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在“电工基础及应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11-21兰海燕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重点难点导学案课前预习

兰海燕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中,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点,课堂氛围相对比较枯燥无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为了将全新课程教学目标有效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应用导学案教学方法,通过合理的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符合全新的教学要求,同时也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1 导学案内涵和作用

1.1 内涵

“导学案”教学模式指的就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将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能力进行锻炼,通过这种方式在师生的合作努力下,有效完成教学目标[1]。随着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模式开始应用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主要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以及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编制的一种具备一定引导作用的学习模式。一个完整的导学案教学计划,需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合理的预习计划和教学目标、学习重点以及难点、课后拓展延伸和练习。由此可见,导学案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引导,通过教师合理的课程安排和设计,为学生定做一份学习“地图”,引导学生按照“地图”中的要求,对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并且通过与同学、教师的合作,共同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1.2 作用

1.2.1 实现教材二次创作

由于“电工基础及应用”教材中包含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严谨,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一般难以理解其中包含的内容,时间长了学生就会逐渐成为班级中的落后学生。应用该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将教材变得更加立体化,取长补短,除了单纯地按照教材中书面知识进行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中还会融入一些包含多媒体视频、动画的课件,以及在课前预习时应用的微课等教学资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加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相关知识。

1.2.2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不仅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明确,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接下来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并且利用自主预习、合作学习,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保证教师对教学的侧重点进行确定,通过了解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确定接下来课程的重点讲解内容[2]。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习题等都是按照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或者重点难点内容编制的,因此能够保证学生实现举一反三,避免学生陷入“题海”中,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1.2.3 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提升学习效果最好的途径,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拥有美好感受,逐渐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性循环。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学生按照要求、步骤对知识进行探究,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与同学、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不断地得到全新学习思路,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够保证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享受中掌握知识[3]。

2 导学案在“电工基础及应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 课前预习,以案导学

电工基础课程中包含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反复记忆和利用,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的巩固,学生才可以真正在遇到问题时,使用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课前预习是重要的学习环节,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一个敲门砖。在实施导学案教学计划的时候,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和带领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将提前录制好的预习微课视频上传到共享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课前先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对新知识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并且明确接下来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其次,在课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合理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学生在带着问题的情况下参与课堂,就能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更加集中地参与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效率;最后,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合理监督,如可以预留一些预习习题,保证学生的预习真正是有效率的、能够对今后学习产生一定帮助的。学生在做题巩固预习成果时,能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将预习的质量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强化预习效果,以此保证更加有效率地进行预习。除此之外,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还可以发现真正符合学习实际情况的重点难点知识,从而确定课堂教学中的偏重点。

2.2 自主学习,相互交流

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教师接下来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导学案模式中教师制定的一些探究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真正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对知识点的深入探究和分析,最终更加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一定支持。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对于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简单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理论部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对于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重点难点内容,先将这些内容变成简单清晰的多媒体动画演示形式,然后教师需要正确指导学生,合理地开展分组学习模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课堂氛围。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真实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自行掌握、熟悉相关知识;最后,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观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适当地进行点拨,为学生的思考、探究指明方向,保证学生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归纳结果,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2.3 答疑解惑,归纳总结

学习完成后,学生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或者是对一些知识点有疑惑、不同的想法,这时教师的“解惑”功能就要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自行思考,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并且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将知识点总结、梳理,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完善。首先,答疑解惑主要是指在学生开展了课前预习、自主和讨论学习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目标,以及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6]。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问题,理清思路,以问题作为一个案例,将单个问题升级到探究规律,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次,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是保证学生提出问题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疑问的地方,并且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及时进行补充;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使用的学习方法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将各种知识点梳理成线,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教师需要将章节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提示,引起学生的重视。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发挥出教师在课堂中的导向作用,真正创建出高效的课堂。

3 结语

“电工基础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个内容,掌握好基础知识对学生今后实践操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背景下,积极地将导学案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真正创建出高效的课堂。

猜你喜欢

重点难点导学案课前预习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大型引水隧洞施工的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第5讲 科学探究
推进“四个全面”破解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