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26例分析研究*

2021-11-16陈倩倩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中成药抗菌药品

陈倩倩,汪 盛,李 歆,许 岭△

(1.南京市第二医院药学部,江苏 南京210003;2.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1;3.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近年来,随着医院对药物合理安全使用的日益重视及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ADR报告是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的重要数据和评估指标,包括影响公众用物安全的2个最重要因素,即新的ADR和严重的ADR。新的ADR一般难以预测,发生后如果未在第一时间处理,可能会造成较大伤害;严重的ADR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收集和报告新的和严重的ADR一直是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对新的和严重的ADR进行监测,可以找到相关安全性信息,并通过对此类信息进行评估,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对维护群众安全使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本院报告新的和严重的ADR发生特点及规律,现对本院2020年1—12月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进行全面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20年1—12月报告国家ADR监测系统的935例报告,除去一般的ADR,筛选出126例(13.48%)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其中新的ADR报告120例,严重的ADR报告6例。新的和严重的ADR判定标准主要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并实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相关界定。

1.2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ADR术语集[2],对ADR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3-5],对化学药和中成药药品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已选定新的和严重的ADR相关信息输入Excel表格中,并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出现的ADR及最终结局等进行全面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2 结 果

2.1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126例ADR报告中,男57例(45.24%),女69例(54.76%);年龄2~85岁,其中60~90岁者最多。出现ADR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情况

2.2药品的种类及品种数 126例ADR中,中成药的种类数量最多,其次是抗菌药物。126例相关药物的种类及例数见表2。

表2 相关药物的种类及例数

2.3药品剂型及用药途径 126例新的和严重的ADR相关药品剂型共12种:注射剂48例(38.10%),胶囊剂31例(24.60%),片剂15例(11.90%),颗粒剂14例(11.11%),口服溶液5例(3.97%),凝胶剂、缓释片各3例(2.38%),丸剂、合剂各2例(1.59%),透皮贴剂、滴丸、软胶囊各1例(0.79%);涉及的用药途径为:口服给药74例(58.73%),静脉滴注43例(34.13%),静脉注射4例(3.17%),外用给药4例(3.17%),灌注给药1例(0.79%)。

2.4不良反应处理结果 126例ADR报告中,新的ADR有120例(95.24%),严重的ADR有6例(4.76%);ADR的处理结果为好转110例(87.30%);治愈16例(12.70%)。

2.5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 6例严重的ADR中,1例危及生命,5例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名称及给药途径见表3。

表3 严重的ADR情况

2.5新的和严重的ADR的药品情况 126例新的和严重的ADR中,使用靠前的药品是中成药、抗肿瘤药及抗菌药物。新的和严重的ADR前8位药品情况见表4。

表4 新的和严重的ADR前8位药品情况

续表4 新的和严重的ADR前8位药品情况

3 讨 论

126例新的和严重的ADR在男、女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药物的ADR与性别无直接关联。成人组(20~<60岁)59例患者比例相对较高,占总病例数的46.83%,与该组患者例数较多且服药概率较高有关。老年人组(60~90岁)51例患者,占总病例数的40.48%。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多个系统功能发生退化,容易同时患多种疾病,用药概率会增加,且大部分老年人都联合使用多种药,大大增加了ADR发生的可能性[6-7]。大多数药物需要经过肝、肾代谢或排泄,老年人的肝、肾器官功能也随年龄的增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致使药物代谢减慢,这也是发生ADR的重要因素[8-9]。儿童(10~<20岁)2例,占病例总数的1.58%;儿童(0~<10岁)14例报告,占病例总数的11.11%,可能是因为该组儿童尚处于发育阶段,代谢、排泄器官功能还不完善,导致其对药物的敏感度高;儿童对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能够准确地告知,使得不良反应不能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对症处理。因此,在老年人和儿童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一个安全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从用药源头上降低ADR的发生率。

126例ADR报告中,引起新的和严重的ADR最多的药物是中成药,并且以口服给药途径为主,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在我国,中药质量没有统一标准,药用成分标准不一,临床对中成药的成分构成还没有完全理清,无法对药用成分和有害成分做出定性及定量分析。因此,在临床上合理使用中成药十分重要,中成药产生新的和严重的ADR的主要原因在于用药时存在配伍禁忌。研究表明,有多种中成药在溶媒中会导致溶液中的微粒数变多,进而可能会引起ADR的发生[10-11]。此外,中成药引起新的和严重的ADR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处方医生不了解该中成药的适应证,盲目开具用药医嘱[12]。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是临床上引起ADR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本次6例严重的ADR中,有1例为是由抗菌药物(注射用青霉素钠)引起。注射用青霉素钠是临床上引用较早也较多的抗菌药物,其引起的ADR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13-14]。因此,建议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始终坚持安全合理使用原则,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和适当的给药方式,减少ADR的发生概率。另外,应加强临床医生对ADR的及时发现、上报和有效处理能力,收集并上报用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ADR,提高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安全性、有效性。

除了上述主要原因,ADR的发生还与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式有密切关联,其中,以注射剂(尤其是静脉给药)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ADR较为多见。静脉给药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用药后不存在吸收过程,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起效快,作用强,但ADR的发生概率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建议医生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及给药方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ADR的上报和监测工作主体是医院和医药企业,医务人员是医院ADR收集和上报的主力军,应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的重视程度,加强业务能力培训,使患者能够接受安全合理、更加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多渠道地降低ADR的发生概率,维护公众的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中成药抗菌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