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构建绿色金融战略体系研究

2021-11-22孙金彤中国人民大学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商业银行金融

孙金彤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脉,如果我们为了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问题,必将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危害。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绿色发展对我们的重要性。可以说,我们经历了观念的转变,开始探索创新符合国情长远发展的道路。然而,金融领域构建绿色金融战略体系是现阶段新兴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中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推进传统经济体制改革。

一、构建绿色金融战略体系的环境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现象日益严重,针对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一方面商业银行树立良好的绿色品牌形象,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以独特的品牌形象开展更多的绿色金融业务,以提升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对于构建绿色金融战略体系,我们不仅要结合国家现阶段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还要考虑到一些外部因素的配套建设,如国家政策、市场调控,以及法律法规等相关因素。

(一)经济层面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人力、自然、环境等资源方面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随着大气、水和土壤等生态环境的污染,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为此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问题,国家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向发展绿色经济转型。然而,发展绿色经济的前提是需要相应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持,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战略体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构建起来的。

(二)政策层面

基于国家长远发展规划,当前绿色金融的发展环境良好。近年,我国的绿色金融建设与国家战略部署并驾齐驱,我们可以看到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并从相关政策角度出发引导和鼓励其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管理措施。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方针。强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全面贯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政策导向,以绿色金融政策指导我国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改革。可见,绿色金融政策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指引着我国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市场层面

从实际出发,绿色金融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与其他资产相比,绿色信贷具有较低的风险,且市场对绿色金融的需求日渐增加,其市场发展前景相对良好。如可持续能源发展、基础建筑建设、能源与资源节约、环境与工业污染治理、绿色产品等行业对绿色金融有着强烈的需求。

(四)风险与收益层面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逐年增加。然而,从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开展的绿色金融不良信贷率远远低于同期各项不良信贷率。我国构建绿色金融战略体系,一方面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的转型与创新,另一方促进一带一路发展与国际接轨,使商业银行高效的和谐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商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实施绿色金融来拓展业务渠道,而且有利于控制信贷风险,增强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五)法律层面

中国实施绿色金融得到了国家财政、金融机构、环境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在我国正式颁布后,环境责任保险得到了迅速实施。除环境保护税外,我国还积极推进资源保护税和水资源税的实施,为绿色金融业务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和保障。

二、当前绿色金融发展中面对的挑战和问题

我国从重视生态环境到发展绿色金融起步晚,基础弱,而且国内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情况也存在差异。到目前为止,国内绿色金融业务相对简单,信贷额度较小,金融服务对象相对有限,主要针对企业客户。而且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立足我国长远发展,绿色金融的发展面临着以下挑战和问题:

(一)绿色项目期限错配

银行期限错配是指银行债务资金期限过短,而资金的使用是为企业提供中期或长期贷款。绿色金融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且贷款期限较长。如果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筹集的短期资金,必然会造成银行到期日错配的严重风险。当经济上升时,短期存款和长期贷款造成的期限错配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短期经济周期低迷时,存贷矛盾突出,可能导致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发生。

当前,我国的绿色金融项目大多是中长期项目,如污水处理、新能源、固体废物、地铁、铁路等,一般项目投资回收期最低在十年以上产生效益,有些项目可能二十年或三十年才能产生效益,使商业银行的资金系统会受到期限错配的限制,导致信贷额度小,业务开展受局限。

(二)绿色项目外部性的内生化

我国为大力支持和发展绿色金融,从相关政策上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虽然各类商业银行在政策刺激下积极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但是地方政府对于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支持配套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缺乏正确的政策体系引导,商业银行受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较高、担保难等问题制约了该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开展,以及经营规模和信贷效益。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策落地实施机构,如何通过减税、贴息等相关措施来减少银行融资成本,以此来提高绿色项目的融资收益率,以及如何对绿色项目进行融资担保,以减少风险溢价,这些都是当下我国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界定绿色和绿色程度的判断

目前,行业内在绿色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绿色程度上缺乏统一标准和科学合理分类。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绿色信息的分析基础和鉴别能力上明显不足,这直接影响了银行不能科学定义和定量分析,不能从专业角度判断相关绿色项目的绿色程度,导致绿色项目融资和信贷额度缺乏依据。从长远发展而言,银行对绿色金融项目的支持可能会使未来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程度提高,从而影响到绿色项目资金的支持和发展。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绿色项目发展的主要监测指标以及其他重要的监测评估指标和指标参数设定。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绿色项目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绿色项目指标参数设定和发布的时效性较差,影响了商业银行在项目的评估和决策等方面的要求。

(四)信息披露机制的问题

在经济活动中,常有信息不匹配的现象发生。正是由于信息不匹配,导致金融市场变得低效,许多金融问题变得无法解决。信息披露是绿色金融业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当前环境污染和环境资源利用等现状进行全面披露,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有助于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意识,对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来说,可以科学准确的对项目分析和投资决策进行判断,使金融资源更多的倾向于环境效益良好的绿色企业。

尽管目前国际上已有很多家债券交易所对上市企业发布了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指导意见,但是很多企业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污水排放和能源消耗等方面都没有相关信息的披露,因此,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者很难找到环境效益良好的绿色企业进行投资或融资,也很难对意向企业项目的绿色程度进行判定。

(五)绿色金融产品不足

从产品创新的角度看,商业银行想通过创新来实现净收益增长的情况下,才会开展和组织产品创新活动。从社会效应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对提升金融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敏锐性起到重要作用,可促进绿色金融业务良好稳定发展。然而,在当前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中,能够为绿色企业或绿色项目融资的产品较少。另外,一些有发展前景的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监管部门和市场的融资要求,商业银行不能对预期净利润的收益进行推断;此外,绿色企业或绿色项目缺乏以低风险方式投资绿色项目的渠道和途径,导致很多中长期金融产品不被大型的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者接受,从而无法有效的体现社会效益。

三、商业银行构建绿色金融战略体系的举措

随着全球经济的绿色化发展,绿色金融战略体系的建设是否完善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发展目标,打造协同发展模式

绿色产业的发展,如果国家经济正处于下行阶段,对于生产力过剩、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而言,将面临产能下降、库存减少、去杠杆化、降低成本、补短板等方面的压力,难以实现生态建设和环境发展、优化机构和经济增长的多个目标任务。因此,有必要构建一套统一、清晰、规范的绿色金融战略体系,与金融机构协同发展。随着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迫切需要完善绿色金融业务的监管,统一和明确绿色金融业务的标准,与中央银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快推进环境信息数据的共享,推动更多具有积极激励作用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实施。

(二)打造相配套的激励机制

进一步完善和鼓励支持绿色项目和绿色产品相关政策,落实贷款贴息、贷款担保、减免税等政策,为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发挥积极作用。从国家角度出发,完善有效的绿色贷款贴息机制,提高贴息率,引导和利用社会资金投资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对于具有良好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政府应确保在环境保护补贴政策的积极激励效果。节能环保项目必须经当地或者上级环保部门批准,方可申请贷款贴息。这样形成了政府有效监管、社会各界齐参与、金融机构三方共同行动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

(三)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开展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技术优势,将金融线上线下业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服务范围。在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实际经营中,需要整合市场需求,及时推出规范的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同时,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来降低绿色项目的投资风险,通过多种金融投资方式和渠道促进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

(四)从实际情况出发,推进绿色金融行业标准化建设

结合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制定环境影响评估标准的同时,还应建立与之相应的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标准,并制定可有效实施的监管指标。根据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种有效可行的绿色金融信贷指南,使绿色金融行业相关标准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时,要考虑到金融机构在环保行业中的效益,制定和发布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考核标准和监管指标体系,积极开展环境绩效指标的评价与考核,推进绿色金融行业标准化建设。

(五)完善信息披露和共享制度

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涉及环保部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门,及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机制,可以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平台、企业征信等方式,对环境信息数据资源进行集中整合,使相关部门及时共享信息资源。此外,对环境污染防治责任保险的工作指南进行了详细阐述,为金融机构或投资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投资途径和渠道。因此,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与环保部门保持密切的合作与交流,面向社会公布绿色项目信贷目录,促进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六)制定健全、科学、完善的经营策略

加强绿色金融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和企业对绿色金融的意识。这些措施包括建立绿色企业评估指标、资源配置政策、绿色信贷企业专项绩效激励、营销成本分配及专项人力资源的建立。根据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特点,应建立完整统一的绿色金融战略体系、资本运作模式、运营成本效益核算准则。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绿色金融业务的流程,实施一体化、分类、分级管理,以提高银行业务办理效率,为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四、结语

绿色金融战略体系的构建,标志着我国在绿色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绿色金融业务在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然而,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是近年来才提出来的,在构建体系的内容和方法上还不完善,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同时,商业银行根据当前的发展状况和长远规划,积极应对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加快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战略体系的构建。■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商业银行金融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商业银行发展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路径探析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商业银行发展县域网络金融业务的策略探讨
P2P金融解读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黑龙江省物流企业创新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与风险控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