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视角下《檀香刑》英译本研究

2021-11-20沈云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

沈云

【摘 要】 透过文学作品可以感悟民族特色文化,品味不同的风土人情,这对文学翻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生态翻译理论出发,基于崭新的翻译视角,将生态翻译用于文学翻译,从“三维”转换入手进行《檀香刑》英译本的研究分析,从中总结翻译策略,提出译者的正确适应性选择,在把握生态性翻译选择的基础上做好翻译补偿。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檀香刑》;“三维”转换;翻译补偿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5-0082-03

《檀香刑》是莫言撰写的一本书,一经推出就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作品真实再现了上世纪初期中国被列强侵占,人民群众奋勇抵抗的情景。魔幻现实主义是莫言的写作风格,他自身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作品的翻译人员也要有着超高的翻译水平,经过改写的《檀香刑》深受国外读者青睐。

一、生态翻译学的应用条件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领域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充分融合了生态学与翻译学的特点,属于交叉学科,生态翻译学探究了翻译人员在翻译期间和翻译环境的作用关系,多维度选择翻译策略,并将适应性选择综合体现在三个不同的维度上。文学翻译不能等同于应用翻译,不需要将作者的想法完整地表述出来,而是要深入探究作品的艺术与美学特征,在翻译的同时不断协调语言,传递文化,从而达到交际的效果。协调语言时,翻译人员必须了解源语言与译入语言之间的文化异同,对文化做出适当的调整;传递文化就是在翻译中充分考虑民族文化之间的异同,在保留源语言文化特征的同时,尽可能地遵循目的语言的文化习惯,让不同读者在品味作品时不会有违和感;实现交际就是指翻译后的作品可以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原作者想要表达出的情感,经过文章翻译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也实现整个文学作品的情感升华。

二、基于生态翻译学的《檀香刑》“三维”转换机制

“三维”指的是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三者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直接关系着翻译水平。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实际上,生态翻译学成功为翻译学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研究方向,也为最佳翻译策略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在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就是一种翻译手法,翻译人员需要将自身的思想与理念融入翻译生态环境,对三个维度做出适应性选择。比如在《檀香刑》的翻译中进行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语言维就是在译文当中做出语言上的适应性转换,即翻译人员找出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的不同之处,翻译期间做出转换。比如《檀香刑》的英译本,英语与汉语本就从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无论是语法,还是句子的构成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且语言段落篇章结构截然不同,特别是形合与意合方面。英语在翻译时更重视形合,表达的时候形式需要尽可能地符合某种特定规律,且外在形式也会对内在含义产生影响。汉语不同,汉语更加重视意合,所有的词汇和句子都必须建立在特定的语义关系中,虽然形式上显得杂乱无章,但意义上却紧密联系。

以《檀香刑》中的实际语句为例,比如“俺公爹头戴红缨子瓜皮小帽,身穿长袍马褂,手里捻着佛珠在院里晃来晃去,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这段文字如果直接翻译,西方人可能对“员外郎”“老太爷”“告老还乡”等词汇无法理解,脑海中也无法产生相应的画面。汉语原文一共使用了四个动词,读起来一气呵成,无论是“戴”“穿”,还是“捻”和“晃”,在读的时候都能生动描绘出人物形象,这就是汉语言文化的表达特点,一句话中能够出现多个动词。而英语在表达习惯上却恰恰相反,完整的句子内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且必须符合语法规律。最终翻译情况如下:“In his red-tasseled skullcap and long robe,topped by a short jacket with buttons down the front……with a houseful of sons and grandsons.”《檀香刑》英译本中,翻译者葛浩文将“晃”这个主语动作翻译为谓语动词,其他动词也被转换成介词或者非谓语词汇,这样更符合英文当中名词多、动词少的应用习惯。与此同时,葛浩文也十分尊重英语语言的表达规则,将和主语联系最密切的词汇“晃”翻译成了谓语动词,从而更好地突出主题。在翻译期间,翻译人员对原文进行了语言维度的适应性转换,使译文不仅可以符合英语语法规则,也能突出汉语原作者莫言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与语言维度不同,文化维比较重视源语言的文化内涵适应性,通过对文化内涵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将其转化为目的语。文学作品中会有很多文化特色词存在,翻译期间应重视中西文化的空缺,做文化维度转换时应尽可能地将这些文化特色词内的深层次文化思想向读者准确传递。比如《檀香刑》中写到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翻译人员将这句话翻译成如下句式:“Zhao Qian Sun Li, Zhou Wu Zheng Wang”of the Hundred Family Surnames.这句话源于我国的《百家姓》,从北宋开始被流传,是我国姓氏文化传播最广的蒙学读物。中国人会直接采用排头性代替百家姓,如果是直译,国外的读者是无法直接理解百家姓的文化内涵的,所以翻译时只能试着将背后的历史信息做出补充,以便读者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向西方传播我国古老的姓氏文化。再比如《檀香刑》中“断送了戊戌六君子”,这里的“戊戌六君子”称谓源于“戊戌年”,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一中国农历的概念存在过于浓厚中国文化色彩,为避免国外读者阅读障碍,翻译人员采用别称对“戊戌”进行翻译,即“the Hundred Days Reform”,这种翻译可保证国外读者更好理解文化内涵。

(三)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同样属于生态翻译学的重点,以此设法实现交际方面的两种语言适应转换,这一转换过程需保证源语作者的交际意图能够更直观传达给读者。语言属于交际维关注的重点,适应性转换需围绕妨碍交际意图达成信息开展。但对于隶属文化范畴的语言来说,人类的交际目的达成离不开该媒介的重视,这也是翻译被视作语内、语际交流核心的原因。因此交际维的适应转换需要以文化维和语言维为前提。弘扬中国文化属于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一过程需保证外国人能够准确了解翻译内容,结合交际维特点,文化内涵丰富的语句和词语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具体翻译需要实现对英语表达习惯的忠实,且同时以忠实原文为基础,保证适应性选择转换能够顺利落实。以《檀香刑》中反复提及的“阎王”为例,该词汇源于印度的佛教,随着佛教在中国的长期传播和发展,“阎王”已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如对其进行音译,读者将无法较好理解书中的相关内容,因此翻译人员可采用“Yama”翻译阎王,該词属于印度神话中阎王的称谓,辅以一定解释,可保证读者更好理解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方法也不得盲目应用,如《檀香刑》中反复提及的“财神爷”,这种专属于中华民族的特色词存在较高翻译难度,因此具体翻译仅可以选择存在相似内涵的词汇,如可以翻译为“God of Wealth”,这种翻译是利用“God”这一代表神的词汇,这种翻译实现了对英语表达习惯和交际层面的充分考虑,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原有信息呈现。

三、生态翻译视角下文学作品翻译对译者提出的要求

(一)译者的适应性选择

基于生态翻译视角,需要认识到文学作品能够直观展现民族文化、不同时代社会生活,因此译者不应单纯基于转换语言开展文学翻译,而是需要深入把握作者意图,并在运用另一门语言进行描述时融入创造思想。在基于适应性选择的实践中,语言间存在的文化习惯、语言形式结构差异均需要得到考量,以此更好传达原作艺术情境,保证翻译内容能够兼顾内涵和美感。结合上文围绕生态翻译视角开展的研究可以发现,译文语言转换需要把握“交际维”“文化维”“语言维”三个方面,以此保证交际顺畅、文化传达到位,这与文学翻译标准可谓异曲同工。因此,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考虑表层形式结构方面的语言差异,名词使用更多的英语和更注重动词的汉语差异明显,这种差异在松散但意连的汉语句子和形式严密紧凑的英语句子间同样较为显著。在《檀香刑》一书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大家葛浩文先生多次通过英语分词形式转换汉语动词,汉语内在意义的表达得以与英语表达相通。东西方在习俗、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的差异也需要得到重视,因此译者必须对西方文化表示尊重,同时实现原作文化内涵的准确、深入阐释,葛浩文先生的《檀香刑》便属于其中代表,外国读者可通过其翻译实现对中国高密地区风俗习惯及传统文化的直观了解。

(二)把握生态性翻译选择

1.语境一致优先于词语一致

生态翻译视角下,考虑到翻译过程中处于首要位置的为信息,为保证涵义优先,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属于文学作品翻译的重点,结合文化背景差异,相较于词语一致,应更多关注语境一致。以《檀香刑》中“够咱爷们喝一壶了”为例,单纯从词语上看“喝一壶”似乎是喝水或喝茶,但结合语境可以发现,其实质上是表示“够你受的”“够呛”“找麻烦”等内涵,如无法翻译该内涵,英语读者将无法较好理解上下文,因此可将其翻译为“make our lives difficult”。而在《檀香刑》的“儿女情长”一词的翻译过程中,该词汇在汉语中多数情况下指的是过于注重爱情,但其同时也存在亲情的内涵,《檀香刑》中的多处“儿女情长”指的是亲情而非爱情,如译者忽视上下文联系将导致翻译错误。

2.口语优先于书面语

边读书边朗读属于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基于这种习惯考量,文学作品翻译需要考虑口语优先于书面语,以此保证翻译内容能够同时被读者看懂和听懂。以《檀香刑》中“罢了”为例,为表示梅娘对其丈夫的厌恶和讨厌,可将其翻译为“to hell with him”,该口语意为“让他见鬼去”,这种考虑口语的翻译显然较“Forget it”更具韵味。

(三)做好翻译补偿

1.词汇补偿

受东西方社会文化价值、宗教意识形态、物质生活环境、风俗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影响,汉语和英语词汇无法实现一一对应,词义损失和词汇空缺现象受此影响会在翻译过程中产生。在翻译补偿中,词汇补偿属于其中代表,替代法、直译加注法、归化法、融合补偿法均属于典型的词汇补偿方法。以融合补偿法为例,该方法能够将两个或以上相近的语义或词汇进行融合阐述,更加简练的行文可由此获取,同时原文主旨意义不会违背。以《檀香刑》中的“让您得了多少次道,让您成了多少次仙”为例,这里的“成仙”和“得道”均非词汇本义,而是指耍尽风流、纵享酒色,因此无需分别翻译二者,可用概括性的短语进行阐述,以此将作品的内涵更直观表达。

2.做好语法补偿

语法层面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损失也需要得到重视,因此翻译人员还需要做好语法补偿,这一补偿的实质是显性化处理隐含的邏辑关系并同时补偿源语中各种句法关系。英语的结构语义表达侧重于句法形式,汉语则更多通过词汇表示,因此文学作品翻译需要基于英语中功能相同的语法对汉语中隐含的逻辑关系及语法进行转换,如数、格、体、式、时等,句式转换法、时态语态补偿法、名词加复数法均属于典型的语法补偿方法。以名词加复数法为例,《檀香刑》中多次提及“左邻右舍”一词,作为表复数意义词汇,基于预防补偿的翻译可按照“neighbors”对应“左邻右舍”,通过“s”这一复数词缀的添加完成语法补偿。

综上所述,生态翻译视角下《檀香刑》英译本具备较高借鉴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译者的适应性选择、把握生态性翻译选择、做好翻译补偿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翻译策略。为更好开展文学作品翻译,语言特色的把握、读者类型考虑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吴红敏.动态视角下的葛浩文翻译策略:英译本《丰乳肥臀》和《檀香刑》的对比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0,29(6):85-89.

[2]何晓莉.以《檀香刑》英译本看英汉语言差异[J].青年文学家,2020(33):22-23.

[3]柏玲.“形合意合”视角下汉语文学作品英译分析:以《檀香刑》英译本Sandalwood Death为例[J].海外英语,2020(13):154-155.

[4]热孜宛·吾普尔. 《檀香刑》中夸张修辞格的维译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0.

[5]薛亚军. 顺应论视域下《檀香刑》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