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刺联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18刘会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全血合谷上肢

刘会敏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脑卒中是一种可造成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多由脑动脉系统病变导致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所引发,且患者上肢功能恢复难度远远大于下肢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其可使患者恢复机体平衡力,改善肢体运动障碍,但单独使用效果欠佳[1]。中医认为,脑卒中属“中风”范畴,应予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治疗原则。透刺是一种针刺疗法,其在治疗中选择后溪、合谷、四渎等穴位,具有通经活络、活血散寒之功效,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尤其是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疗效[2]。本文旨在探讨透刺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内蒙古林业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57~78岁,平均(67.67±8.21)岁;病程1~4个月,平均(2.19±0.49)个月;偏瘫侧别:左侧24例,右侧24例;基础疾病:高血压10例,高血糖9例,高脂血症11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58~76岁,平均(68.49±7.88)岁;病程1~5个月,平均(2.33±0.57)个月;偏瘫侧别:左侧22例,右侧26例;基础疾病:高血压9例,高血糖11例,高脂血症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3]《脑卒中防治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者;依从性较高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关节炎、肩周炎等骨关节功能障碍性疾病者;针刺部位皮肤破溃或感染者;合并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等。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根据病情给予两组患者降压、降脂、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运动疗法,患者双手交叉握手,反复举过头顶,不间断活动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运动包括自行持续行拇指外展、内外旋、侧捏、对指,并使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屈曲、背伸至最大活动范围;腕关节运动包括规律掌屈、背伸、尺偏、桡偏腕关节至最大活动范围。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透刺进行治疗,步骤如下:指导患者呈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取0.30 mm×40 mm一次性毫针对后溪、合谷、四渎、外关相互透刺,后溪、合谷透刺深度为25~30 mm,四渎、外关透刺深度为20~30 mm,毫针需与皮肤呈15°角,手持针柄,以100~120次/min的频率行提插捻转补法,强度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准,在患者感觉透刺局部抽搐或酸胀后停止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 min,6次/周。2周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5]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判定,显效:患者治疗后痉挛基本消失,肢体功能显著恢复,肌力恢复至3级以上,生活基本可自理;有效:患者治疗后痉挛有效减轻,肢体功能有所恢复,肌力恢复至2~3级,生活能部分自理;无效:患者治疗后痉挛、肢体功能无好转迹象甚至加重,肌力未恢复至上述水平,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血清bFGF、VEGF水平,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检测。③运动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6(]上肢部分)、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BI)[7]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8]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其中FMA评分总分66分,BI评分总分为100分,MAS评分总分4分,FMA、BI得分越高,MAS得分越低,则表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越好。④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采集方法同②,抗凝处理后,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 例(%)]表示,分别采用t、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1.67 %),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清bFGF、VEGF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别 例数 bFGF(pg/mL) VEGF(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19.89±5.40 30.73±7.54*383.82±53.92 443.92±71.04*试验组 48 20.28±5.63 35.56±7.68*376.29±54.37 493.92±69.73*t值 0.346 3.109 0.681 3.480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上肢运动功能 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MAS评分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比较(  ±s , 分)

表3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比较(  ±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FMA:Fugl-Meyer量表;BI: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MAS:改良Ashworth量表。

组别 例数 FMA评分 BI评分 M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14.63±2.71 31.72±4.34* 48.09±6.28 63.28±7.04* 2.15±0.63 1.22±0.53*试验组 48 14.53±2.66 40.72±4.83* 46.67±6.81 75.84±7.73* 2.31±0.70 0.73±0.31*t值 0.182 9.603 1.062 8.323 1.177 5.52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 mPa·s)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 mPa·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

组别 例数 高切全血黏度 低切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7.53±0.97 6.68±0.53* 12.23±1.39 9.35±0.51* 2.33±0.31 1.94±0.23*试验组 48 7.59±0.78 5.71±0.46* 11.88±1.21 7.88±0.42* 2.28±0.37 1.52±0.14*t值 0.334 9.576 1.316 15.415 0.718 10.80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偏瘫是其多发且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可造成患者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近年来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运动疗法主要指针对患者的不同受损阶段给予其相应的训练措施,是促进脑侧支循环和上肢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但整体治疗效果欠佳。

祖国医学认为脑卒中属“中风”“筋病”范畴,是由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筋脉失于濡养所致,瘀积不散、气滞不畅、筋络瘀阻,经脉不通、血气不畅、肢体痹阻,进而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受损、肢体功能障碍[9]。透刺是针灸领域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其主要通过在针灸时调整进针的方向、深度、角度等达到一针同时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的效果[10]。本研究选取的穴位中,针刺后溪可平衡阴阳、滑利关节;针刺合谷具有滑利筋骨、补益气血之功效,而后溪与合谷相互透刺可使筋骨关节得以濡养,拘急紧缩筋脉得以松弛;四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外关为三焦经之络穴,四渎、外关相互透刺可通调气血,平衡阴阳,激发手少阳三焦经经气,联合后溪、合谷可共奏滑利关节、筋骨、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之功效[11]。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对后溪、合谷、四渎、外关四穴进行透刺可有效促进末梢血液回流,改善机体血液循环,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FMA、BI评分均升高,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MAS评分均降低,提示透刺联合运动疗法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与机体内血液循环。

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机体内血清bFGF、VEGF水平关系密切,其中bFGF具有趋化血管内膜各类细胞,修复血管损伤及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VEGF具有保护神经元,促进血管新生等作用,两者水平升高,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脑部血管的新生与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运动功能[13]。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对后溪、合谷、四渎、外关四穴进行透刺可降低炎性因子、氧自由基等在血液中累积而对血管内皮产生损伤,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促进bFGF、VEGF合成[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均升高,提示将透刺联合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可改善其机体内血清bFGF、VEGF水平,进而诱导血管新生,修复受损脑组织,达到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功效。

综上,透刺联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机体内血清bFGF、VEGF水平,改善运动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全血合谷上肢
献血几百次是真的吗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献血的间隔期需要多久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32例——附单纯功能锻炼22例对照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