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角切入: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径探析*

2021-11-21高榕蔓于克巍

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体育

高榕蔓 于克巍 姜 丽

新视角切入: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径探析*

高榕蔓 于克巍 姜 丽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体育系,广东 广州 510520)

高校作为育人平台,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形成关系到育人效果。文章从“互联网+”视角出发,尝试通过“互联网+”带来的诸多便捷性,让高校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得到深度挖掘,妥善处理和解决好“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搭建的痛点所在,发现目前该体育文化育人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要以明确的保障机制的构建为前提,通过多途径、多方法让“互联网+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被放大,探索育人工作的新路径,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路径探析;新视角

自“互联网+”这一概念被提出,“互联网+”逐渐与多领域走向融合,随着体育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体育文化环境创设的一个新选择,让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体现。但从实际情况发现,虽然“互联网+体育文化”是一个新的视角,但其自身所展现出的育人功能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围绕内容的深度挖掘。“互联网+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的路径探析,无论是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还是学生成长都有显著作用[1]。

1 “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挖掘

“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深度挖掘,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心理调适功能等。这些基础性的育人功能,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1 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体育信息较多,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该阶段的学生,要依托高等教育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达到人格塑造的目标和要求。这一群体对体育的关注度较高,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塑造和形成,能加深这一群体对体育运动的热爱[2]。在“互联网+”环境下,学校可充分借助多元平台,推送有关于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相关视频,激活大学生群体的爱国热情,渗透爱国教育。

1.2 集体主义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互联网+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中,集体主义教育功能是其中一项。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普遍对集体的认可度不高,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社交圈很难拓展。“互联网+体育文化”的建设,目的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便捷特性和传播属性,让更多的大学生群体参与到集体项目中来。如利用学校校园网站,发布相关集体活动的具体信息,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运动会项目等等,以团队型的项目的搭建,让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更浓郁,利用“互联网+”视角下的信息传播便捷性,扩大体育运动的影响力,让集体凝聚力更强[3]。

1.3 心理调适功能

当代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心理健康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内容。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中,要能感染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达成心理调适功能。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要素的影响,而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通常能达到良好的心理调适功能和基础目标,对学生的成长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环境中实现自我成长,更从容的应对未来出现的各类挑战[4]。

2 “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痛点

“互联网+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鲜明,但由于“互联网+”与体育文化的结合,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完整的体系和框架的支撑。严重影响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为了应对这一痛点,要精准定位问题所在,提出可行方案和具体策略。

2.1 “互联网+体育文化”与传统体育文化育人的矛盾

在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围绕体育文化氛围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且高校也开始逐渐重视起体育文化的建设情况,大力开展围绕体育文化的相关活动,让校园体育文化初步形成。但从体育文化育人的角度出发,传统的体育文化育人模式与“互联网+”视角下构建的文化育人模式还有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体育文化初步形成,而“互联网+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新的尝试目前还在探索当中,但“互联网+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的新视角,势必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想要快速达成转换的有效性,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寻求和探索新的方向[5]。

2.2 教育工作者网络综合素养薄弱

对于现代教育工作者,本身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综合素质较为薄弱,更无法快速适应“互联网+体育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网络意识相对薄弱。受制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对于网络本身的敏感度较低,特别是体育教学实践中,与网络的融合显然缺乏融入的点,忽视了互联网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造成体育教育的创新意识缺失,导致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的能力薄弱。高校的体育教育实践中,大部分教师缺乏对网络资源的重视和运用,从而使得传统的体育教学陷入尴尬局面。体育课堂缺乏吸引力,自然在体育文化塑造上会面临困难。

2.3 互联网+环境下潜在的负面影响

移动互联网环境中,虚拟、开放、自由是其主要特点,大学生作为被互联网哺育的一代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高。网络自身的环境和特性也决定,大学生群体极容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使其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都产生消极反应[6]。为解决和妥善处理这一问题,“互联网+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成为新选择,但由于这种影响始终存在,且难以彻底管控,造成“互联网+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很难发挥效果。

3 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基础保障

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基础保障。从互联网+视角下出发,显然已经看到体育文化育人的核心功能薄弱之处。为此,从保障机制着手,目的是确保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得到深刻挖掘。

3.1 转变传统体育文化育人方式

在传统的体育文化育人空间中,对于人的主体价值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造成育人功能丧失。高校的教育本身是全面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显著作用。但目前学校的体育文化育人环境初步形成,还并未走向成熟。面临“互联网+”环境下带来的新的变革,进一步探索“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空间显得至关重要。顾名思义,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围绕育人功能方面的侧重不够具体,从而导致问题的出现[7]。在保障机制的建立方面,打造“互联网+体育文化”的育人框架是基础所在,因势利导,扩大开放,将体育文化建设已经取得的经验成功的应用到“互联网+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挖掘上,做到资源的整合与集成,让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得以初步形成。

3.2 营造“清洁”的网络环境与空间

移动互联网与教育领域走向融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从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出发,还需要营造“清洁”的网络环境,这一点需要学校和教师发挥自身作用,让大学生处于良好的网络环境当中,感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一方面,强化网络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学校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平台,学校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的搭建,对这一群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校方面要发挥自身作用,充分利用当前学校“两微一端”建设的成绩,传递优质体育内容和体育信息,避免大学生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学校抓住多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传递优质信息,通常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教师要成为大学生的领路人,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对网络信息有明确的筛选和辨别能力,从而接收正确信息[8]。

3.3 打造优质的“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团队

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的挖掘,需要优质育人团队提供支持。传统的教师队伍虽然能够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但“互联网+体育文化”的影响力的提升,还需要专业团队提供支持。一方面,对于学校内部的教育工作者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让这一群体对体育文化有充分的认知,看到学校在体育文化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学习和接触到“互联网+”能够带给体育文化的促进和革新作用。内部的讲座培训、外部的学习提升,对教师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聘请更多优质教育工作者。“互联网+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的挖掘对育人团队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弥补育人团队的不足,外部聘任的方式是主要选择。育人团队逐步完善,对“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进一步挖掘有重要意义。

4 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4.1 加强扶持,建立大学生“互联网+体育文化”自治组织

高校作为基础教育平台,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是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文化氛围环境,“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还需要在学校的扶持中形成“互联网+体育文化”的自治组织。以社团组织的方式让“互联网+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得到实践。社团组织主要是负责对于日常网络信息资源的维护与更新,并在积极宣传相关体育信息咨询和体育文化的基础之上,也要定期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不同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等,参与和实践中学生的感知更强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更充分[9]。

4.2 持续推进,搭建“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课程

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深度挖掘,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文化的育人模式,“互联网+”的尝试和运用显然更能发挥作用。充分依靠互联网提供的便捷性资源,让体育教育资源更加完善。如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优势,打造体育微课,以微视频的方式来传递体育教育相关资源,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到特色体育项目的价值和独特性,并在参与中感受其中蕴含的体育文化核心要素。育人课程的开发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资源便捷性,也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素材内容,发挥育人课程的内在价值。

4.3 创新实践,开展“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活动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体育文化更是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文化氛围的塑造,“互联网+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挖掘显然更具吸引力,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学校可以借助多渠道和多平台,发布体育相关活动信息。让更多群体可以在多渠道获取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育人活动的展开,大学生可以借助各类体育活动来达成自我成长目标。如通过团队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品质。育人活动的灵活安排,利用互联网+的便捷特性,通常能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

4.4 探索提升,走出“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新道路

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进入到新阶段。作为达成育人目标的关键途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体育文化本身有着较强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在“互联网+体育文化”搭建之后,育人功能更是被无限放大。特色的体育文化的形成一直以来是高校发展重点关注的内容,“互联网+”让信息整合更高效,育人功能得到深度挖掘,让大学生在优质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不断成长。

综上所述,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挖掘,开拓了体育文化育人的新视角。“互联网+”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捷性,让体育文化氛围更浓郁,使学生能实现自我成长,展现出“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内在价值和影响力。

[1]李昌辉.“互联网+”环境下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素养的渗透[J].数字通信世界,2020(6):266.

[2]赵媛媛.“互联网+”环境下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素养的渗透[J].汉字文化,2020(4):185-186.

[3]李心.互联网+背景下的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策略与路径简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16):89-90.

[4]陈浩源.“新时代”背景下发挥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径探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6):95-98.

[5]张舵.“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2):160-161.

[6]赵津磊.“互联网+”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共享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7]许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8]王珊珊.“互联网+”背景下长春市普通高校体育网络教学平台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8.

[9]孟泽.基于“互联网+”的上海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New Perspective: An Analysis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nternet+ Sports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GAO Rongman, e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 China)

广东省体育局课题:广东省独立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系构建研究,(GDSS2018N086)。

高榕蔓(1992—),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训练学、学校体育学。

于克巍(1985—),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体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的翻译功能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