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积星成像”工作机制立体识别精准研判干部“成色”

2021-11-15中共重庆市武隆区委组织部

党课参考 2021年12期
关键词:武隆研判定量

中共重庆市武隆区委组织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地见效,大力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重庆市武隆区紧紧围绕构建干部选拔任用“五大体系”要求,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在加强干部日常研判工作中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建立了“积星成像”干部日常研判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案例背景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2019年3月,中共中央修订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将第三章“动议”修订为“分析研判和动议”,并新增第十一条作了专门阐释: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坚持知事识人,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了解干部。根据日常了解情况,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为党委(党组)选人用人提供依据和参考。

探索建立科学管用的干部日常研判制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落实精准科学选人用人要求构建“制度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五条标准”,这为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指明了方向,指出了需要把握的关键和重点。探索“积星成像”干部日常研判制度,就是从具体制度上落实这些重要要求。二是为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提供“精准依据”。干部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充分依据、有科学参考,选人用人才有底气,选出来的人才能立得住、干得好。探索“积星成像”干部日常研判制度,就是按照好干部“五条标准”,对干部的政治品质、履职尽责、作风表现、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为领导干部、领导班子“画像”,在此基础上把好干部选出来、把班子调配强。三是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设置“滤网挡板”。从一些“带病提拔”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带病”干部不是没有“端倪”和“表象”,主要是没有给予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有的关注和深挖,致使其蒙混过关。探索“积星成像”干部日常研判制度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研判干部,把干部身上的毛病查找出来,把“带病”干部挡在门外。

二、主要做法

做好分析研判是动议干部的基础和前提,应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而重点、难点和关键又在于日常研判。只有将日常研判做实做细,才能在动议酝酿干部时言之有物、佐之有据,为选用干部提供有益参考和准确判断。为此,武隆区针对干部表现情况零碎难收集、动态变化难把握等特点,完善日常研判制度设计,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积星成像”干部日常研判制度,切实做到干部研判日常化、系统化,增强研判的一贯性、实效性。

(一)“定量定性”设置研判指标

着力于细化干部日常研判“制度载体”,针对区管干部设置“10+5+N”项日常研判指标。“10”为定量指标,即政治素质、思想品行、责任担当、团结协作、身体状况、能力水平、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工作成绩、群众口碑,分类设计详细的定量指标评价标准,每项按“0-10星”进行积星评价,通过积星数量来衡量干部的能力素质、综合表现情况。“5”为定性指标,即熟悉领域、个性特点、主要缺点、个人意愿、使用意向,对每项定性指标再作类别细化,将熟悉领域划分为善抓党建、精通管理、熟悉经济、擅长理论、精熟法律等10种重点类别,将个性特点划分为“小诸葛”、“急先锋”、“老油条”、“人缘好”、“政策通”等10种形象类型,将主要缺点分为拖拉散漫、迟钝木讷、写作偏科、纸上谈兵、油腔滑调等10类形象表述,对个人意愿和使用意向进行20字以内的文字描评,侧重于刻画干部个人特点并提出使用参考。“N”为正面典型和负面问题清单,通过各类信息渠道汇集形成,力求干部正负表现都有实例印证。

(二)“点面结合”多维采集信息

将采集干部日常表现情况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常抓细。面上力求全面覆盖,每年开展1次班子回访调研,武隆区委组织部领导带队蹲点、走访谈话,累计收集干部信息981条;每年召开2次干部研判联席会,向公安、法检、审计、信访、纪检监察、巡察督查、网络舆情、信访、考核等部门征集信息,累计梳理形成121条内容具体的问题信息。点上做到灵活多样,常态化开展“党校培训学员座谈会”、“向组织微聊心里话”、“基层干部访谈日”三项活动,累计收集干部信息185条;常态通过领导口头交代、部机关定点联系干部随访反馈、社会舆论零星反映等渠道,累计收集干部信息212条,为精准识别、研判、使用干部提供了全面翔实的信息源。

(三)“三步成像”精准研判干部

综合运用各方面信息,坚持动态分析、辩证研判、真实刻画干部画像。第一步,“描像”。通过班子回访调研,依托“10+5+N”研判指标,由调研组对区管干部逐项进行积星评价和定性描评,形成区管干部日常综合表现评价轮廓。第二步,“修像”。根据干部动态信息反映、处理疑难问题和关键时刻表现,进一步甄别干部政治思想、能力素质、担当作为情况,由干部科室对评价轮廓进行修正、完善和细化。第三步,“成像”。通过组织部部务会、区委书记专题会“两道关口”,集体研究审定干部定量定性评价,定型干部“画像”。“三步成像”贯穿于日常,能够比较深刻、准确地刻画干部特点,且注重常态和动态,每年根据干部表现和各类信息的佐证,都会对部分干部“画像”作出修订、完善评价。

(四)“三色管理”强化结果运用

根据干部“画像”,对干部实行“绿、黄、红”三色动态管理。将定量评价85星以上,并且工作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标注为“绿色”,在适岗培养、提拔重用、年度考核中予以重点倾斜,目前已从“绿色”管理干部中提拔重用89人;对定量评价60-85星,并且工作实绩较好、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干部标注为“黄色”,针对问题派送“提醒清单”并限期整改,目前发出的36份“提醒清单”,有效整改率为80%以上,整改后的29名干部转为“绿色”管理;对定量评价60星以下,并且工作实绩较差、存在突出问题的干部标注为“红色”,由组织部门采取相应组织措施,目前已谈话提醒7人、岗位调整3人、免职1人。

三、工作成效

通过实施“积星成像”干部日常研判制度,推进干部选拔任用“上”有所依、“下”有所据,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的理念得到充分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形成良好导向,发挥“激励作用”

随着广大干部对“积星成像”制度的认识逐步深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指标设置和评价方式,让干部在注重工作业绩考核之外,同时也更加注重在政治思想、能力素质、作风习性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在武隆全区形成晒学习、晒思想、晒作风、晒业绩的良性竞争,干部争先竞优、比学赶超的氛围越来越浓,风气越来越正,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效果突出,全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明显提升。

(二)注重平时功夫,促进“集零成整”

一是促进分散的力量“集中化”。“积星成像”制度聚拢了多个部门、多条战线的力量,通过制度设计,将干部研判从组织部门的“独角戏”转化为各单位积极参与的“大平台”。二是促进零碎的信息“系统化”。“积星成像”制度进一步汇集了组工干部、社会人士及人民群众对干部的评价,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识别干部,汇集的信息包括干部工作、生活全过程各方面,更加有力地佐证了干部综合表现。三是促进研判的过程“常态化”。“积星成像”制度将干部研判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做到了一以贯之、综合评价,有效避免了以偏概全、偏颇失公。

(三)选人更加精准,形成“人岗合一”

一是日常研判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已针对武隆全区715名区管干部建立日常研判台账,通过一张研判表详细评价干部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基本达到“一表识干部”的效果。二是综合运用具有实效。启动实施“积星成像”干部日常研判制度以来,全区累计开展了13批次的干部调配,均综合运用了“积星成像”日常研判成果,对干部的评价准确度较高,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全区“一报告两评议”结果都同比得到提升。三是干部管理力度得到强化。“积星成像”干部日常研判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发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干部“带病提拔”,对强化和规范干部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武隆研判定量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市场研判 不确定因素困扰市场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及其对流动性的影响研判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寻味武隆”让当地农特产品走向世界
The Prospect of Wulong Tourism Development
形成初步定量思维。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
综合研判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