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究

2021-11-21周芸芸孙末未

当代旅游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信用体系

周芸芸 孙末未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德宏 678400

引言

社会治理能力和模式需要创新尝试,引入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治理模式的新探索,在研究社会治理时必须密切关注民事主体的权利,行使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协调良性互动,以生态旅游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特别在西部生态资源不可再生的语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序引导多方主体参与这一评价体系是平衡个人权利与社会治理模式的精准切入点的有益制度创新,更是这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生态旅游业的兴起

在我国,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的布局中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确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以前所未有的明确态度表明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总体布局表明在旅游产业中,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将以生态旅游作为今后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数据[1],生态旅游收益可以占到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20%左右,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流行、高端的产品品牌或宣传主题将会日益深入人心。

从社会文化及心理学来分析,生态旅游的兴起有其不可避免的必然性,现代性带来的工业化导致文化领域的单向度社会和消费社会[2]。现代性带来的工业机械化提升了生产力,社会变成一个富裕社会,在完成发达工业社会的转型后,既得利益者利用经济技术协作通过操纵各种需要,引导、扭曲人的需要,消费形成一种新的极权主义。消费过度的分类或分化,幸福被消费物化。消费主义不同于传统型社会的极权主义,它在物质社会上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的需要,并通过话语权创造并扩大人的需要,使人的需要演变为“欲望”,现代化导致的物质极度丰富让市场元素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生产而是消费,消费主义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系统,或者说它创造了一个话语权,并在多渠道的话语权表达渠道无形或者说是软性的引导人们产生它所希望的需要,因此它取代了自然的和生物的秩序,让消费从一个获得意义的过程,异化成一个分类或分化的过程,幸福被极度物化,或者说幸福被简单粗暴地固定在各种消费过程中[3]。所以,发达工业社会的弊端源于对人的无限性用科学知识作为限定,并且扭曲了人的无限性来源于欲望的无限性的互相正向促进关系,本该是不断地分裂增生无限性被物化的、消费的欲望消解,实际却对人的“欲望生产”采取了极权化的管理[4]。因此,回归自然,生态有关的需求被提上全球的日程表。

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者谢贝洛斯认为,生态旅游是旅游者到未被商业开发或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以探索、观赏和品味野生自然风光或动植物及当地文化、自然遗迹的旅行方式,生态旅游是一种非消耗性、教育性、探险性的新型旅游方式,西部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非常符合生态旅游相对原始的地区或未被污染的自然区域这一前提要求。

二 西部生态旅游的特点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让西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西部地区在多元化的发展思维面前找到自己的路径,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计划。

(一)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多样性

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表现在景点的多样性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博格达峰、九寨沟等旅游不可再生资源都在西部。以云南省为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丽江古城,另外还有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石林、三江并流纯天然景观,它们都为西部生态旅游提供了高端的资源支持[5]。

(二)人文环境的多样性

同时,西部是我国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以云南省为例,是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世居民族26个。云南各民族表现为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分布,多民族的省份决定云南省语言文字、文化的丰富多彩,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与缅甸、越南、老挝3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历史上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就经过云南境内。西部也是“一带一路”沿边开放的主要地区,不仅有多民族风貌还有异域文化特色,也是对外交流交往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前沿和窗口。

(三)经济欠发达

西部地区薄弱的经济发展制约和影响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支持环境滞后、投资制度环境不理想、投资效益预计值低下的现状,使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不足。旅游点的景观建设薄弱,景点人文资源少,难以形成旅游相关产业一体化,例如西部的生态旅游景点只有生态这一“卖点”,但与生态相关的产业需要文化、服务业甚至制造业等多产业支持,如果没有这些产业的支持,一个地区的生态旅游难以形成成熟的模式,很容易被同质化或者过度开发,因而西部地区的生态旅游点的景观建设少,很多景点处于半开发状态。没有完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资源,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观念比较滞后,对外交流不够,缺乏市场规则意思和生态旅游的概念。对外宣传缺乏成熟的人文和市场运作和前瞻性,产品知名度低,导致生态旅游产品缺乏竞争力,同质性突出,缺乏龙头产品。另外,西部地区地理、交通环境恶劣,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航空、铁路和水运网络的不连贯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很多景点周边没有成熟的公共交通系统,进入性差,甚至不具备可进入性,西部很多生态旅游开发确实需要周全的交通和配套设施支持,缺乏这些支持使得一些品位和质量都很高的景点,没有进行确实的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未能转化,由于交通、邮电、通信建设等明显落后于全国,相应地,国内国际游客明显呈东多西少的状况。虽然近年来有所好转,例如云南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人字形”走廊的新形势下,云南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网络日趋完善,初步形成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3条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投入的不足仍然存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

(四)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一定和谐

西部生态旅游产品有资源的脆弱性和难以再生性。西部大部分地方森林覆盖率很低,如新疆西部地区的局部区域生态环境是比较十分脆弱的。这些地方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或荒漠化自近代以来逐年严重,综合来看,自然因素及人文因素及相关旅游开发对西部生态旅游资源的影响大多数是成负面影响的。另外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投资者发展旅游的功利性目的和手段基本以单纯的利益最大化作为考量和出发点,一味追求短时期内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对旅游资源及环境的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没有整体、长远考虑和谋划,例如对于脆弱的不可再生生态旅游景点应当采用措施限制客流量以长期、可持续发展,但是管理者基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反其道而行之,期望旅游点马上出现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这种思想甚至在西部地区大行其道,对西部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另外,“驴友”随意丢弃垃圾,损害自然景观美感,危害野生动物健康,还污染水、土环境,例如每年政府花巨资和精力处理喜马拉雅山上的各类废弃物。目前,我国有50%左右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20%的自然保护区因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区的破坏[6]。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及管理不力双重加剧了这一问题。

(五)生态旅游对西部发展的意义

如前所述,西部虽然有自然资源、环境和人文多元化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受制于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旅游资源丰富却也脆弱,所以“生态旅游”的提出,对西部地区不仅是一种概念和卖点。基于各地生态多样性,更应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我国必须基于生态环境的特点寻求生态旅游的发展的不同路径。虽然发展的具体路径不一致,但是从制度层面来说,从系统角度来说,生态旅游必然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它涵盖的内涵必然包含社会各个产业部门和组织的整体配合,所以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生态旅游必须从现有的困境和条件出发,建构现实的发展路径,这个路径目前只能是建立西部旅游服务业信用体系,以保障脆弱和难再生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然后才能期待后续与生态旅游其他制度如环保、人文教育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 基于西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

(一)建立西部生态旅游服务业信用体系的论证

社会治理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信用体系都是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工具。社会要获得良性的发展,要求社会参与者讲求诚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在第二部分“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第三点提出“为旅游从业人员制定诚信服务准则,为旅游业消费者意见建立反馈和投诉记录与公开制度,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宾馆饭店等建构信用等级第三方评估制度。”

西部是我国生态链的源头,西部生态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我国整体生态质量的维护、提高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保持这些地区采用生态旅游方式是最经济可行的路径[7]。

在西部生态旅游轻微违法和违规惩罚为基础建立社会信用机制是一种高效的保障途径,运用社会信用机制作为考察西部生态旅游轻微违法和违规惩罚制度的有力保障途径,对生态旅游景区生产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和破坏危害的,给予信用负面评价并处以一定的行政经济制裁。例如不当及损害景观行为给予罚款、景区地貌、生物资源破坏的补偿与罚款、景区物种不当行破坏(如“放生”外来物种)的罚款和恢复原状等,有效、合理的惩罚措施可以高效维护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对守法旅游者也是一种激励机制。

(二)西部生态旅游业信用评价机构

另外,还可以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生态旅游过程中确定受到影响的主体是谁,怎么科学平衡他们之间的需求同时确保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一第一原则。政府、社会公众等九类主体构成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利益者,在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时,评价方式和人员组成的科学、公正至关重要,在建立西部生态旅游服务业信用体系时,对于谁有权力制定该评价体系?西部生态旅游服务业信用体系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派代表组建该评价体系的人员,这样对于有害于生态旅游的行为和旅游争议的处理结果,一般不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直接将争议提交到旅游服务业信用体系,这样将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使生态资源保护的实施机制更具备可操作性。

(三)西部生态旅游信用体系的评价范式

将旅游服务业界定为旅游业相关经营、行为带动的产业、行业的经营者和参与者,从理论上澄清和明确旅游业的性质,理顺旅游业与关联带动行业和产业的关系。他们都自动进入生态旅游信用体系评价“射程”。一般而言,西部生态旅游旅游服务业信用体系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对象。

第一,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信用体系将对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过度开发、决策失误设置信用记录,并根据该信用记录进行相关人员的职务考评依据。

第二,当地社区(村)。当地居(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否符合生态旅游保护地的保护要求并进行相应的信用评价、以此进行措施得当的惩罚和奖励。

第三,旅游企业。利用旅游企业直观建立旅游信用记录,作为企业信誉和品牌发展优势,建立旅游企业旅游信用记录与特许经营资格的密切联系点、通过行业协会准则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管理合规性自律,对企业违规行为具有有效的惩罚措施。

第四,旅游者。我国大部分旅游者还不具有健全的生态旅游活动的意识和观念,建立旅游者进入生态旅游区域信用记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应该针对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负面信用评价并进行适当的惩罚和奖励措施。

四 结语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政府、旅游企业、当地社区和旅游者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要贯彻生态意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在现实面前,我们只能退求其次地先在旅游服务业实行信用体系,相关参与者的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维护和提升环境质量和生物、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待将来条件成熟,建立全社会整体范围内的生态旅游信用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信用体系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中国,快步进入信用社会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信用消费有多爽?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