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环节协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20李满宏高春艳吕晓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创新型导学赛事

李满宏 刘 璇 高春艳 田 颖 吕晓玲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 30013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快速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大幅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理论指导。只有充分利用现有创新创业平台资源,制定不同学生相关的培养方案,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使学生在自身创新能力上得到本质提升。

1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分析

当今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不再局限于专业技术的理论学习,同时也逐渐侧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创新实践能力[1]。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指导实践,创新实践可以深化所学理论知识。虽近年来,各高校逐渐重视并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指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举办科技创新比赛等,但是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仍存在若干问题[2]。

目前,大多高校虽逐渐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但在创新创业培养制度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是完善的,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协同配合,相互支持以达到创新型人才的高效培养。当代高校相关课程大多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3],缺少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指导,指导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同时,与创新实践相关的项目比赛大多数为学生兴趣所致,每年比赛人数只会在小范围上下浮动,缺少相应比赛的导学课程,使得学生难以全面了解比赛模式,导致学生因对比赛的未知而与参赛之间形成壁垒。此外,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一环,相较于传统的理论授课教学,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以提升创新能力还处于相对薄弱环节。另外,在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中,平时学习成绩仍然有着很大的权重占比,这就使得学生将用到大量课余时间去提升专业理论成绩,进而忽视了自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全方位协同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对于人才培养本着因材施教的方针策略[4],因此一套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每一个高校都应具备的。本节简要概述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赛为载体的全方位培养体系。分析了该体系的四个环节存在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2.1 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指导

目前,各高校对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视逐年提升,包括开设职业规划,金工实习等相关课程安排,但该课程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关性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科技创新比赛等平台的支撑,因此一系列基于创新开放平台的理论指导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第一步,是大学生今后单独完成科研项目的启蒙和基础。一系列的理论导学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创新思维培养,实验项目流程规划等。

2.2 创新型赛事导学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以工科生为例,提升自身相关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赛事包括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创新比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目前,大学生在相关赛事的参与率不高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相关比赛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与赛事之间由于认识不足而形成的壁垒。为此,各学院应分别开设各相关赛事导学讲座,以缓解由于信息差而导致的错失创新能力提升的现象。

2.3 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学生组队教师带队是创新型赛事的常见参赛队伍模式,通常教师在队伍中的职责为组织团队,安排进度,提供思路等工作,在队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队伍科研创新成果,所以打造一支具有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相较于课本理论知识教学还存在一定差距。教师的创新实力的提升在一个团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选派教师去创新型企业实践学习以提升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增加科研项目完成率的权重等。

2.4 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目前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主要还是以平时学业成绩为主,参赛活动、项目比赛等在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占比较小,进而导致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课本的理论知识上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的培养相对不利。高效快捷的方法是从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权重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该方面做出导向,间接提升本科生项目参赛率,以达到自我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效果。

3 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有机协同

以上述分析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改进措施为基础,全方位整合创新创业理论指导、赛事导学、师资队伍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四个方面,以达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升的最优效果[5-6],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在大学生入学第一年开设创新创业理论导学课程,为大学生今后实践创新打下理论基础。在大二期间鼓励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赛事活动,并提供相关比赛的内容导学,减小因信息差而错失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机会。同时,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也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最后,在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中,适当提高创新型比赛成绩的权重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型比赛项目。

图1:培养方案

4 结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是时代最强音,是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以鼓励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比赛为基础,以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充分利用相关开放实验平台,以期达到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目标。

猜你喜欢

创新型导学赛事
本月赛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