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过程评价促进“三个转变”的 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2021-11-18贾天钰许亮刘雅迪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过程评价学习过程信息技术

贾天钰 许亮 刘雅迪

摘 要: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转变的“三个转变”,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目标和理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抓手。从制度保障、信息技术支持以及课程改革实例三方面论述了北京化工大学在过程评价改革促进“三个转变”方面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三个转变;过程评价;学习过程;信息技术

过程评价与“三个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教授曾在《中国科学报》上刊文指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月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大学教育只是人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以学生为本,树立“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观,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转变的“三个转变”[1],旨在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北京化工大学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直努力实现以“三个转变”为引领,以“三个转变”中的“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转变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从制度保障、信息技术、考核方式改革等多方面入手,切实取得了一定的改革实效。

过程评价的意义

英国哲学家彼得斯认为,知识以及教育本身具有内在价值,因而对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应给予充分的肯定。[2]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反射过程。个体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所积累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理解方式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在教室中听同一位教师讲授同样的知识,不同学生能够接纳和掌握的知识水平也可能是不同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主观能动的要素,即学习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学习态度下进行学习的效果差异也可以非常大。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理解方式等因素在短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被看成是稳定因素,而学习态度则是不稳定因素。过程评价的重要意义在于,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渗透到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等过程性、主观性、非稳定性因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和质量。2020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针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也强调要创新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过程评价的改革实践

1.制度保障。2017年2月4日,教育部发布第4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该规定从2017年9月1日开始施行。各高校依照41号令的规定,纷纷开始修订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北京化工大学在修订学生管理规定时,对课程成绩做出了新的规定,从顶层设计方面为强化过程考核提出了制度安排和空间。修订的相关内容为: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含阶段测验、期中考核、课堂讨论、作业、论文等)和期末考核成绩综合评定,期末考核成绩在该门课程考核成绩中所占比例最高不超过百分之七十。

在2018年修订的《北京化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考核管理规定》《北京化工大学本科课程成绩评定与管理办法》中对相关内容做出了进一步详细规定。明确了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课程讨论、课程论文、上机及实验等项目,各项组成部分应设置百分比,各分项成绩采用百分制记载。课程开课1周~3周内,任课教师应登录教务管理系统,设置各项组成部分所占百分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将平时成绩分项录入到教务系统中,期末时只录入期末考试成绩。同时,明确了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业评价的重要手段。学校鼓励广大教师按照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遵照教学规律,有组织地开展考核模式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创造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通过考核,更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运用能力和水平。这就为教师更加灵活地创新考核方法,特别是对过程评价的考核方法提供了广泛的制度空间。

2.信息技术支持。第一,教务管理系统升级。为了让教务管理系统能够跟得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2017年9月,我们启用了一个全新升级的教务管理系统。新版教务管理系統从底层设计、基础架构等完全不同于旧版系统,其个性化开发潜力非常巨大,界面也非常友好。利用新版系统的这一特性,我们与系统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设计开发了方便教师设定、调整、录入的过程评价个性化功能。这个功能有三个特点,即过程考核的项目数量可自主化设定、项目名称可以自主化设定,项目占比可以自主化设定。在过程评价中给予任课教师充分的自由度,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创新空间。表1是部分课程任课教师在系统中设置的课程考核评价项目构成及占比情况。

第二,智慧教学系统投入使用。智慧教学系统是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新校区建设时完成的国内首家一次设计、一次建设、高度集成的云端一体化智慧教学服务与管理平台。智慧教学系统综合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上课下学习,构筑了跨校区、跨时间的智能化、个性化、移动化、互动化的新一代智慧教学系统。

该系统中的智能考勤系统可以通过智能化信息收集技术实现无感知签到、智慧班牌人脸识别签到、扫描二维码签到、分发考勤卡签到等多种智能化的日常考勤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对学生日常出勤考核的效率。而且,还可以自动生成课堂抬头率曲线,对考勤数据做智能分析,这些数据处理技术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统计考勤结果及分析授课过程,利于教师改进授课方式,调整授课内容。

智慧教学系统还可以灵活接入自主研发的智慧课堂App、清华雨课堂、中成智慧课堂等移动应用系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自主选择使用所需App的不同功能,实现课堂师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学系统下发测试题目,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手机端即时答题,答题结果立刻可以在手机端显示、存储,这样的互动模式大大提升了课堂检测的效率。

智慧教学系统的云录播系统,支持在线高清直播和自动录播,请假的学生、听课的学校领导和督导组专家,可以通过PC客户端或手机端直接观看课程直播内容,或通过回放实现课堂再现,为学生课后进行随堂复习及任课教师自我反思与经验总结提供便捷的工具。

3.过程评价改革课程实例分析。在促进“三个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号角引领下,在政策保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北京化工大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进行过程评价方面的教学改革。“材料导论”作为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其课程评价体系科学、客观,突出了过程评价在学业评价中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下面就“材料导论”这门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实例分析。表2是该门课程评价指标构成情况。

在“材料导论”课程成绩评价的指标体系中,第一项出勤及课堂回答问题,教师均可以通过智慧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完成;第二项MOOC课程学习和讨论发帖,要求学生课下完成MOOC课程的学习,MOOC课程的成绩按照所得成绩的分数段,对应一定该项平时成绩,满分占总成绩比例为10%,该项另外5%的过程评价占比是对学生在学习讨论群中讨论发帖情况的考核;第三项是英文形式的随堂测验(至少3次),成绩占15%;第四项是研究性学习作业,进行材料相关主题的学术演讲,占比也是15%;第五项为全英文的期末闭卷考试,占比为50%。

从过程评价的前四项考核指标来看,平时的过程考核合计占比是50%,与期末考试的占比相同,给予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同的权重,引导学生既要重视课程期末的考试,也要重视平时的过程学习考核。学生要取得较好的平时成绩并不容易,除了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以外,课下还须完成该门课程MOOC的学习及讨论发言,还要准备期中的研究性主题演讲。另外,还需要课后认真复习,以便在至少3次的课堂测验中取得好成绩。课下学习评价指标的设立,更多地突出了课下学习的重要性。这四种不同形式的过程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更多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使学习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而不是搞期末突击式复习。同时,过程评价结果很好的学生,期末的时候也不需要进行突击复习,因为课程的学习一直是个持续的过程,把平时对学习的成果展现在期末考试中,期末卷面成绩自然也不会差。

這样的过程评价改革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转变为抓手,使“三个转变”中的另外两个转变,即“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成为教学活动自然而然也是必然发生的事情。“三个转变”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上升的螺旋,将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谭天伟.“三个转变”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科学报,2015-01-08(7).

[2]黄光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评价[J].智库时代,2018(45):177-178.

[3]于潭,胡松,魏永亮.基于“大作业”+“全过程”的任务驱动-翻转课堂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探究—以“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146-149.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

猜你喜欢

过程评价学习过程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技巧的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方式探讨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