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落天走东海

2021-11-19李瑶瑶

山东画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滩区东营黄河流域

李瑶瑶

开栏的话:

黄河,古称“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壮大发展。

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视察指导,先后深入东营市黄河入海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黄河原蓄滞洪区居民迁建社区等实地了解情况,做出重要指示要求。22日下午,在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

九曲黄河奔腾入鲁,自菏泽市东明县而始,最终于东营市垦利县入海。黄河,不仅在山东创造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更在齐鲁儿女的呵护和奋斗之下,绘制出一幅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大河奔涌,正在泰山之侧、大海之滨,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

为讲好“黄河故事”,我们从本期开始设立《黄河新故事》栏目。关注的视角将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到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从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到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再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山东写下的新时代新黄河的新篇章。

滔滔黄河水,曾以每年向大海延伸三万亩土地的速度,造就了共和国这片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作为依黄河而生的年轻城市,东营的发展也因黄河而兴,在经济、社会、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出母亲河的包容度、凝聚力和生命力。

雀跃奔流诗意浓

这是一片油田与湿地共生的土地。由沿海公路一直北行,等薄雾散开,东方即白。黄河口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你目睹过滔滔大河,蜿蜒入海,黄蓝相拥的奇观吗?

当黄河入海的那一刻,厚重的河水被蔚蓝的海水涤荡,泾渭分明,似幻似梦。黄河的浑黄、大海的碧蓝、浪花的雪白……河海相拥,黄蓝交汇,这种珠联璧合、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也许只有历史才能绘就。

你倾听过十里苇海,芦花飞雪,婆娑起舞的浪漫吗?

在经历了春夏的孕育成长之后,黄河口迈着沉甸甸的步伐,走向收获的季节。秋风乍起时,一望无际的新淤地上,芦苇依河傍渠、蔽日盖地、一连百里。几十万亩芦苇,一湖湖、一片片,亭亭玉立、瑟瑟作响,草波涌动,似海浪起伏。

你感受过湿地碱蓬,满目艳丽,红毯迎宾的热烈吗?

若当真是秋日作客黄河口,给你印象最深的定是那宛如红霞铺地的红草地吧。一棵棵纤弱的碱蓬草靠着顽强的生命力繁衍生长着,绵延、交织,织就了这大片的天锦,并随季节由粉红到火红,再到紫红,情深、炙热。关于碱蓬草,还有一段凤凰涅槃般“舍生取义”的故事,是她,使得新生的土地以更为优美而充满生机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眼前。

你体会过万鸟迁徙,空中翱翔,鸟浪变幻的生机吗?

秋意正浓,黃河口作为鸟类大迁徙路线中重要的中转站,吸引了众多鸟儿在这里补给、休养。行走在黄河口,不时有候鸟从眼前掠过,舞姿蹁跹,形态优美。东方白鹳、作疣鼻天鹅、中华秋沙鸭、丹顶鹤……各种鸟儿或游或卧在平静的水面,悠然自得。它们,才是这片湿地的主人;这里,才是鸟类生活的天堂。

九曲黄河,行至东营,奔流入海。于是,便没有什么能阻挡万川归一,长河奔赴的永恒方向,即为东营。

长治久安幸福家

黄河在山东奔流入海之前,河道自西南折向东北,加之河床高于地面,极易发生凌汛。“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曾经是黄河滩区居民艰苦生活的写照。

20世纪70 年代,东营市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响应国家号召搬迁至沿黄大堤的房台上居住。2013年起,东营市又对66 个房台村进行拆迁改造,目前已建设完成3 个安置社区,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原蓄滞洪区居民迁建安置社区,杨庙社区总投资5.6亿元,2016年底居民全部搬迁入住,现有居民1535 户4792 人。搬迁前,原11 个房台村村民在黄河南展区避水房台上居住了30多年。

一排排楼房整齐排列,水泥路两旁绿树成荫,党群活动中心、幼儿园、养老院、卫生室、健身室、青少年之家、超市等一应俱全。

搬得出,还得稳得住、能致富。

社区的草编加工合作社里,刘爱英已经工作了近3年。靠着这手艺,她一个月能赚1500多元。“现在社区里大家都不愁工作,年轻人出去打工,老年人就近打零工,很多活儿都找上门来,还有针对中老年人的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社区书记张麦荣表示。在金岸草编工艺加工专业合作社,靠草编工艺挣钱的社区居民有30多人。张麦荣介绍,合作社是由杨庙社区党总支牵头领办的,11个村共同出资,主要从事屏风来料手工编织,村民们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各村陆续成立了6 个专业合作社。

“社区群众收入来源,由种植为主拓展到土地流转、务工和经营收入等多种渠道,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3年翻了一番,村集体收入由平均3.6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19.1万元,翻了两番还多。”张麦荣说。

不仅在东营垦利,在菏泽、在泰安,黄河滩区迁建工作一直在推进中。经过多年的努力,到今年5 月,山东黄河滩区迁建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投资371亿元,建设村台社区28个,改造提升旧村台社区99个,建设外迁社区27个、撤离道路473公里、护城堤33.9公里。黄河滩区彻底摆脱了“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恶性循环,圆了滩区群众千百年来的“安居梦”“小康梦”。

高质量发展赋新能

1961年,在黄河创造的这片最年轻而具有活力的土地上,喷涌出华北平原第一股工业油流。此后,一个叫胜利的村子传出喜讯,这里打出了当时全国第一口日产原油超过千吨的油井。胜利油田由此命名。

今年,是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

60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胜利人踏平千难万险,开发建设81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87亿吨,为国家贡献原油超12.5亿吨,打造了全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用青春热血,为我国工业化起步乃至成长为制造业大国,贡献澎湃的动力。

科技创新是支撑胜利油田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60年来,胜利人不断挑战勘探禁区,从构造油气藏到隐蔽油气藏,从浅层到深层,迎来一次次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带动渤海湾盆地持续规模增储,实现“胜利之下找胜利”。

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不止在东营踏响。在整个黄河下游流域、整片齐鲁大地上随处可见齐鲁儿女用智慧与勤奋谱写的新故事。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必须挑大梁、打头阵”的信念在济南高新区被一再提起,这里聚焦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能级提升、开放联动发展,发挥“三区叠加”优势,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作表率。

与此同时,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文旅产业受到大家最多的关注。近两年,依托我省“千里黄河风景廊道”规划建设,万人黄河自驾游、黄河流域最美打卡点等主题活动轮番上阵。市民群众在发现黄河、畅游黄河的同时,逐渐营造出山东黄河文旅发展的浓厚氛围,共同谱写山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编辑/ 公晓慧 助编/ 李潇雨)

猜你喜欢

滩区东营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C919大型客机106架机转场东营试飞
AN EVALUATION OF GREEN MANAGEMENT INNOVATION SYSTEM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METHOD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The 18th century of America in the Autobiography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分类讨论思想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黄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研究
河南省黄河滩区移民搬迁若干重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