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宜兴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思考
——基于文旅产业视角

2021-11-21邵琳洁

市场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宜兴文旅长三角

邵琳洁

(中共宜兴市委党校,江苏 宜兴214200)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已经进入密集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省委第十三届六次全会就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作出了专题部署,明确了“六个一体化”的重点任务。身处其中的宜兴应该如何抢抓机遇,在融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中担负起宜兴使命,展现宜兴作为,做出宜兴贡献? 长三角一体化覆盖三省一市,在群雄逐鹿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力争展现宜兴作为,关键是要找准宜兴的角色定位。

文旅产业作为文化与旅游产业互融共生的新业态,因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日益受到大众青睐,是很多地方经济转型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文旅融合理念和文旅运营思维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思维。 宜兴,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享有“中国陶都、教授之乡、书画之乡”的美誉,是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城市。文旅产业是宜兴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元素。 宜兴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出台《宜兴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19~2021)》,以政策引领“文化+旅游”,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长三角地区文化资源禀赋较高,旅游经济发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无疑为宜兴积极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文旅产业“后花园”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一、 宜兴文旅产业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可行性

近几年,宜兴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历史悠久的人文积淀,以项目建设引领文旅产业的发展,推进全域旅游,打造文旅产业的升级版。

(一)丰厚资源为融合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宜兴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美誉。 宜兴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文化遗存众多,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处、12 个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 个。 宜兴素有“阳羡山水甲江南”之美称,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为著名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市现有国家4A 级景区8 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 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 个。 近年来,宜兴相继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一系列荣誉,这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目前,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项目顺利推进,全市在建项目共有15 只,拟建项目10 只,在谈项目12 只。 在建项目总投资达到100 多亿元,其中总投资1.5 亿元的姜昆笑剧场·姜昆艺术收藏馆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建设;紫砂文旅城正式签约,共建紫砂文化产业生态圈;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一期项目土建已基本完成,滨湖公园、东坡阁等部分配套设施已对外开放;茗岭窑湖小镇一二期土地已交付使用,游客中心已主体结顶,现正在外立面装修。 这些项目的高水平推动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区位优势为融合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

宜兴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三角中心。 近年来,宜兴市围绕“一小时融入沪宁杭、半小时无缝对接苏锡常”的中心目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加速构筑现代化外围交通运输网络。 目前,宜马快速通道开工,丁蜀通用机场获批立项,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高速扩建等工程前期进展顺利,锡宜一体化进程加快,宁杭高速宜兴东互通主体完工,宜长、常宜高速全线开工,对外大通道不断得到优化拓展。随着外围交通的快速发展,宜兴市作为宁杭城市带新兴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不断放大,这为宜兴市抢占发展机遇,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了巨大空间。

二、 宜兴文旅产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一)产品开发有待深挖

宜兴市文旅产业有“高原”,但缺“高峰”。 与长三角一体化沿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的特色挖掘不够、主题深度有所欠缺。 具有地域特色、品牌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产品、品牌赛事、旅游服务相对较少,自主品牌建设还有待提升。 产品开发深度不够、范围不广,尚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消费需求。

(二)文旅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我市文旅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总体上,市场主体数量偏少、规模较小,特别是领军企业集团和知名机构较少,整合带动能力不强。 中小微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文化旅游产业社会化、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内生动力不足。

(三)科技创新运用与文化旅游发展融合不紧密

我市高新技术很少能与文旅产业互补互融,从而导致一些文旅产业质量和档次不高,经济附加值低,直接影响了产业发展的进程,降低了文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例如紫砂行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就不存在国有的大企业了。 现今,宜兴的紫砂壶产业主要由一些中小企业和个人组成。 由于规模过小或者自身经济实力因素的影响,其很难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紫砂壶的科技研发,导致宜兴相关企业仍然沿用固有的制壶工艺,缺乏一定的科技创新,可能会影响到宜兴紫砂文旅的发展。

(四)高层次文旅产业人才紧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旅产业日趋高技术化,但宜兴从事这方面的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上仍相对紧缺,文旅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更是短缺,尤其缺乏能够整合旅游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例如旅游机构大多不太精通文化创意,文化人很多又不懂如何发展旅游经济,这就导致了文化和旅游对接的时候出现问题。 因此,宜兴市应以文旅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和扶持内容创作生产高端人才及相关技术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政策。

三、 推动宜兴文旅产业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一)着力推进文旅理念融合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特别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全面领会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以“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为原则,立足我市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禀赋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坚持可持续发展、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发展,找准文化旅游最大公约数,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推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带动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文旅活动、拓宽文旅业态,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推动文旅产业产生“化学反应”,做到真融合、深融合,努力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二)深挖文旅开发,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

提升长三角区域品牌影响力,做好世界级城市群的文旅“后花园”要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节日牌”。 深挖宜兴陶文化、紫砂文化、茶文化、禅文化等文化资源,全力打造“陶文化节”“茶禅四月到宜兴”“素博会”等品牌节庆活动,以节造势、以节聚客,进一步扩大宜兴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支持杨梅音乐节、目连文化节、梁祝爱情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一镇一特”子品牌活动,推动形成一批游客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永久性节庆品牌,通过民风民俗体验、生态文化展示,留住乡村记忆,吸引八方来客,不断提升“中国陶都 陶醉中国”的城市品牌形象。 二是打好“非遗牌”。 我市非遗项目门类齐全,地方特色鲜明,将非遗融入旅游,不仅能够延伸我市旅游产品链,提升宜兴旅游品位,也能让我市的非遗项目得到活态传承。 要遵循特色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遴选一批易于展示的非遗项目进行旅游开发。 进一步支持将梁祝传说、锡剧等传统地方戏、舞蹈音乐等非遗项目,开发为观赏性旅游项目,感受非遗独特魅力。 支持景区建设非遗宣传、展示场所,鼓励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手工艺人入驻景区,开展非遗活态展演和特色制作技艺展示,扩大非遗影响力。 三是打好“特色牌”,将一些优势项目做大做强,不断充实内容,提质提量,并且在不同城市间进行深化对话合作,用文化的力量创造地域辐射力。 发挥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手工艺人的作用,鼓励其创办集生产、研发、销售、展示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特色商品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 以紫砂文化产业为例,宜兴丁蜀着力打造紫砂特色小镇,统筹好当地的东坡书院、前墅龙窑、蜀山南街等文化历史遗存,并开发蜀山风景区,打造西望村陶家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以蜀山风景区为核心、以青龙河为带,重点建设集紫砂文化旅游、体验、制作于一体的紫砂文化旅游产业,这些都为推动宜兴、无锡乃至江苏省文旅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的内涵质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加快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大拈花湾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对接上海进博会、长三角文博会等高层次展会,招引储备一批综合效益好、市场潜力大、辐射能力强的文旅产业重大项目,以项目增量提升文旅产业贡献度。

(三)推动文旅融合和科技赋能

从国际视野来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 等各类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智慧文旅”已悄然兴起。 文旅产业与高新科技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价值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例如运用VR、AR 改变传统的旅游状态,给消费者带来全新智能的体验式服务。因此,宜兴一是要主动推动文旅融合和科技赋能,提升文旅产业科技支撑水平,以数字化应运为抓手,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加快传统文旅资源数字化建设,结合宜兴地域特点,通过创意化设计,改变以往不合时宜的呈现方式和产品载体,给观众带来新颖生动、沉浸式体验感,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发展。 二是拓展线上服务。 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文旅产业的推动作用,建立健全一体化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对旅游体验、旅游服务、营销等进行一站式管理;同时,结合旅游者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开展定制化旅游服务模式,精准把握各类消费群体的旅游需求,制定出特色文旅服务,提供全程系统化服务,增强对文旅需求变化的灵活性。 三是要主动参与长三角沿线区域合作,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和连锁经营,形成跨界融合发展的企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打造区域“旅游智慧大脑”。

(四)加强人才建设和培养,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加快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培养本土知识文化型人才,促进本土文化新人的涌现,不断夯实文化人才队伍。 通过健全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人才库,在项目规划建设、品牌提升打造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创新人才评价和完善激励政策,把宜兴打造成各类文旅人才创新创业的文化沃土;定期举办乡贤人才发展大会,支持乡贤为家乡文旅产业引才荐才,反哺家乡文旅产业发展。 以提升业务技能为目标,大力开展文旅产业从业者职业培训,推动博物馆、陶瓷博物馆、主要景区等场馆讲解员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宜兴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地方民俗,成为宜兴故事的讲述者、宜兴文化的传播者。 鼓励引导文旅企业与院校加强合作,探索建立订单式培训模式,有计划培养发展经营管理、项目策划、文化创意、赛事运营等专业人才,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宜兴文旅长三角
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知识慧侨·宜兴非遗体验基地”揭牌仪式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