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大学生集体主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调查及探索——以青岛城市学院机电工程系2019级学生为例

2021-11-20郭振峰韩长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班委凝聚力

李 婕 郭振峰 韩长宏

(青岛城市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6)

面对严峻的公共卫生事件形势,中国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充分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大力量。在此大环境下,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网课的进行以及各种防疫工作的展开,无疑是对学生们集体主义感的巨大考验。基于此,展开了对公共卫生事件期间集体主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调查及探索。

1 据实调查,阐述现状

本次随机调查共发出问卷273份,收回问卷273份,其中有效问卷273份,无效问卷0份,运用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核对,筛选无效数据。

1.1 公共卫生事件前后班级集体主义感变化

表1是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被调查对象与班级同学的联系和沟通较公共卫生事件前的对比情况。

表1

表2是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被调查对象关于班级凝聚力的心理感受。

表2

通过表格数据可以发现,有近4成的学生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与班级同学的交流变少了,甚至有些学生从不与班级同学交流,但是,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班级凝聚力的感受上85.35%的学生认为是比较强烈的。学生们的交流变少,但班级的凝聚力却显示提高。

1.1.1 少的原因

(1)生活圈子的变化,在学校时生活学生们可以每天面对面交流,在家时,生活圈子就变成家附近,经常交流的对象就变成了父母,初高中同学等。(2)时间因素的影响,大家相处的时间还是太短,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友谊,交流的内容也仅仅局限在学习和班级日常工作事务上。

1.1.2 强的表现

(1)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学生们对班委队伍的满意度打出了87.98分,可以看出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班级日常事务工作进行顺畅,班委扮演者必不可少的角色,班委对班级凝聚力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有87.91%的学生认为即使自己不是班委,也愿意为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从侧面可以看出学生们的个人集体主义感是很强的。

1.2 公共卫生事件前后班级爱国主义情怀变化

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97.43%的学生在时刻关注国家时政,近八成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包括捐款捐物,参与抗疫活动等体现爱国主义情怀。通过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公共卫生事件期间97.12%的学生对爱国主义理解更加深刻,对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爱国主义关键词主要是集中在团结、集体凝聚力等词汇。

2 聚焦建议,引导航向

(1)表3为被调查样本学生认可的以爱国主义为载体的教育方式。表3显示,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红色旅游这种社交性质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而对书籍、影视这种形式的教育热情不大。表4显示,爱国主义教育是以主流媒体起主导作用,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起辅助作用。在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影响的调查中有63.74%的学生表示网络舆论对他们影响非常大。

表3

表4

(2)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的学生建议。①多开展集体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爱国主题团建活动,定期班会等。②多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如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提高对民族的自豪感,从而增强集体主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③在问卷中,很多学生都表现出对集体的渴望,表示大学至今班级很多成员之间缺少交流,小团体居多,班级整体氛围不佳,个人的集体主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提升不是真正的提升,整个班级的学生共同提升才是真正的提升。以上都体现出学生们对集体的需求与渴望,希望多开展各类团建活动增加彼此联系。

3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1 内化途径培养集体荣誉感

3.1.1 培养主人翁意识

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严格要求之外,还得把爱和信任寓于其中,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事务中,培养出班级每一个人的集体主义感。发挥班委的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为班级服务,提升班级凝聚力。

3.1.2 树立共同目标,集体活动尤为重要

设立短期的班级目标,制定完整的完成计划,全员参与进去。班级活动或团建是磨合学生关系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活动中以班级的声誉、荣誉来激励班级凝聚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的维持班级学生的集体主义感。

3.1.3 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当有学生做出对集体利益有害的事情时,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是必要的,不要进行公开的批评教育,这样会适得其反,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关怀和鼓励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3.2 外化途径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2.1 抓住机遇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荣誉感以及对中华民族归属感的积淀[1]。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从2003年抗非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爱国主义热情都出现了高潮,利用公共卫生事件后学生们这高涨的爱国热情,同时抓住线上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来培养和践行爱国主义情怀是很好的机遇。

3.2.2 讲好故事

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从抗疫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到社区的抗疫志愿者,用生命筑城墙,钟南山、李兰娟院士毫不犹豫的奔向公共卫生事件前线。青年一代更是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社区公共卫生事件排查有他们的身影,社区防疫知识普及有他们留下的痕迹。这些故事中爱国主义的情怀凸显的淋漓尽致,所以讲好这些故事,对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很有帮助。

3.2.3 转移“战场”

“如何推动新媒体新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实效性的契机,也是面临的新挑战。”[2]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线下战场失去了它的作用,转战线上刻不容缓,线上爱国主义教育班会,爱国主义培养活动,红色教育、线上红色旅游等等,都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信念,但是在转移战场的同时也要注意信息的筛选,现在如此发达的互联网,舆论高地的占领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从而更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 凝聚奋斗合力,心怀“国之大者”

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居家学习、生活对班级凝聚力的建设,为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从班委队伍,还是从班级氛围都可以明显的看出班级内学生集体主义感的提升。

爱国主义始终都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担当。通过平时的沟通与交流发现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很强烈,经历了这次公共卫生事件,在各种媒介和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下,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社区志愿者,积极配合公共卫生事件防护工作,时刻关注国家时政,无一不体现出学生们高涨的爱国主义情怀。公共卫生事件虽然对中国、对世界的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是在对集体的凝聚力提升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让班级更加团结,同时也加速了对爱国主义的深入理解,新媒体对爱国主义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这个促进作用不仅局限于对爱国主义的传播,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伟大民族精神等等的传播也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班委凝聚力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终极班委”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