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墨家“兼爱” 对孙中山“博爱” 思想的影响

2021-11-21王赫冯浩帆

今古文创 2021年43期
关键词:博爱墨子孙中山

王赫 冯浩帆

【摘要】 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的思想既有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也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尤其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有着诸多的联系,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或多或少的受到墨家思想的影响。因此,研究墨学的“兼爱”思想对孙中山的“博爱”思想产生的影响对当今的社会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墨子;孙中山;兼爱;博爱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3-0053-03

一、孙中山的“博爱”思想产生的背景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級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的“博爱”思想产生的背景较为复杂,其思想的形成有着多种因素,其中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就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孙中山“博爱”思想形成的背景。

孙中山的“博爱”思想是由长时间的积淀形成而来。在孙中山青年时期,他亲眼看见了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并且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这给了孙中山极大的刺激,他立志要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使中华民族走向富强。在当时的中国,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已经日趋没落,并且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中国人民受到严重压迫和剥削,遭受巨大苦难。因此,中国社会的落后与人民困苦的生活使孙中山产生了最初的“博爱”思想。

孙中山的“博爱”思想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欧美的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孙中山年幼家贫,12岁就辍学。在1883年赴香港学医,在孙中山的行医期间,他深感中华民族的危难,因此决定由“医人”转为“医国”。他在欧美各国发展华侨发动革命期间,见识到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深受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深刻地影响了他,这对他的“博爱”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对孙中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孙中山在革命的初期,主要是依靠会党的力量发动起义,并且把会党当作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会党具有许多墨家优秀思想与理念,他们是以小生产者为主,具有严密的帮规和共同的信仰,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对会党的影响很强。孙中山为了发动与领导会党的起义,加入了”洪门”,成为洪门的领导者“洪棍”。孙中山对于发动会党的作用,给出了正确的评价:“要恢复民族精神……要善用中国固有的团体,像家族团体与宗族团体……共同奋斗。”[1]正是在发动会党的期间,孙中山或多或少的受到会党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尤其是墨家“兼爱”思想的影响,进而形成了孙中山的“博爱”思想。

二、墨子“兼爱”对孙中山“博爱”影响的内容

孙中山的“博爱”思想产生的背景较为复杂,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也对其形成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孙中山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独见而创获者。”[2]这也就意味着孙中山吸收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优秀部分。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继承当中,孙中山对于墨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多一些。 孙中山对墨子的思想非常赞同:“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讲的‘博爱’是一样的。”[3]充分肯定了墨子所提出的“兼爱”的思想。墨子的核心思想就是“兼爱”,“兼爱”这个理念不仅伴随了墨子的一生,而且也成了墨子思想的主要出发点。孙中山不仅继承了墨子的兼爱思想,还把它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当中。从而形成了“博爱”的思想观念。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孙中山的“博爱”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墨家“兼爱”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与革命精神、军事行动指导方针与文化习俗三个方面上,笔者将就这几点分而论述。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提倡“兼爱”的观念,希望人人平等没有等级之分别,以解决世界上的所有争斗。“兼爱”思想对孙中山的“博爱”思想在政治上和革命精神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孙中山准确的提出了国民革命的理念:“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 故前代为英雄革命, 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军政府特为其枢机而已。”[4]在政治上,孙中山提出了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提出了“驱除鞑虏”的号召,反对对内压迫人民,对外充当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政府,恢复人们生来所具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在他主持订制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当中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5],将博爱的精神贯彻到了政治制度之中。

除此之外,孙中山还深受墨子“兼爱”思想下的“侠义”精神所影响,孙中山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立志以拯救祖国为己任。孙中山在行医同时,积极地联络有志之士,并且大力的鼓动会党发动革命。“这样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下,以小资产阶级为主的会党组织最终成为革命前期的主要力量,在战斗中浴血奋战,极富牺牲精神,可谓‘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其中固然有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带动之功,但也不乏内化于小资产阶级身上的那种‘墨者精神’。”[6]这与墨子所倡导的“侠义”精神何其相像!墨子的“兼爱”思想与“侠义”精神的影响,使孙中山的“博爱”思想在政治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民生问题是关乎人民生活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吸收了部分墨子的“兼爱”思想后,也以“博爱”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三民主义当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民生主义如果能够实行,人民才能够享幸福,才是真正以民为主;民生主义若是不能实行,民权主义不过是一句空话。”[7]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模式根深蒂固,严重的土地兼并不仅使许多农民流离失所,而且还使得他们受到了封建地主的残酷压迫。孙中山为了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政策。平均地权的核心就是要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家控制,然后将占有权和经营权出让给农民。”[8]这样的话,土地兼并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的遏制,使农民们都会取得自己的土地,不至于失去土地流离失所。

同时,孙中山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出了节制资本的方针。这样做就可以反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孙中山提出的这些经济和民生政策无处不体现出孙中山的“博爱”的精神,即人人平等,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没有等级差别之分。这与墨家的“兼爱”的思想是非常相似的,墨家也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下》因此可以断定,墨家的“兼爱”思想对孙中山的“博爱”思想在民生和经济方面的指导政策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贯穿墨子整个思想内容的主线,并以“兼爱”思想为基础引申出了多种内容,其中建立在“兼爱”基础上的“非攻”就是完美地体现了墨子对于战争的态度。“今且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墨子·非攻下》。墨子将战争形式分为“攻战”与“诛战”,反对侵略战争和不义之战,主张“有道”诛“无道”以暴力手段来制止战争实现和平。在军事上,孙中山也应当受到墨子的以“兼爱”为基础的“非攻”思想的影响,进而使得孙中山的“博爱”思想在军事行动上的进一步贯彻。

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了宋教仁,使中国的民主革命形势受到严重挫折。孙中山在危急关头为了拯救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推动历史进程,毅然发动了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的称帝的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提出:“若知袁种之暴戾更甚于清,则又何苦膏血万户,以博一人皇帝之雄哉……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又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9]《讨袁檄文》鲜明的表达出了孙中山希望有道讨伐无道,以暴力的手段来实现和平与正义,为全天下的人民谋和平的愿望。

1917年,段祺瑞将张勋驱逐出北京,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再次退位,但是段祺瑞却反对再一次建立国会和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为了保护革命成果,捍卫《临时约法》,发动了护法战争,并且认为这是一场假共和与真共和的斗争。同样,在1922年,孙中山又进行了二次护法,并且发表了《護法宣言》。孙中山对随行人员表示出自己要斗争到底的决心与信念,希望全军将士共同讨伐逆贼。从以上战争行动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战争观与墨子的战争观非常相似,都是主张以暴制暴,以有道来诛无道,通过战争来实现正义,为全国人民与民主制度所战斗,这正是孙中山的博爱思想的一种体现,也体现了这种博爱的战争观深受墨子的以“兼爱”为基础的“非攻”战争观的影响。

墨子的“兼爱”思想讲求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强烈反对儒家的等级划分。虽然在汉代以后墨学逐渐中绝,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其人人平等的“兼爱”思想却依旧在民间广为流传。孙中山先生部分吸收了墨子的“兼爱”思想,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后,在文化习俗方面实行了大的变革,把“博爱”的精神贯彻到了法律和社会生活当中。孙中山等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当中,提出了:“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五、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六、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10]孙中山把人身自由等各项权利通过法律进行保护,改变了清政府时期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现状。

同时,孙中山也深深地感到中国社会风俗方面的落后性,“他因辫子而挨打、受辱, 其姊妹因缠足而忍受残毁肢体的痛苦, 其老师因抽鸦片而耽误上课,其伙伴因赌输而大打出手。中国农民的种种迷信愚昧行为, 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也烙下深深的伤痕。”[11]因此,孙中山立志要改变这种现状,在辛亥革命后,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出:“如奴婢之畜养、缠足之残忍、鸦片之流毒、风水之阻害, 亦一切禁止。”[12]对于各级官厅,孙中山也要求焚毁刑具,停止刑讯,保护了人民的权益。在日常生活中,孙中山主张取消跪拜礼,取而代之的是握手和鞠躬,改变“大人”“老爷”等具有尊卑等级观念的称呼,用先生来代替。

同时,孙中山还坚决的主张剪除代表着满清政府专制与压迫的发辫,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到了人民心中。孙中山在社会文化习俗方面的种种改革,无处不体现着他的博爱的精神,把人人平等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自由等权益,这也深刻表明了墨子的“兼爱”的思想精神对孙中山的“博爱”思想在社会文化习俗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结论

孙中山先生把中国的革命事业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的博爱的指导思想虽然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但是也吸收了一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孙中山在革命受到一系列挫折之后,明白西方国家并不是真心想帮助中国,而是要瓜分控制中国,西方的“民主”与“自由”也不过是一句空话,因此最终回归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中寻求答案,继承了远古大同社会时期的“民权”其中,墨子的“兼爱”思想对孙中山的“博爱”思想的形成可以说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孙中山把墨子看作是古代最能够讲爱字的人,“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可以说是孙中山对墨子的最高评价。

墨子的一生一直都在奉行着“兼爱”的理念,并且始终践行着“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的这个信条。孙中山先生继承并发展了这个理念,通过结合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衍生出了自己的“博爱观”。

综上所述,可见墨子的思想对孙中山的“博爱”思想影响之深。因此,研究墨子的“兼爱”思想对孙中山的“博爱”思想的影响,这对于今天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506.

[2]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231.

[3]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506.

[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296.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12.

[6]薛柏成.墨家思想新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234.

[7]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390.

[8]韩喜平,宋浠睿.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J].湖湘论坛,2020,33(1).

[9]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90-91.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12.

[11]严昌洪.孙中山与近代社会风俗改良运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5,(5).

[12]孙中山.孙中山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9.

猜你喜欢

博爱墨子孙中山
孙中山的绰号
墨子破云梯
墨子训徒
墨子教诲青年
博爱之歌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善解孤独所以博爱
七千台湾人呼吁废除“博爱座”
孙中山彰显气度
大宇宙中谈博爱(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