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的探究

2021-11-21崔冬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9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质体育课

崔冬梅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改革开放后,国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有所改善,在饮食方面也从原来的“能吃饱”变得越来越注重营养的均衡[1]。综合近年来的中小学体质健康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下降现象十分明显,其中以肥胖率[2]和近视率的增长幅度最为显著。为了尽快解决当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这一难题,使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得到提高,国家颁布了众多的通知与文件并进行了新课改,大力倡导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但依旧很难克服各种阻力的影响,改革与实施的成果也并不乐观。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努力积极承担体育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3],找出学校体育管理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深入探究影响中小学生体质的具体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学校体育管理的实际,合理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1 文献统计

综合研究,我国对中小学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但通过进一步对比与分析,发现最近10年发布的相关文献是前10年的4倍,这也说明了人们对中小学学校体育管理的重视度提高了,这得益于我国颁布的相关政策及新课程改革。由于新冠疫情的突袭也更让国家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要大力发展体育,普遍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水平。尤其针对中小学生,他们生机勃勃、斗志昂扬、充满活力,且处在最好的年龄阶段,身心都应十分健康,他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更不应该普遍存在体质下降这一问题,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刻不容缓。

2 中小学学生体质下降的现象

由于科技的进步及网络普及,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很少外出或是与同伴交流,取而代之的是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形影不离。他们缺少足够的户外运动量,总是习惯呆在家中,电子游戏成为他们的必备娱乐活动与社交手段。一段时间后,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便会下降。对于体育课中活动量大的项目(如800m跑、引体向上等),中小学生很难坚持下来,跑不动、跳不高、上肢力量与腰腹力量薄弱的现象十分明显,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不爱运动,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他们的灵敏、柔韧、力量、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较差,容易出现晕倒的状况,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且令人担忧。

2.1 家庭因素

大多数的中国传统家庭,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十分关注。在中国,农村居民的数量占大多数,他们除了在家务农,大部分时间都外出打工,导致大部分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在他们看来,学习是改变目前现状的唯一出路,只有学习好,未来的前景才会一片光明。中国传统式家庭会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成才,在大城市中立足。这在无形之中给中小学生施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有的孩子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甚至会出现厌学的心理倾向。除此之外,父母总是习惯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样不仅适得其反,还会打压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变得更加自卑,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应坚决抵制家长只重视学习不重视孩子体质健康的观念,要让家长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4]。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基础,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使身体更加健康,还会使人的性格变得开朗、乐观,而且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远不止这些。

2.2 教育因素

当代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不仅要完成学校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还要每天按时参加家长给自己报的特长班,有时甚至会熬夜完成家庭作业,严重导致睡眠不足。休息不充足,会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学习不在状态,甚至在课上打瞌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体育课应是一门让他们感觉身心放松、没有负担的一门课程,但学校经常会出现体育课被其他文化课所取代的现象。目前,由于新课改的提出[5],这一现象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师生也普遍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是为了应付中考的体育考试,缺乏趣味性会让学生失去运动的热情,不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要先让学校的领导与教师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不盲目追求升学率。

2.3 安全因素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无比重要的,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伤害自己的孩子。正是基于父母这种沉甸甸的关爱及为了避免学校体育事故的发生,运动训练内容仅设置为简单的热身活动,或是让学生自由活动。但是,这种简单的热身活动,对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影响不大。因此,中小学生要密切配合体育教师的教学,严格遵守课堂要求与纪律,认真做好准备活动,避免运动损伤,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追逐打闹,以免引发校园事故。

2.4 学生自身因素

2.4.1 学生自身体质因素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因材施教。要通过观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应给予他们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不盲目自大、过于骄傲;对于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应给予耐心的讲解与指导,使他们熟练地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2.4.2 学生性格因素

性格与体育运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自身动作不协调,或是被教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都会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时间消极情绪的累积,自身便会产生一种对体育运动的抵触与厌烦情绪。有的学生性格外向,但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期间没有认真听取教师讲述的动作要领,导致动作姿势不标准,甚至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过于自卑,认为自己做不到,也不擅长,一味地回避与逃避运动训练,最终导致运动技能掌握较差,甚至不能掌握该项最基础的运动技能要领。体育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对这些学生进行相关的体育心理辅导,与此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可以松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

2.4.3 学生气质类型

多血质型的学生,个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兴趣容易变换;黏液质型的学生,个人反应较慢,性格内向,少言寡语;胆汁质型的学生,性格浮躁,情绪变化无常;抑郁质型的学生,个人行为孤僻,性格慢吞吞。因此,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时,还要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与配合,使他们共同进步。

3 学校体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1 体育政策缺失与领导不重视

针对中小学生体质下降这一问题,国家制定了不少的相关政策,但执行力度并不强,有的只是喊口号,没有实现真正的上行下效。而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层对相关政策的实施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应付教育局的突击检查。相比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来说,学校领导更重视学校的名誉与升学率。由于我国中小学校数量众多,很难真正做到对每一所中小学校进行监管,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加强对学校体育管理的重视,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质健康才能得到最根本的保障。

3.2 安全隐患的存在

体育运动损伤一直是学校和家长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家长维权意识增强并就体育运动损伤追究学校的责任,使得体育教师只能安排简单易学的体育教学与练习,避免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中受到损伤[6]。而这并不能达到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要求,长此以往,最终导致中小学生的体质下降与胆量变小,同时也为日后的体育训练埋下了安全隐患。

3.3 体育教师管理缺失

有些体育教师因为新课改,在体育课中不教授学生运动技能与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是让学生片面地获得运动中的乐趣。还有些跨专业的体育教师,不具备专业的技能与学科素养,这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堂好的体育课,并非学生喜欢什么就教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并将自身所学合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体育课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

4 学校体育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领导高度重视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在校教师与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一直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由此看来,只是单方面的学习文化知识是不够的。校长要重视学校体育的教育与管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传递给在校的师生。

4.2 深入落实体育政策

学校的升学率固然重要,但更应遵守国家的规定与政策。要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均衡发展。而且在校教师都受过高等教育,更应该理解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意义。教师职业被赋予了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的职责不仅是重“教书”,还要重“育人”。因此,对于国家的政策与规定,学校的执行力度要强,真正做到上行下效,只有这样,学校体育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4.3 加强体育管理

首先,体育教师要保证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量,无论天气好坏,都要按时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并定期组织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体育负荷要适度。其次,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并制订适合中小学生的训练计划。最后,使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技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5 结语

中小学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让整个社会认识到体育的必要性。这一过程既艰难又漫长,要努力坚持下去,需要加大学校体育监管力度。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质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上的“意外”
锻炼
新发现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讨厌的理由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