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效果对比

2021-11-20罗叶蔡文婷张萍萍胡春华刘雪琴

药品评价 2021年18期
关键词:药量患儿评分

罗叶,蔡文婷,张萍萍,胡春华,刘雪琴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属儿童、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通常认为与神经生理、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患儿常表现出转肩、斜肩、清嗓、犬吠等肌肉抽动症状[1-2]。TD 患儿常伴有强迫障碍、注意缺陷等异常行为症状,此类症状会给患儿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众多影响[3-4]。目前,临床对于TD 患儿多采用抗精神药进行治疗,氟哌啶醇、利培酮为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但临床对于两种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尚存争议。基于此,本研究比较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在儿童TD 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 月至2020年8 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TD 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哌啶醇组(30 例),利培酮组(30 例)。氟哌啶醇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9.24±0.15)岁,年龄范围7~11 岁;病程(27.52±2.38)个月,病程范围6~48个月;体重(38.25±0.41)kg,体重范围31~42 kg。利培酮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9.28±0.17)岁,年龄范围8~12 岁;病程(27.63±2.41)个月,病程范围7~50个月;体重(38.29±0.45)kg,体重范围32~45 kg。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原则要求。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5]中TD 有关标准;伴有不自主点头、眨眼睛、耸肩、咧嘴、清嗓、犬吠等症状;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病历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者;重要脏器不良者;本方案使用的药物过敏者;全身性感染者;血液性系统疾病者;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病症者。

1.3 方法

氟哌啶醇组口服氟哌啶醇片(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585,规格:2 mg),初始药量为1 mg/次,2 次/d,之后调整为2 mg/次,2 次/d,维持此药量治疗。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9,规格:1 mg),起初药量为0.5 mg/次,1 次/d,之后视患儿耐受程度调节药量为3 mg/次,1 次/d,并维持此药量,药量隔日或隔数日增加1 次,每次不超过1 mg。两组连续用药8 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8 周后以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6]评估。痊愈:YGTSS 减分率≥75%;显著进步:YGTSS 减分率50%~74%;有效:YGTSS 减分率30%~49%;无效:YGTSS 减分率<3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著进步率+有效率。(2)症状严重程度:治疗前、治疗2、4、8 周后以YGTSS 评估,量表总分50 分,分数高,症状越重。(3)不良反应:治疗2、4、8 周时以副反应量表(TESS)[7]评估,5 级评分标准,无:0 分;极轻或可疑:1 分;轻度:2 分;中度:3 分;重度:4 分。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 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达,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达,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症状严重程度

治疗前、治疗2、4、8 周后,两组YGTS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4、8 周后,两组YGT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严重程度YGTS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症状严重程度YGTSS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3 不良反应

利培酮组治疗2、4、8 周后的TESS 评分均低于氟哌啶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TESS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不良反应TESS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TD 以不自主,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多发于儿童,其发病与脑神经递质功能异常、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TD 患儿多伴有DA 活性过度、突触后受体功能代谢紊乱等。因此,临床多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TD 治疗。

氟哌啶醇作为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经口服进入患儿机体后,可通过阻断DA 受体,促进脑内DA 转化,以此纠正神经递质因子异常,达到减轻抽动症状的功效。虽然氟哌啶醇可有效缓解TD 患儿临床症状,但在用药后极易出现嗜睡、记忆下降、反应迟钝等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儿治疗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YGTSS 相当,但两组治疗后YGT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利培酮组TESS 评分低于氟哌啶醇组,提示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应用于TD 患儿治疗中疗效相当,可有效减轻患儿临床症状,加快恢复,然而利培酮的不良反应更少,用药安全性较高,更为适用。王小勇等[8]研究显示,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均可有效调节TD 患儿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其症状体征,但利培酮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利培酮作为苯丙异唑衍生物,与5-HT2、DA、D2 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通过与两者相结合,抑制其活性,继而有效减轻TD 相关症状[9-10]。两组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且尤以治疗第2 周最为明显,主要是由于此时多位于药物加量期,且用药剂量较大,由此可发现,达到治疗剂量时,氟哌啶醇所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更重。同时,利培酮能够有效维持中枢系统DA 功能与5-HT 功能平衡,较氟哌啶醇造成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更轻,以此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减轻对患儿认知功能的损害。此外,利培酮经口服后吸收迅速,吸收过程不受食物影响,给药1 h 后即可抵达血药顶峰,能够快速缓解患儿抽动症状,促进病情恢复。然而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临床还需进一步完善试验设计,继续纳入样本量,深入了解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在TD 患儿中的治疗效果,以此为临床提供较为有力的参考,进而选取适当的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促进其恢复。

综上所述,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在儿童TD 患儿治疗中疗效确切,均可缓解患儿抽动症状,但利培酮用药安全性更高,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更适用于TD 患儿,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药量患儿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两倍药量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地铁隧道钻爆法施工中敏感区间及安全药量确定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复杂山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参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