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理微课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介入与探索

2021-11-18刘芳

魅力中国 2021年46期
关键词:系鞋带低龄行为习惯

刘芳

(奉化区居敬小学,浙江 宁波 315500)

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一门强化道德认识、培养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课程。在《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该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而自理能力正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小学生是否具备初步的自理能力,对国家未来的建设,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独立生存和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帮助儿童拥有良好自我服务的意识、掌握所需的实用技能,获取有效的学习习惯,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学生取得良好的生活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因此,作为道德和法治课程老师,应合理使用教材,最大程度发挥教材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其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小学低龄儿童的自理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课前调研,了解现状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都是依葫芦画瓢地参照“教师参考用书”来制定道德与法治课的活动目标,这要做却恰恰是没有全方位的解读活动目标。当我们走进课堂,预设教案时,就提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想想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而不是被教材所局限,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活动的时效性、生动性,让孩子产生共鸣,达成活动目标的落实。

图1:自理能力课前调查统计表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的一年级上册《让我自己来吧》这一课中,教师没有被教科书所限制,而是立足于班内孩子自理能力的真实情况,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前,该老师对于班上孩子的自理能力情况做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哪里是儿童比较欠缺的。调查结果如图1: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班里大部分孩子父母表示,孩子在家不会自己整理书包和系红领巾,也不能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第一课时活动目标定为:1.让孩子愿意尝试,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2.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学会如何整理书包和系红领巾。3.养成良好的学习自理能力,培养自觉做作业的习惯。

二、课中明理,提高认识

(一)绘本引导

绘本都是图文结合的,符合低龄儿童的审美,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被称为最适合低龄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每一本绘本看似简短,但却蕴含着人生真谛。利用绘本进行教育也早有研究表明,绘本在教育领域拥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以用来作为一种教育媒介,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性的插入相关的绘本故事,在润物细无声中促进儿童良好自理能力的养成。

如在道德与法治一下教材中的《吃饭有讲究》这一课中,为了培养孩子饭前洗手这一良好的卫生习惯,一位教师用低龄儿童喜闻乐见的绘本故事《根本就不脏吗》来引出为什么要洗手这一话题,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在故事中领悟道理。在提高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正确洗手活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学习效率也更高了。

(二)用音乐熏陶、感染

唱歌是一种最通俗、最普及、最易为低段学龄儿童理解和喜爱的音乐表现形式。它能激发孩子的热情,利用音乐的积极影响来教育孩子,同样收到很好的效果。平时,我们按道德与法治课的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的歌曲,培养低段学龄儿童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让儿童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这一课中,在讲完《小猪皮皮》的故事后,孩子们已激起爱整洁的热情,这时教师适时插入“小邋遢”这首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适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从动物到卡通人物,最后联系孩子自己,一步步让孩子感受到爱整洁是一个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自理能力,是自尊自爱的一种表现。低龄儿童因为自理能力较差和保持性不持久,所以教师还要课后进行不断强化,督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做好。

(三)在辨析中明理

哲人说:真理越辩越明。辨析可以让儿童认清是非,,明白道理;在辨析中提高自我意识;在辨析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激情、明理的目的。教师可联系儿童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摄取儿童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分辨正误。诱导学生针对异议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是纠正行为偏差的好办法,从中清楚地捕捉到学生的不良行为,以便更好地“对症下药”,为导行开辟道路。

如在教学《干点家务活》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低龄儿童在生活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典型化、编成以下的辨析讨论题:1.莹莹是班里劳动积极分子,可是在家里什么活也不干。2.婷婷玩得正高兴,忽然听见妈妈叫她去买醋。3.芳芳正想扫地,妈妈闲她扫不干净,就说:“你应该以学习为重,快去看书,这些事妈妈会做。”因为辨析讨论题来自儿童生活。是儿童平时在家的真实写照。所以讨论时,不少孩子都能带有真情实感,各抒已见。在正确与错误行为的对比中提高了认识。

三、课上实践,指导行为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仅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课上,教师应强化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指导儿童的生活和日常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

(一)微课示范,指导行为

微课是目前教育界在课堂教学中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时间短、内容精的特点,它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教学和学习,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需要,巧妙地运用到培养学龄儿童自理能力的教学中。

如在教学《让我自己来吧》中,教师在了解班内大多孩子不会系鞋带这一现状后,在课前录制了一段系鞋带的微视频。在课中,先让会的孩子给大家做个示范,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随后,教师再播放微视频(如图2),孩子们就看得特别认真,学得特别快。在四人小组选拔后,教师又请系鞋带速度较快的孩子上台展示。在这堂活动5 课中,除了2 位自理能力特别差的孩子,剩下的38 位孩子都学会了系鞋带,家长们也在班级群里连连称赞,说现在都不用帮着系了,真是省心了不少。

图2:茂茂学系鞋带

(二)创编儿歌,巩固行为

儿歌言辞简练、琅琅上口,对儿童品格的塑造、习惯的养成,乃至于积极的人生观、价值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活动内容需要创编一些儿歌来加以指导,巩固儿童的行为,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且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把自理能力内化成为孩子自觉的习惯和自发需求的过程中,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如教孩子如何系鞋带,可编成儿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如何叠衣服,可编成儿歌:衣服小宝宝,快快来躺好,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先来点点头,再来弯弯腰,都是好朋友,整齐来排好。孩子们一边诵读一边动手做一做、练一练,不仅让课堂形式更加活泼,而且能收到很好的巩固和指导行为的效果,孩子在诵读儿歌的愉悦气氛里轻松地学会了系鞋带、叠衣服的方法。

(三)动手实践,规范行为

在教学《干点家务活》一课时,有一位老师在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剥豆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剥豆速度最快,在竞赛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孩子进行了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和重要性,从而坚定决心,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四、课后检查,养成习惯

(一)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巩固与练习。

教师可以每天给孩子布置一项家庭作业。一是必做作业:让孩子每天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自己叠自己的衣服、被子,自己穿衣等。二是选做作业:帮妈妈扫地、择菜、洗碗等。

(二)举行竞赛活动

定期举行自理能力的竞赛活动能培养儿童的坚持性和自觉性。如系红领巾比赛,整理书包比赛,整理课桌椅比赛等。通过教师和儿童一起参与这些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儿童对生活劳动产生兴趣和成就感,还能让儿童更努力去做好,激发了孩子的动力,使其克服了依赖心理,增强了信心,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建立家庭评分卡

儿童自理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鼓励封闭的过程,而是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促进下形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儿童在学校就可以完成培养目标,而是要在学校,家庭教育等共同影响下形成。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庭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根据学校的要求规范检查督促孩子,切实提高道德与法制课堂的实效。教师可以制了一份“我最能干”的家长评分表。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在家自觉完成之后进行奖励和打分。(见图3)

图3:“我最能干”家庭评分卡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实践,儿童自我意识增强了,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在家里,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能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懂事了,懂得关爱家人了。经过竞赛和评比活动,班里有28 位儿童自理能力得到了优秀的成绩,10 位得到了良好的成绩。不仅如此,平日班级里的扫地、擦桌子、整理桌椅等事情,孩子们抢着做、主动做,而且做得比之前都有进步,也受到了其他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总之,作为道法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在课堂活动中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并努力为孩子创设自理实践的平台。这样,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能获得很大的提高,并逐渐形成习惯。

猜你喜欢

系鞋带低龄行为习惯
互联网+背景下低龄儿童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人民日报: 低龄不再是恶行的“免罪金牌”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系鞋带
新款赤足鞋
成功的喜悦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