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行为与智能财务

2021-11-14马梓祥

市场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会计信息主体

马梓祥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一、会计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制度以及会计实务都得到了空前的进步与发展,对会计的研究不仅局限于会计本身的实际用途层面,进一步过渡到对会计行为、会计行为主体的逻辑研究,这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会计研究的细分化和专业化,对会计实质性用途的研究固然重要,可以服务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对理论层面背后的研究同样不可或缺,探究会计行为以及会计行为背后的逻辑和心理,对更好地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功能有很大的帮助。

(一)会计行为的定义

会计行为是向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 会计行为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一是会计目标;二是会计行为主体的目标,这其中包含会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二)三大基本标准

1.法律标准

对于会计行为来讲,法律标准指的是行为主体享受法律授予的权利的同时,还要担负法律设定的义务,在享有权利、担负义务的过程中要严格遵照现行法律,依据的所有国家法律之中,最基本的会计行为法律标准是我国现行的《会计法》。

2.行业标准

对于会计行为来讲,行业标准主要指的是会计主体在做出会计行为的过程中以行业规范为参照,受制于行业制度、行业发展目标,即会计行为主体所处的行业不同、面向的行为对象不一时,会受到相应行业制度、行业利益的限制,其行为和过程也不同。

3.道德标准

道德规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所有规范之总和。 分析会计行为应遵守的道德标准,指的是在会计职业行为开展的过程中会计主体应遵照的行为道德准则,其深刻地揭示了会计活动的根本特征,能对会计从业者和利益相关方以及外部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规范化的引导,具体内容包含行为思想、行为态度、行为责任、行为纪律以及行为素质。

(三)会计行为优化

会计行为优化指的是会计行为主体以优化理念作为指导采取的一系列减少企业投入、增加企业的消费生产、提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行为,从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以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 因此,会计行为的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激励机制

首先,企业需要对企业的会计行为主体实施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会计行为主体良好的表现给予激励,同时也要对不良行为实施惩戒;其次,企业要为会计行为主体提供合理的上升渠道,以保证会计行为主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激励其积极性,以起到优化会计行为的作用。

2.优化会计行为主体素质

首先是会计行为主体关于知识结构的优化。 不仅要求企业会计行为主体掌握会计相关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和了解与工作相关的其他知识,此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含金融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经济学和法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等。其次是在思想层面上的优化。 作为会计行为主体,第一,要遵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不虚造企业经济事项,不伪造、变造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第二,要有正确的政治规范作为指导,明确我国的政治道路;第三,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会计质量。 最后,优化会计行为主体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也是必要的。 会计行为主体的能力不仅体现在知识结构,还有对于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等能力,与此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企业会计活动效果,因此会计行为主体也要增强这方面的心理建设。

3.优化监督机制和实施机制

一是在内部构建起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让不同的组织单位彼此监督制约,对内审机制予以尽可能的强化。 二是关于外部监督机制的完善。 当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产生冲突时,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往往难以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就需要相对成熟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企业行为,防止企业做出违犯会计法律的行为。

(四)控制要点

1.动机控制

会计主体行为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会计个体行为,另一方面是会计群体行为,这两种行为是在会计个体需要和群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会计个体动机和群体动机,最后在动机的驱动下选择出的不同行为方式。 会计行为动机主要是会计人员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财政部将会计政策的概念界定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差错的纠正、企业会计应遵循的原则所应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 应遵循的原则指的是于现行会计法规之下,会计行为的展开所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主体以基本原则为引领,在会计处理方法上进行独立自主的选择,选择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时通常存在较强的主观动机性,是基于其经营思想、经营目的所做的选择。 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不只是和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相关,还与会计环境、管理意识以及从业人员自身的业务素养、职业能力和从业经验等因素紧密相关。

2.过程控制

会计行为过程与控制相关会计行为的过程基本一致,即是相关行为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展开。 这一过程中,相伴于操作程序的展开,会计行为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会计确认环节,在会计主体决定会计项目是否应纳入现行会计制度时会根据某种需要而进行目标确认,体现其独立性;会计计量环节,会计主体对计量属性予以确定的过程中,一般会基于其行为要求在计量方法中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反映其选择性特征;在会计记录阶段,会计主体的主要作用是确定经济活动和经济数据是否能够客观、公允地记录,以及会计记录的多少,后续会计信息摘要的复杂性、简化性和准确性在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息的内容对于管理层掌握经济形势、做出相应决策影响重大,于信息的其他适用主体来讲,影响同样重大,比如上市企业的经营主体对外披露上市企业会计信息的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到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进而会引起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因此,现阶段会计主体行为的特点主要在于其针对性。

3.目的控制

会计信息主要为如下使用主体所运用:会计主体,基于会计信息参与组织决策的制定;组织的管理者、组织的决策者;政府和金融机构;市场投资主体以及组织权益的所有者等。 不同的使用主体对于会计信息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会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也存在不同的期望,不过无论哪一种使用主体,都会借助会计信息对行业发展、企业经营情形予以全面的了解、深刻的把握。 相同会计信息会被提供给不同的需求方,而不同需求方可能从中解读出不同的内容;另外,不同信息的需求方所得的会计信息之间也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据此可以知悉:对会计行为目的会产生影响的因素不只有会计主体,还包括各种使用者、管理者。 所以,对会计行为目的实施控制时要将重点放在影响会计主体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上,尽可能阻断这些影响因素的传递渠道,给会计主体创造相对独立的宽松环境。

(五)控制方法

学术界针对内部会计管控制度的完善展开了大量的、广泛的、深层次的研究,成果显著。 明确提出要确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目标、规范单位会计行为。 所以,有必要对相关的法规进行修订、予以完善。

1.会计实务管理办法的制定

针对会计行为管控,当前我国并无体系化的专门管理条例抑或是管理细则。 早在1978年,《会计人员职权条例》 即已颁行,而后部分省市也在管辖区域内颁行了《会计管理条例》,也有命名为《会计人员管理条例》的,它们从不同内容、不同层面针对会计行为做出了对应的规定。 但是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变、人们思想的改变,尤其是新《会计法》《公司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 的颁行实施,原来的管理条例、管理细则很明显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不少地方还和新法规存在冲突和矛盾。

2.完善监督机制

对会计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内外之分,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不同层面上影响会计主体行为,引发会计行为过程、目的、动机的调整转变,故而监管会计行为必须基于会计行为的特征和转变轨迹,从内外两个方面构建起对应的监督机制,予以对应的监督检查,借此为会计行为控制创设对应的条件和基础。

二、智能财务

(一)智能财务的外部发展环境

近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及其运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针对人工智能进行集体学习,并对其发展予以深层次的探讨。 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运用意义重大。 人工智能运用到管理领域之后出现了诸多分支,智能财务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应用。 近年,智能财务从研究到运用都在快速发展中前行。 从2016年起,人工智能就在百度搜索的热点话题中长期居于显著地位。 可以说,对智能财务进行研究、予以大力发展是符合社会发展整体态势的,是对党中央政策的积极践行。

(二)会计自电算化快速走向智能化

历经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会计行业从电算化时代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当前已经发展到智能化的水平。 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计技术、会计对象、会计处理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具体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认识这一发展转变过程:首先,核心技术变化巨大。 在会计电算化时期,计算机技术、常规数据库运用非常广;会计信息化阶段,互联网、ERP、数据仓库等居于核心地位;会计智能化发展阶段,核心技术演变成大数据、RPA、神经网络和知识图谱等。 其次,站在变革视角分析,电算化并未彻底改变会计的核心流程,会计领域的核心流程和手工操作时期不存在很大的差别,不过因为计算机的运用,管理环节呈现出显著的信息化特征。 在信息化发展阶段,变革的最典型体现是财务共享中心,在共享中心的运作过程中,经常发生流程和组织再造。 最后,从处理对象角度分析,电算化时代以数据为主要处理对象,而在信息化发展阶段,不仅要对数据予以处理,还要对信息予以深度处理,发展到智能化阶段之后,处理的主要对象演变为知识。

(三)对智能财务的认识

首先是对智能的解释,智能有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之分,生物智能即人工智能。 除此之外的其他智能为机器智能,比如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人造智能等。 其中,人工智能在不断探索中前行,可以说智能财务领域的智能所指的主要就是借助人工智能改进管理模式。 不过若期望仅借助人工智能就能实现管理模式的彻底变更,这不现实。 即便发展到今天,很多业务活动的开展依然离不开人类,故而智能财务应该将重点放在人类管理和机器智能二者的协同共生方面。近年在对智能财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为引入人工智能到财务管理之中推动智能财务的出现和演变。 智能财务中的财务是广义层面上的大财务抑或说是大会计,在智能财务发展阶段,财务管理的具体模式是人机合作、生物智能、机器智能的紧密结合,求取的是效率的提升、效益的提升、质量的提升,核心所在为数据驱动。 当下,社会在这一领域亟须提升财务系统的整体智能化水平,特别是会计核算、发票管理、报销管理、合同管理诸多领域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金融的功能是通过机器智能和人工智能组合所得的系统一起完成复杂的金融活动,同时将智能金融的职能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展,最终部分取代人工金融专家的职能。 智能财务的本质是对人类专家 “知识” 的管理和利用,以及对新财务知识的创造和发现,例如将大量的数据通过神经网络训练获得新的知识,而这个知识是原来财务人员不太具备的。

(四)智能财务的基础理论框架

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流程自动化、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诸多技术,在变革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财务职能进行积极的整合,推动业务和财务的紧密融合,求取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有效运用的新财务体系就是智能财务。 智能金融建构的框架基础为智能技术和金融管理二者的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动化和高度智能化的金融管理,为金融智能化构建起对应的生态平台。 借此求取财务信息质量的提升、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财务成本的减少、财务合规性的提升、财务价值创造力的升级,让企业财务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管理和企业决策。 对于智能财务来讲,其核心为核算自动化、信息一体化、职能价值化。 智能财务标准体系通过指导搭建财务标准、应用框架求取财务管理的良性变革,强化智能财务的具体运用效果,推动企业加速建设智能财务体系。

(五)智能财务给会计造成的影响

伴随会计或是财务的快速向前发展,传统会计的业务边界正在被不断突破,比如研究管理会计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地对传统会计边界予以突破。 同时,会计工作的开展也在这个过程中从原来的人工走向了人工和机器两者的结合。 业务人员在从事业务数据处理的同时,驱动了财务处理的过程,这就产生了业财融合和人人财务的概念。 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业务人员担负起相关的财务职能;同时也必将有越来越多的财务工作由机器代替。 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业务、会计人员都在对原有的边界不断地进行突破,朝着更高的水平、更远的未来迈进。

三、结束语

对于会计人员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多,智能财务的出现更多的代替会计人的行为,因此财务会计应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特点,不断提升自身会计职业水平,努力具备专业职业判断能力、领导协调能力、信息化处理能力,逐步转变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财务管理型人才。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会计信息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语文课程三维目标新解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