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设计*

2021-11-16赵文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21期
关键词:卫生学课程思政营养

束 莉,赵文红,张 媛

(蚌埠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曾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1]。国家教育部也于2017年12月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课程思政”理念,坚持育人导向[2]。医学高等院校不仅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还应承担起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爱国情怀和人文素质的重任。本研究探讨在医学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教学中如何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并在学生的效果评价中完善课程思政体系,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为培育高素质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蚌埠医学院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14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调查学生正在接受《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学习,课程组对其课程教学采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1.2方法

1.2.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研究营养和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3-4],主要研究膳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作用机制,为预防疾病、保障人体健康安全、制定卫生政策和法规等提供理论依据[5]。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人民营养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国民健康状况也明显改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再次强调营养健康的重要性,将营养融入健康政策,以满足群众的营养需求和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为出发点,以建设美好中国为根本任务。在全民健康的大环境下,该门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专业性,还拥有广泛的受众人群,开展思政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效果。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元素。人类在长达数百万年探索饮食与健康关系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蕴含了无数科学家的智慧,也创立了营养保健的独特理论体系,如“药食同源学说”“食疗学说”“食物功能的性味学说”“食物的保健学说”等[6]。这些理论以传统医学为基础,以哲学为高度,辨证、综合地研究了饮食和健康的关系。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思政教学过程

1.2.2.1课堂思政 实例引入及拓展讲解,推动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作用。课堂是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育有机融合的主要阵地,而实例引入作为课程导入的主要形式,可以增加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发展历程及重要性的掌握理解。本门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为主要切入点。绪论中,在讲授古代营养学发展史时,提出《黄帝内经·素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饮食科学史最早提出膳食平衡理念的著作,以此进行“文化自信”的教育,培养爱国情怀。在讲授饮食与健康的进程时,举例“药食同源学说”“药膳学说”“食物功能的性味学说”等,以此进行“科学自信”的教育,引导学生能用辨证、综合、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学习营养学基础时,结合短视频融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战略主题和核心内容,以此进行“民族自信”的教育,通过分组讨论和演讲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课程中所隐含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巧妙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对我国发展现状的思考,激发其继续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怀。

1.2.2.2校园思政 捕捉“热点”,激发兴趣,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及思想政治方针。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相融合,在课堂思政之外,寻求校园思政元素必不可少。关注校园内的热点问题,将最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社会关注点引入课堂。课题组对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和思政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学习“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预防”时,联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通过食堂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活动进行“法治自信”教育,采用调研法、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学习“食品中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预防”时,联系水俣病、痛痛病等食品安全事件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观点进行“生态自信”教育,采用案例分析、小组探究法增强学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法治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共建生态文明。学习“乳制品的卫生及管理”时,联系人为向原料乳中掺入三聚氰胺导致“大头娃娃事件”进行“诚信自信”教育,强调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采用启发法、案例讨论法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守法意识,诚信做人做事。

1.2.2.3社区思政 尝试课堂-校园-社区多维度改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思政”体系。在课程思政教学的第二阵地——社区内,课题组拟对生命全周期营养、营养与疾病的内容和思政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学习“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时,联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进行“勤俭自信”教育,结合“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的观点,采用讨论法和短视频的方式倡导勤俭节约、兴新食尚的文明生活方式和优良传统。学习特殊人群的营养时,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的“尊老敬贤,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地见之于行动”之观点进行“传承自信”教育,通过对老年居民进行食谱设计增强学生“老有所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意识,传承敬老孝老的优良家庭美德。学习“营养调查和评价”时,结合《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进行“责任自信”教育,提出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及营养干预的措施,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1.2.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效果。问卷内容包括:(1)学生对融入思政元素课程认知的统计,包括课程在拓展专业知识方面的作用、课程难易度评价、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课程设计安排满意度等;(2)学生对融入思政元素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包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注意力集中度、学习兴趣培养、自我感觉学习氛围等。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计量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学生对融入思政元素课程认知情况 共计发放在线问卷141份,有效回收141份。学生对融入思政元素课程认知的统计主要包括课程在拓展专业知识方面的作用、课程难易度评价、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课程设计安排满意度和思政教学重要性认知等5个方面。92.9%(131/141)、96.5%(136/141)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学课程在拓展专业知识方面、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好,96.5%(136/141)的学生对整体课程的设计满意度较高。见表1。

2.2学生对融入思政元素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效果评价中,95.7%(135/141)、80.9%(114/141)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中注意力集中度高,84.4%(119/141)的学生认为总体教学效果理想。见表2。

表2 学生对融入思政元素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 n(%),n=141]

3 讨 论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7-8]。本学期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发现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经系统规划,配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课程中,可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立德树人”效果,大部分学生对于思政教学的实施较为认可。

在后续教学中,教学团队要充分考虑的问题包括: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提升教师思政素质,如何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如何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如何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等。课程思政化应是在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在教学中融入相关思政要素,而不是片面、刻意地将专业课当作思政课来上[9-10]。因此,在后续《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过程中,挖掘出更多的相关思政元素,建立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将是主讲教师的重任和职责所在。

猜你喜欢

卫生学课程思政营养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中国公共卫生学建制化起源刍议——始于认知致病微生物的显微镜时代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水质卫生学调查与分析
空降兵某部卫生学兵卫勤战备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