沿性知识的掌握。但不少教师拘泥于现状,以应付的状态或以完成既定的工作为标准,在提高自己教学、技能以及知识革新方面没有提出新的要求。注重体育教师发展,但发展不应仅局限于职称的擢升、学历的晋升、专业的提升,更需要体育教师学习思政理论基础,培养思政教育意识。学校也需要提供专业的思政学习平台,提高思政觉悟和思政敏锐性,真学真懂真信,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将言传和身教有机统一起来,以厚实的理论素养和身体力行的示范行动,成为学生的榜样。利用学院(部门)线下集中培训小组探讨思政教育知识、利用强国app线上自主学习思想理论知识,使体育教师更好的把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服务高校人才培养。

3.2 改革体育课程内容,丰富思政元素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必须注重思政元素的价值塑造,科学组织课程的授讲内容。高校体育课程一般包含理论知识、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裁判规则、比赛赏析,极少出现思政教育内容。从幼儿时期到大学期间,体育课程一直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这说明这一学科的存在是人类进阶必不可少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幼儿园时期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协同合作完成教学设计,注重从情感教育入手。大学期间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独立自主完成教学内容,注重从素质教育入手,这就是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课堂上,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在情感上、心理上、思想上与学生有共鸣,与学生有互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带入自身价值、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精神。

3.3 重视体育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必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强体育课程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一堂精彩的体育课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也需要课程建设的特色与创新。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建设,需要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开始。硬件设施,标准化的教学场地、规范化的教学设施、整洁大方的教学环境、愉悦高涨的教学氛围。室内馆的历史事迹,室外馆的海报标语,使学生在运动的同时感受周围的影响。软件设施,针对学生思想、身体各方面指标,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以思政+专业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价值观融入到体育课程建设中。同时支持体育教学精品课程申报,体育教学改革课程申报,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工作考核作为加分项等。

3.4 建立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挖掘德育功能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必须建立体育评价体系,挖掘德育功能。在高校体育课程中,首先不只要关注学生最终考核的成绩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过程评价;其次不仅要关注学生最终的技术技能完成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素质素养的提高;最后从要关注学生的分数到更关注学生的能力。高校体育课程中,忽略德育功能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其他各项指标都有明确的评价指标,但德育却没有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建立高校体育教学德育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细化标准,使教师重视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积极挖掘体育的德育价值。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突出政治导向,不空洞说教、不形式主义,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做到“知信行统一”,不仅具有科学性,更要突出价值性。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6-2-09(1).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2016-5-6.

[3]人民网.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年09月10日.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11号,2015-3-16.

[5]杨福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35(4):65-68.

[6]卢延文,叶丹青,赵彤,等.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3):129-131.

A Study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University

LI Menglu, etal.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51, Jiangsu, China)

盐城工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20年课题,编号SZ202036。

李孟璐( 198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体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