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包热敷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21-11-16骆晓金刘婷婷宋均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药包夹脊腰部

骆晓金,王 成,李 艳,刘婷婷,宋均英

(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山东 枣庄 277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以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因腰椎间盘纤维环因退行性变、外力损伤而破裂,导致髓核、表面韧带及纤维环裂片向腰椎管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发病[l]。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方法,大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2]。笔者用中药包热敷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科诊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1~77岁,平均(50.2±6.7)岁;病程9~18个月,平均(7.13±2.63)个月。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3~75岁,平均(49.6±7.9)岁;病程10~17个月,平均(6.96±2.61)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3]《骨科疾病诊断标准》[4]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①年龄30~65岁,有慢性腰痛史;②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③腰痛并伴有臀部及下肢放射痛,症状在活动劳累后加重;④坐骨神经分布区有疼痛、麻木等症状;⑤经CT、MRI检查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征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诊断标准;②年龄30~75岁;③排除其他疾病;④能接受针刺治疗;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马尾神经压迫症状;②近3个月内有脊柱、椎间盘手术史或脊柱创伤;③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④体质较弱,或者孕妇;⑤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⑥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⑦精神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针灸治疗。主穴选取夹脊穴、背俞穴、委中穴、阿是穴。配穴根据疼痛所过经脉取患侧环跳、秩边、承扶、悬钟、后溪等。用28号1.5~3寸毫针,夹脊穴略向椎体方向深刺1.2寸,背俞穴成45°角斜向椎体深刺入2寸。在腰椎及其周围肌肉群、沿坐骨神经分布肌肉群,用按压、弹拨手法寻找压痛点,酸困、沉胀点、放射点,即阿是穴,用1.5~3寸毫针针刺。其他腧穴部位用3寸或5寸针垂直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时以出现局部明显的酸胀感或向下传导的麻电感为宜。夹脊穴及背俞穴分别连接电针仪,疏密波,强度以可耐受为宜。同时用TDP照射腰痛部位,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研究组加用中药包热敷治疗。中药包(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为我院药房制作而成,由鸡血藤、乌梢蛇、娱蚣、独活、桑寄生、地龙、木瓜等组成,研粗粉,用棉布做成长和宽分别为25cm、15cm的软布袋,将药粉纳入其中,平铺约厚为2cm,然后缝制为3cm×3cm的方形布袋,并保持药粉不移动和堆积。将药袋用陈醋浸透,并置入锅内蒸透,患者取俯卧,将药袋置于腰部,其上覆盖塑料袋,同时配合使用TDP,每次热敷30min,1日1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6]

治愈:腰腿部疼痛完全消失,可进行正常生活,直抬腿活动高度大于70°。显效:腰腿部疼痛明显改善,可适当进行活动。有效:腰腿部疼痛有一定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有所改善,但不能进行正常生活。无效:腰腿部疼痛没有减轻甚至更加严重。

4 观察指标[7]

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表(JOA评分)。由主观症状、临床症状、日常生活受限程度3部分组成。主观症状主要有下腰背痛、腿痛兼/或麻刺痛、步态,各3分,共9分。临床体征包括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各2分,共6分。日常活动能力包括平卧翻身、站立约1h、前倾、坐位、洗漱、行走、举物,各2分,共14分。评分越高表示腰部功能越好。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6]:VAS评分最低为0分,满分为10分,小于3分为轻微疼痛,能够忍受,不会影响睡眠质量;4~6分为疼痛可以忍受,但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7~10分为剧痛,不能忍受,严重影响睡眠。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JOA评分 VAS评分治疗组 60 治疗前 10.95±3.52 6.79±2.50治疗后 22.09±5.01*△ 2.30±1.72*△对照组 60 治疗前 10.62±3.65 6.03±1.82治疗后 16.92±5.99* 4.82±2.01*

6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证”等范畴。病因病机为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肾精亏损,标实为气血瘀滞。治疗主要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主。

中药外治主要通过外用中药渗透并作用于病灶扩张周围血管,促进局部微循环,从而起到祛瘀活血、消炎止痛的功效[8-9]。中药热敷袋由桑寄生、独活、鸡血藤、地龙、乌梢蛇、蜈蚣、木瓜等组成。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鸡血藤补肝肾、益精壮阳,地龙通经活络,乌梢蛇祛风湿、通经络,蜈蚣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木瓜舒经活络。全方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活血化瘀功效。中药热敷袋热敷局部,皮肤在热效应的刺激下,直接吸收药物,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流速度,促进炎症介质的吸收,促进致痛因子的消散,消除神经根水肿,减轻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从而减轻症状,恢复功能。

针刺有改善神经电生理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缓解局部组织水肿、促进镇痛物质的释放等[10-13]。本研究取夹脊穴、背俞穴、委中穴、阿是穴。夹脊穴位于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针刺夹脊穴可起到疏通腰背部经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夹脊穴的节段性与脊神经节段支配相重叠,针刺夹脊穴是通过刺激脊神经的传入及传出神经,发挥其改善血液循环、镇痛、调节自由基及植物神经的良性效应[14]。背俞穴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其主干经脉从头顶向下至枕部,沿脊柱两侧至背腰部、臀部,向下贯臀,至腘窝。针刺背俞穴可使循行于腰部的各经经气运行自如,条畅顺达,气顺则肝肾之气充足,可濡养筋脉,使骨正筋柔,阴阳合理运转,气血调顺。阿是穴为局部痛点,故针刺阿是穴可直至病所,具有较强的针感,可在其局部形成较大刺激量,从而使脊神经周围具有良好的血运。另外阿是穴的深刺可产生内啡肽积内源性阿片样的物质从而可发挥镇痛作用[15]。

中药包热敷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药包夹脊腰部
护腰最多戴3个月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柱状药包爆破漏斗效率函数及其等效爆破作用
轴向分布式药包激发地震波场模型*
插 秧(外一首)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验方集锦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