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
——以扬泰地区为例

2021-11-21佼,姚丽,董

市场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意向职校效能

杨 佼,姚 丽,董 薇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225127)

一、 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创业政策、创业教育或身边榜样的激励下产生了创业的意向。 但是,并非所有的创业意向都会转化为创业行为。研究表明,创业意向只预测了28%的创业行为,而职校毕业生的创业率不足5%。 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是产生创业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克服创业过程中的难题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想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率,就需要对其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而这也成为近几年以来创新创业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

二、 理论研究

(一)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起源与内涵

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 于1977 年提出的,是个体对于成功完成某一行为所持有的自信的主观态度,它影响着个体在克服困难过程中的行动、思维及情绪。该理论自提出后,在创新创业领域被广泛研究。 不同学者给予了不同的概念与定义。 论文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对象,将创业自我效能感定义为职校大学生通过对自己创业能力的评估和判断,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创业活动的主观信念。

(二)创业意向的起源与内涵

“创业意愿”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Bird 于1988 年提出的,是一种想要从事创业行为的主观态度,并对创业行为的产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结合研究实际,文章认为创业意愿是创业行为的直接要素,是职校大学生做好创业准备并在将来创办企业的内在驱动力。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扬州市和泰州市共6 所高校(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扬州市职业大学、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为被试,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共计1000 份,回收问卷927份,其中有效问卷892 份,有效回收率为89.2%。 其中男生465 人,女生427 人。 大一286 人,大二302 人,大三304 人。大文科类(含艺术类)专业429 人,大理工科类专业463 人。

(二)研究工具

1. 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Linan 和Chen 编制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克龙巴赫α 系数为0.89。 包括机会识别效能感、关系协调效能感、创新管理效能感以及风险容忍效能感4 个因子。 主要从多方面测量个体相信自己能胜任各方面创业内容与创业强度的信念程度。 该量表采用李克特5 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用1~5 分表示。

2. 创业意向量表

采用Chen 等编制的创业意向量表,克隆巴赫a 系数为0.92。 主要测量个体对自主创业行为的内心欲望和主观态度。 采用李克特5 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用1~5 分表示。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检索法

研究团队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搜集与研读,跟踪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向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积累理论基础,构建研究模型并提出假设。

2. 问卷调查法

在梳理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实证研究的成熟量表,在扬泰地区六所高职院校随机抽样的基础上通过问卷星发放和回收问卷,了解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研讨。

3. 统计分析法

论文运用SPSS20.0 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获得研究数据与素材。 通过实证分析验证研究的假设,并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四、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差异化分析

1. 基于性别的差异化分析

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职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差异是显著的。 男生的均值显著大于女生的均值(P<0.05),结果表明男生的创业意愿更强烈。

2. 基于年级的差异化分析

统计不同年级的数据发现,创业意向得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 大二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三学生得分(P<0.05),大三显著高于大一(P<0.01),表明大二学生创业的意向最强烈,其次是大三,最低的是大一。

3. 基于专业的差异化分析

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理工类专业与其他类专业无显著差异,艺术类和人文类专业差异也不显著,但经管类专业与上述专业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 研究表明,经管类专业的职校大学生创业意向最高,艺术类和人文类次之,理工类和其他类最低。

4. 基于学生干部经历的差异化分析

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有无学生干部经历对创业意向无显著影响(P=0.427>0.05),说明组间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5. 基于家庭成员创业经历的差异化分析

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家庭成员有无创业经历对职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不同(P<0.01),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成员有过创业经历的个体其创业意向更强烈。

(二)相关性分析

研究采用SPSS20.0 软件对研究变量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创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与创业意向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并通过相关系数来判断研究变量关系的强弱和方向。 采用的是Pearson 相关分析法,Pearson 系数表示相关程度,正负号表示正相关或负相关。

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因子与创业意向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即职校大学生相信自己已做好创业准备并能成功创业的信念可增强本人的创业意向。

(三)回归分析

经以上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分析得知,职校大学生在性别、年级、专业、创业经历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可将以上几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将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四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创业意向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采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具体结果如下:

经回归分析发现,自变量中的机会识别效能感、创新管理效能感以及风险容忍效能感逐步进入了回归模型,而关系协调效能感未能进入。 第一进入模型的变量为机会识别效能感,决定系数R2=0.476,即机会识别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解释率为47.6%(P<0.001)。 第二进入模型的变量是创新管理效能感,创新管理效能感与机会识别效能感共同的决定系数R2=0.715,联合解释变异量为71.5%(P<0.001),其中创新管理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解释量为23.9%(P<0.001)。 第三进入模型的变量是风险容忍效能感,风险容忍效能感与机会识别效能感、创新管理效能感共同的决定系数R2=0.843,联合解释变异量为84.3%(P<0.001),其中风险容忍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解释量为12.8%(P<0.001),sig 值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综上,创业自我效能感四个因子中,机会识别效能感、创新管理效能感以及风险容忍效能感对职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机会识别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最大,创新管理效能感影响次之,风险容忍效能感影响较小,而关系协调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五、 研究结论

综合以上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职校大学生中男生的创业意愿更强烈,显著高于女生。

(2)大二学生的创业意愿最强烈,大三次之,大一最低。

(3)经管类专业的职校大学生创业意向最高,艺术类和人文类次之,理工类和其他类最低。

(4)有无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对创业意向无显著影响。

(5)家庭成员有过创业经历的职校大学生较家庭成员无此经历的同学创业意向更强烈。

(6)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四个因子中,机会识别效能感、关系协调效能感、创新管理效能感以及风险容忍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均呈显著正相关。

(7)创业自我效能感四个因子中,机会识别效能感、风险容忍效能感与创新管理效能感对职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机会识别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最大,创新管理效能感影响次之,风险容忍效能感影响较小,而关系协调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六、 对策建议

论文针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探讨,以加强职校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为目的,并从政策保障、社会环境、课程教育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建议。

(一)政府、学校、社会共同为职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

1. 给予政策保障

政府应对职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实际需求做深入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如税收优惠、收费减免等政策,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以此吸引更多的职校学生进行创业。 此外,对创业政策的讲解以及创业技能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创业园可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开展创业心理辅导以及设立创业咨询台等途径宣传创业政策或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培训。

2. 开展课程教育

为职校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教育以及浓厚的创业氛围,是鼓励其积极投身创业浪潮的先导条件。 优质的创业教育除了讲授如创业理论类、创业实操类、财务管理类、创业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类等创业课程,更应加强职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教育。 学校应做好与相关企业的对接联络工作,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到成功的创业型公司实习,体验创业公司的创业过程并积累一定的创业经历,这是提升职校大学生创业信心的一个有效途径。

3. 解决融资难题

职校大学生创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融资难题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 政府和学校理应为学生主动解决融资难题。 如政府可向学校投放创业专项资金,鼓励银行降低贷款门槛,提供特色创业贷款服务,向部分创业失败的职校大学生发放一定的创业补贴。 同时学校还应设法为创业大赛获奖团队提供奖励经费以及创业帮扶,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创业并顺利渡过难关。

(二)有效提高职校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创业意向的途径

1. 创设情境学习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课程,要更多涉及实验、实训、能力提升课等。 学校可为学生提供如模拟创业实践项目、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等,或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支持学生承包校内商业网点等细化举措,鼓励职校大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创业活动中,丰富创业实践,增强创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创业信心。

2. 发挥榜样力量

高职院校可通过举办创业分享会,让学生与当地知名创业人士零距离接触并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使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取向,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 全社会理应营造一种提倡创业、鼓励创业的文化氛围,对创业失败的个体持包容理解的态度,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是创新创业工作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3. 开展就创业心理辅导

创新创业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学校可积极开展职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锻炼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生涯规划能力等,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通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职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至关重要。

4. 给予多方支持

职校大学生的成功创业离不开家长、老师、同学及朋友的多方支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这些社会支持力量将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因此,对于职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家长、老师以及亲友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促进学生对创业活动不断探索和执着追求,进一步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

5. 挖掘自身潜能

除了外部给予的各种帮扶,创业者更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丰富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树立远大理想和务实目标。 积极参加挑战杯、发明杯、“互联网+”等科创竞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形成创业意向并逐步转化为创业行为。 此外,学生也可多结识成功的创业人士,和他们做朋友,向他们取经,争取到创业型公司实习,积累创业实战经验。

七、 小结

研究立足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范畴,以扬泰地区高职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理论及文献的梳理总结进行实证研究。 回收了892 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20.0 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运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讨论性别、年级、专业等因素对创业意向的差异化影响,根据调查结果从政策保障、社会环境、课程教育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职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猜你喜欢

意向职校效能
具身感知情境下的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地方机构改革“+”与“-”——减的是机构,加的是效能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