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的“学”与“玩”

2021-11-15王晓艳

清风 2021年2期
关键词:智育霍金健康成长

文_王晓艳

学前教育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能为个人的成长奠定基础。开展学前教育需要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本文将讨论学前教育应该“学”的主要内容,总结学前教育“玩”的主要形式,认为在学前教育中,“学”是“玩”的目标,“玩”是“学”的方式,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

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学前教育阶段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思维得以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术上的学前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在0 岁至正式上小学一年级这一阶段对幼儿(儿童)实施或开展的教育和保育;狭义的学前教育,则仅指3 岁左右至小学一年级前对幼儿(儿童)的教育和保育。本文取学前教育的狭义,大体上相当于幼儿园阶段。

学前教育中的“学”

也许有人认为,学前教育就是带着孩子玩,只要保证孩子健康、安全就可以了。这种看法既对也不对,学前教育从一定角度而言就是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基础上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这里的健康成长内涵比较广泛,而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在20 世纪60 年代,人们特别看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的智力发展是该时期孩子健康成长的标志;到20 世纪70 年代,人们将重点转移到培养创造力方面,开始认识到创造力是健康成长的基础;20 世纪80 年代,人们开始强调孩子个性的发展,认为个性的发展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表现;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人们将目光聚焦到孩子的全面发展上,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衡量其是否健康成长的标准。“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授技能,更是一种学习理念上的引领。”一般认为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

健康的身体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幼儿体育方面,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相应的标准,如身高、体重以及幼儿在速度和力量方面的标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身体的协调能力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受到重视。智育是人类教育永恒的主题,幼儿教育阶段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智育发展。有人认为,幼儿教育重点在于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培养等,智育应该是正式学校教育的重点,这是对智育的误解。其实,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各种兴趣的培养,包括解决问题的习惯与技巧等,都属于智育的范畴,智育并不仅指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的传授,教学相关的能力和技巧也属于智育的内容。德育贯穿于人的整个教育阶段,尤为重要。孩子长大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接受幼儿教育中德育的结果。美育是对人审美能力的培养。一个人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从一定的角度看,美育甚至可以成为德育的一部分。幼儿对自然美、艺术美等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其生活品位、道德品性一般也会随之提升。

很多人都听说过诺贝尔奖获得者霍金这样一个故事。

记者问霍金:“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霍金回答道:“我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霍金的话充分说明了幼儿通过学前教育可以“学”很多东西。

学前教育中的“玩”

“游戏是学前儿童独特文化的主要元素,它构建了学前儿童的精神世界。”学前教育的任务基本通过“玩”或者游戏实现。学前教育的“玩”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如做游戏、举行小比赛、进行小制作等。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不仅仅是孩子玩,甚至还会邀请家长加入,如一些学前教育机构会开展亲子活动等。

做游戏是学前教育阶段最常见的“玩”的形式,如传统的“老鹰抓小鸡”游戏、现在的“跳圈运粮”等。举行小比赛是学前教育中幼儿喜闻乐见的“玩”的形式,如一些运动竞赛、益智游戏竞赛等,让幼儿在“玩”中满足好胜心。进行小制作是不同幼儿喜欢“玩”的方式,且不同幼儿有不同的兴趣,如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泥塑等。

“学”好与“玩”好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要“学”的很多,要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甚至要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全面的基础,但这个阶段的“学”与正式的学校教育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其主要通过“玩”来实现。因此,学前教育的“玩”,是带有目的的“玩”,是为了“学”而进行的精心设计。幼儿“玩”得很开心,但是没有设计目标,没有“学”的内容,也不能算是成功的“玩”。我们应认识到,实现“学”好是“玩”好的目标,“玩”好才是“学”好。

猜你喜欢

智育霍金健康成长
试析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霍金“坐得住”
宇宙之王霍金
做人教育是道德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Children and media
也要注意一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