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长文短教”的几点思考

2021-11-22朱志金

名师在线 2021年26期
关键词:长文短教篇幅教师应

朱志金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龙岩 364000)

引 言

对语文教材中的“长文”的定义目前争议较多,但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语文教材中长篇幅、多段落的文章可被划分到“长文”中[1]。综观语文教材,“长文”多数节选自名家名作或古文小说,此类文章具有较强的教学价值和文学造诣。在语文课堂上教学此类文章往往具有较高的难度,教师需要运用“短教”的方式为学生精炼文章的核心思想,总结具有学习价值的文章内容,从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一、“长文短教”的教学内涵

(一)落实整体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任,而文学素养在语文教材中的“长文”中均有所体现。语文教材中较长篇幅的文章,不管文章结构还是文章主旨思想,都有较深的造诣[2]。要想在语文课堂上落实“长文短教”教学设计,教师需要深刻研究文章内容的整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文章内容的整体性是指,在语文课堂上讲解长篇幅的文章时,教师应重点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教学环节。从整体到细节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解文章段落大意,帮助学生找到课文的核心内容,能够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章[3]。如果教师未能有效运用“长文短教”的教学设计,其就容易出现着重讲解某项内容,忽略文章整体结构的问题。学生的主体性是指,教师在“长文短教”的过程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直是现阶段小学教学的重点。教师运用“长文短教”的教学方式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4]。受年龄限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他们面对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往往难以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因此,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短文相比,篇幅较长的文章在结构和逻辑上具有更高的探究价值。教师应据此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语文思维型课堂的构建。

(三)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篇幅较长的课文时,应注重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5]。小学一至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尚未接触完整的写作练习;四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开始注重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在篇幅较长的课文中,作者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触景生情、借古喻今等。教师为学生讲解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从而使其在写作时灵活运用,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二、“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

针对“长文”教学,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6]。教师在备课时应总结教学的重点、难点,便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应深刻解读教材,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方式,将长篇幅文章分成2~3课时,认真为学生做好内容的梳理,合理把握教学进度。

例如,《穷人》是典型的长篇幅课文,文章段落多且中心思想深刻。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穷人》讲述了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深夜,女主人公发现邻居去世,遂将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家中,夫妇二人决定收养邻居家的孤儿的事情。课文从侧面反映出主人公生活贫苦但仍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熟记“汹涌”“渔夫”等生词,让学生掌握描写心理活动的手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手法完成课文续写。

(二)依据教学设计,把握教学难点

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教师不能过分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类文章涉及较多的学习难点,如生僻字、深刻的中心思想、多种表达手法,这些对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此时,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相关难点,帮助学生完成“长文”学习。“长文短教”的核心是教师为学生提炼文章的重点,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高效完成对“长文”的学习。

例如,《小英雄雨来(节选)》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围绕语文要素,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语文课堂上的任何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开展。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应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学生阅读“长文”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说雨来是一个小英雄?”学生会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后第二道思考题“给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每个部分,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重视课堂活动的组织

运用“长文短教”的方式教学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要重视课堂活动的组织。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文章的重点,若教师未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被激发出来,从而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7]。

例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时,教师应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课文产生兴趣,才会在课下主动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教师应认识到,学生阅读量的积累过程不应局限在课堂上,使用“长文短教”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在教学本节课时,可将文章划分为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五个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任选一个部分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结 语

要想在语文课堂上落实“长文短教”,教师需要在挖掘文章内涵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语文教材中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素材。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长文”教学过程中,重视文章整体性的构建,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长文短教篇幅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每一个人的努力, 都不会被辜负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对长文短教的一点探索与尝试
长文短教,让阅读教学更高效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寄小读者的信
延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