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1-11-14李学谦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李学谦

摘要:问题意识是学生自我发展与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了三种教学策略,即在自我探究中发现问题、在自我质疑中提出问题、在自主合作中研究问题,以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高中物理   问题意识   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发现问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预留自我探究问题、挖掘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和机会进行自我思考。此外,高中物理学科的难度较大,学生需要通过物理现象去分析背后的原因,根据已有的知识解释每一个现象背后的物理原因。在这种要求下,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有快速组织语言的逻辑能力。

如在教学“圆周运动”时,教师可以先举例某一生活现象,让学生对“在自行车运动的过程中,前后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哪个转动得快,哪个转动得慢?”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带着问题预习章节内容,并且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在思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提问:“两个齿轮的大小不一致,那转动速度的快慢是不是和周长有关系?是周长大的转动快还是周长小的转动快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問题,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章节内容。

二、让学生在自我质疑中提出问题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束缚不但源于本身的知识储备不足,而且源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开拓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思考,并通过自我的好奇心或质疑能力在情境中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我分析和猜想去解决问题,以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一艘船从河的一岸划到另一边,如果船头一直保持正前方的方向,当船划到对面的时候,是偏上还是偏下呢?”在思考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意见分歧。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质疑:“如果一直保持船头指向正前方,那也是直的吗?”这时,学生便会回答:“不对,河水流动的时候,船会漂移吧。”教师接着问:“那是向上还是向下漂移啊?”学生便能想到这和水流的方向有关。接着,教师还可以提问:“如果漂移的话,应该只会漂移一点点距离,船头一直在正前方,肯定不会很远的,是吗?”有的学生思考道:“漂移的距离是不是和水流的速度有关?”这一系列的互动问答能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提出问题。

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研究问题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还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思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知识盲区,从而提出相应的问题。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把学生划分为水平层次不一的几个小组进行问题探究,也可以提出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相互探讨和辩论,在分析过程中得出正确答案。

如在教学“抛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粉笔抛向空中最终掉落所呈现的运动轨迹,以及跳水运动中运动员落水呈现的运动轨迹,再分别分析这两种运动轨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的学生认为跳水运动是曲线运动,有的学生认为运动员起跳的时候是直线运动,落入水中也是直线,中间才是曲线运动。此时,学生便会产生共同的疑问:“什么才是曲线运动?”当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思辨时,便能从中发现较为本质的问题,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抛体运动。

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节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思辨等途径,有效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盲区,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鲁同心.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8).

[2]立军.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实验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