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痰熄风开窍汤结合针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

2021-11-16李剑萍伍艺灵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持续时间

李剑萍,伍艺灵

(广东省台山市中医院脑病科,广东 台山 52920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中非常凶险的一种疾病,其致残率及病死率都非常的高。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主要并发症,患者脑动脉在一段时间内会处于一种异常收缩状态,从而并加重意识障碍,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本研究用祛痰熄风开窍汤联合针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为2017年至2020年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62.12±1.37)岁。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6~77岁,平均(61.98±1.42)岁。均为首次出血,且按照Hunt-Hess分级标准,均属于Ⅱ级病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2]中相关的诊断标准;②均具有脑血管痉挛的表现症状,包括意识改变、偏瘫、失语等,并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及呕吐等;③均在发病24h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④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非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者;②具有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者;③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脏疾病;④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和针刺禁忌者;⑤精神类疾病,依从性较差。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祛痰熄风开窍汤(自拟)治疗。药用法半夏、胆南星、云茯苓、明天麻、白僵蚕各9g,建菖蒲、远志、广陈皮各5g,双钩藤15g,水牛角30g(创片,先煎),水竹沥2匙(兑服),生姜汁1匙(兑服),生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主穴:风府、风池、百会、合谷、太冲。随症配穴: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昏迷不省人事加十宣放血;痰多加肺俞、丰隆;抽搐加大椎。操作:主穴每次必取,配穴随症选用,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手法,手法以捻转提插结合,施以中刺激,以能忍受为度。留针15~20min,期间可间歇行针2次。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两组均持续治疗15天。

3 观察指标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迈瑞超声多普勒诊断仪DC-N3S)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脑部血流速度。

两组痉挛持续时间、痉挛再发生率、死亡率。

用统计学软件的SPSS21.0版本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显效:经头颅CT诊断,患者无新鲜病灶出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经头颅CT诊断,无新鲜病灶出现,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无效:经头颅CT诊断,有新鲜病灶出现,病情出现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血流速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血流速度比较 (cm/s,±s)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血流速度比较 (cm/s,±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7d 治疗14d观察组 45 6.57±1.62 9.30±1.88 10.66±2.40对照组 45 6.48±1.66 8.14±1.75 9.31±1.73 t 0.260 3.030 3.061 P 0.795 0.003 0.003

两组痉挛持续时间、痉挛再发生、死亡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痉挛持续时间、痉挛再发生、死亡比较

6 讨 论

脑血管痉挛脑动脉在一段时间内的异常收缩状态,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临床多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眼底水肿出现加重,意识障碍加重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血肿或血凝块,对颅底动脉机械性牵拉、压迫、下丘脑释放的神经介质改变了交感神经张力,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脑血管痉挛[3]。研究数据统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高达16%~66%,其发生时间,一般多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3天,7~10天达高峰,以后逐渐缓解,少数发生较晚(2周后),或持续时间较长(达数周至1个月),少数发生于30min或1~2天内,即所谓急性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积极进行预防治疗。

中医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主要病机,是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滞所造成,属“真头痛”“中风病”范畴,治疗多以化痰祛瘀、平肝熄风为主[4]。祛痰熄风开窍汤方中半夏、胆南星、白僵蚕、竹沥化痰散结;陈皮理气、气顺则痰降;茯苓健脾渗湿,湿化而痰无由生;生姜降逆化痰,兼制半夏之毒;天麻、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痉;水牛角可代犀角之用,有较强的平肝熄风作用,又善清热;菖蒲、远志清心宁神,开窍豁痰。诸药配伍,能够涤痰开窍,镇痉熄风。针刺疗法是一种绿色安全的物理疗法,自古以来便是中医治疗病症的重要方法,将针刺疗法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中,能够起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作用[5]。文献报道,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使用毫针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及眼针疗法,其治疗有效率可以高达80%~85%。因此,将祛痰熄风开窍汤与针刺联合起来,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二者联合治疗的痉挛持续时间、痉挛再发生率、死亡率更低。

综上所述,祛痰熄风开窍汤联合针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改善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同时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持续时间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基于DANTE预脉冲SPACE MR序列定量评价蛛网膜颗粒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晕厥的紧急处理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