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价值与实现路径*

2021-11-21卢浩宇

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思政

张 辉 卢浩宇 何 斌 郑 娅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价值与实现路径*

张 辉1卢浩宇2何 斌3郑 娅3

(1.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湖北 恩施 430000;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45000;3.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430000)

研究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现状、价值及实现路径。目前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存在着缺乏边界性;缺乏统一性;缺乏现代性等问题,具有丰富高校体育德育理论的内容;传承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新理念;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新实践;构建人文和谐校园育人新环境等价值,并提出进一步实现路径:思想引领、突显剂量、厘清边界;改版教材、凸显德育、指导实践;结果导向、形成评价、教学改革;弘扬文化、校园体育、德育氛围。

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体育文化;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立德树人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可以说高校做好了立德树人,就能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迈出坚实而长远的步伐。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健身养生价值,独特的文化教育功能,而且增强体质、强健身体、开发智力、增强活力,能培养勤奋刻苦的精神,谨慎谦虚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恒心,质朴干练的作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民族传统体育与立德树人在育人目标上可谓不谋而合。

高校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其他的课程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是高校立德树人生态平衡的结果。民族传统体育也不例外,如何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推进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体育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我国学界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研究较少,虽有的总结出了些许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大都没有具有高认可度的系统化理论。本论文在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研究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的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对民族传统体育推进立德树人的价值及路径进行探讨。

1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现状

中国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包含了现状、保护、传承、创新等,可谓无所不有。虽然,民族传统体育以其独特内涵介入到立德树人的研究领域,但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还没有得到正确的充分认识和实践。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也从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功能、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

1.1 功能研究:含有养体养心、但缺乏边界性

民族传统体育除具有体育相关的娱乐性、竞赛性、规则性、健身性等特性,还具有民族性和传统性,学者们便从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中找到了与立德树人的契合点。民族传统体育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特定的节日里,或庆祝、或祭祀,聚集在一起的一种活动,其表现形式是身体活动。进行身体活动的同时也进行了身体锻炼,增强了体质,即所谓养体。身体活动不仅仅提高了体质,而且放松了心情,缓解了生活工作压力,另其规则性和民族性又对参与者进行了德育教育,以上两点所谓养心。

养体养心即为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而来,突显了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功能,但实践探索的欠缺,使得功能的边界模糊不清。一方面,养体养心间边界不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间、强度等变量决定着养体和养心的程度,要想理清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功能,需要进行变量的剂量反应,划分不同剂量的变量对养心和养体的程度;另一方面,养心养体外围边界模糊不清,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功能不可能是无限的促养体养心,是否存在线性或者非线性的规律,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功能边界清晰可见。

1.2 内容研究:富有民族信念、但缺乏统一性

民族传统体育与立德树人的契合点不仅仅存在于功能研究,在内容方面同样重要。不同的是两者通过民族信念这一元素连接在一起,民族传统体育以其独特的民族信念、精神和理想人格属性嵌入人们内心,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大量的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证实了两者的相关性,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也是促立德树人民族信念方面的有效途径。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信念属性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学界普遍接受民族传统体育与立德树人的相关性研究,但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中如何更充分的体现立德树人的内容,以及在实践教学和教育中如何具体操作促立德树人,还需更深入的研究。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教材较多,各有千秋,但没有充分体现不同地域、不同形式、不同项目的民族特征,从而归结为民族信念。因此,应先统一教材,从理论层面归纳民族信念,突显立德树人。当然,仅从理论层面研究还不够,仍需理论指导实践,在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理论归纳的同时,探究出结合理论的实践操作从而促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更加实效。

1.3 方法探索:贵有知行合一、但缺乏现代性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践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是指导现实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哲学范畴。民族传统体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建树同样需要以知行合一为依据,在探索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知识体系,形成其理论架构,达到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知”,在“知”的指导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大量实践积累,反过来建构更成熟的理论体系,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周而复始,逐渐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行合一始终在不断完善的道路上,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方法实践相关研究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有的研究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中德育内容要有发展,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必须用学生做的方式完成;有的认为学生、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必须参与到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有的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应以人生观、道德观、专业思想为主,践行方法为实践法、自我教育法、情感陶冶法等。以上无不是知和行的统一,但大都是当代的研究背景下,缺乏现代元素,例如结果导向的教学方法及线上线下的教学过程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应该应用到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研究中,不断充实及践行其知行合一这一哲学思想。

2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价值

千百年来,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品格和立德树人属性,教育、培养和激励着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人。新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宝贵的教育财富对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践行起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因此,厘清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将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潜质的开发和立德树人内涵式的全面发展。

2.1 丰富高校体育德育理论的内容:实践与课堂耦合

高校课程思政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思想的重要举措,为我国高校的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再次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专业课和公共体育课的一部分,不仅具有身体活动性,可以提高学生体质,而且具有德育性,可以传承中华传统体育美德,其受众面广和传统性是其他课程思政无法比拟的,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挖掘有助于丰富高校体育德育理论,有助于完善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内涵式发展,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和完善。因此,将校外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最佳实践应用到学校课堂,加以改革,实施于体育专业课,扩展至公共体育课,并在课程实践中不断的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提取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理论,这便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价值所在。

2.2 传承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新理念:民族与当代融汇

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之初,并非具有现在的丰富的理念,而是经过历史的发展,文化的沉淀,传承的积累所成。在古代,没有体育之称,更没有民族传统体育称呼,人们出于对神的敬畏而聚在一起,以各种形式,祈求上苍的保佑。再者,由于交通的闭塞,交通工具的单一,娱乐方式的局限,不同地域的人在农作闲余之时借助一定的工具聚集而活动,久而久之形成的固定的游戏。当时的理念便是祭祀和娱乐。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中,“东亚病夫”,“种族歧视”等词一度侵蚀着中国人的心灵,于是爱国人士大力发扬体育强国的同时也加强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理念中融入了强身健体、爱国主义。在当代,随着历史的变迁、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变化、人类认知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有逐渐消逝迹象,为保护优秀的文化遗产,提出了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之完美交融,此时的理念汇入了立德树人。

2.3 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新实践:民族传承与保护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仅是立德树人的新实践和新举措,同时,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反过来提升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价值和地位,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自有民族传统体育一词以来,随着该领域研究的逐步深入,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得到重视,进入学校,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标志着民族传统体育跨越历史鸿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然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未终止,而是伴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人类认知的发展,成为了教育中的重要一员,直到今天,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出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其很好的接洽与融合,不仅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所在,而且提升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新实践。于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摒弃不合时宜之事项,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得到改革和创新,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同时,形成了新时代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也必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翻滚,成为后人传承与保护的对象。

2.4 构建人文和谐校园育人新环境:传统与现代交融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作为一种教育氛围、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影响,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构建学生健康人格、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家庭教育的映射、是社会教育的缩影。可见,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在学校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实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课程思政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建构人文和谐校园的育人环境,使其成为课堂的延伸,营造立德树人的氛围,创建生活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因此,激发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内涵,不仅要提炼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理论,践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实践,而且要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校园文化力量。一方面,通过宣传、活动、展览等方式,宣扬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传统、运动、立德树人等内涵,构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新认知,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校园精神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建造工具和制定规则,创建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从而展现出校园文化环境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3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3.1 思想引领、突显剂量、厘清边界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较好的诠释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教育方针的主方向,为新时代我国高校发展构建了主渠道,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构筑了主阵地。民族传统体育也必须以此为思想引领,才能得到传承与保护。针对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两个边界不清现状,应该在研究方法上多下功夫,实现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当然,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的基础上,已有较多学者研究出了立德树人的指标体系,但大都基于理论层面,没有很好的从实践层面定义立德树人,在评价立德树人的时候,出现了较大的难题。因此,需要探讨立德树人的操作定义,运用实验研究、统计等研究方法,设计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实验的性别、年龄、民族、时间、强度、教学方法等自变量,检验立德树人的操作定义,从而得出民族传统体育与立德树人在操作层面的关系,厘清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两个边界。

3.2 改版教材、凸显德育、指导实践

民族传统体育的书籍较多,《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民族传统体育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等,还包括部分地域或者项目类的书籍,目前体育院校用教材一般为《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部分民族地区高校用教材一般为当地知名学者自编教材。以上书籍多是体育人侧重体育角度开发的教材,部分书籍涉及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意义、价值等,但没有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思考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教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作为课程思政的载体,目的不仅仅是传承民族体育项目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凸显教育的作用,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有用的人。一方面,在民族传统体育起源、意义、价值研究基础上,着重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改编,凸显教材的德育性、强调传统项目德育性、彰显教法的德育性。另一方面,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课时,运用情景教学,在实际教学的同时,恰当灌输德育理念。总之,站在课程思政的角度,基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编写侧重点不同的教材,并统一学校教材,方能指导实践教学。

3.3 结果导向、形成评价、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规定,依据近年来医学及相关工科院校专业论证,可以看出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关键环节、是以结果导向为重要手段的过程。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不断的传承和保护,不仅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而且是不断剔除糟粕,融合时代内容,加强自身发展的结果。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需要以文化传承、掌握技能、立德树人等为教学结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推导改革教学内容、方法、设计等,使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结果开展,形成闭环机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回头看”的方式,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结果的紧密程度,在不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情况下,调整不适应的内容、方法及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改革效果。同时,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成绩、态度、情感等,激励和帮助学生调控学习过程,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

3.4 贯通线上、借鉴资源、助力教学

新时代是信息化的社会,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本社会交往方式的社会,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人类交往的距离,扩充了获取信息的容量,使彼此不相干的事项或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新冠疫情的考验,将原本按部就班的网络化、信息化教学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使广大的学生停课不停学,教育系统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面向亿万学生开展史无前例的在线教学,效果是显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也免费开放,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使广大的教师得到教学启发,应用之课堂,而且使在教育落后乃至贫困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了最好的教学。然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网络慕课寥寥无几,网络视频或相关教学资料零零散散。因此,应该总结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和路径,充分体现课程思政,整合线上教学资源,结合线下教学,贯通线下线上教学,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慕课,给予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工作者以指导和借鉴,达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高标准。

3.5 弘扬文化、校园体育、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校园育人的重要载体、是课堂育人的延伸。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作用,单靠教学是不够的,需要创建民族传统体育的校园文化。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生天天生活的校园环境就是教育最重要的阵地。因此,需要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校园文化制度、营造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氛围,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1]于虹.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价值及渗透途径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6.

[2]王海燕.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的实践与探索: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为例[J].福建茶叶,2016,38(9):243-244.

[3]马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4]齐静.回顾与展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研究20年[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7-80.

[5]薛萌.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6]郭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韦晓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On the Value and Realization of Moral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ZHANG Hui, etal.

(Hubei Minzu University, Enshi 445000, Hubei, China)

湖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18GB108)。

张辉(1984—),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思政课“需求侧”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