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路径探析

2021-11-12陈晓柳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德育渗透高中语文

陈晓柳

摘 要:因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德育又是立德树人的主要抓手,所以德育就成为教育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下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学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情境设置和生活体验是重要的,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中抓住撬点,让德育渗透落地生根。本文从以传统文化立根、以爱国精神立心、以劳动教育立身、以人性向导立魂等多个维度探析高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路径,以期在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强化思想道德素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健全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有效路径

一、当前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现状

1.散点教育,未能构成育人体系

我们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学科除了具有语文功能外还兼具德育教化功能,因而相比其他学科显得尤为重要。但一线语文教师往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时,基本上都有着很大的随意性、生发性。语文课堂中有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就进行一番教育,并不去思考教育的方向与目的,纯粹为教育而教育,存在着散点教育现象,东一点、西一点,随处可见而效果却不佳,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为他们的德育渗透并未结合学科特点,构成学科育人体系。

2.说教教育,未能入耳入心有实效

无论是活动德育,还是学科德育,最重要的是入耳入心,这样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当下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偏重于说教,语文教师抓到可以教育的点就进行一番德育说教,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甚至有些时候出现了一些反作用。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习惯了说教,却不能入耳入心,所以我们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必须找到能撬动学生心灵的点,并设计较好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道德情操,从而主動去建构属于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

3.倒置教育,未能准确衡量学科德育

学科德育,是以学科为基础对德育进行渗透,而在一线教学中,有部分语文教师俨然成为了思想品德教师,整个课堂完全抛离了语文学科属性,全面进行德育教育。我想这样的课堂注定是失败的课堂。真正的学科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师认真备课,在情境中精准寻找德育教育点,灵活机动,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渗透德育教育的某一个方面,从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获得心灵的启迪。

二、高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路径探析

1.语文课堂以传统文化立根

我们都知道母语教育的语文学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中华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学科。那么,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那些传承千年的文化呢?我觉得部编版新教材的篇目和单元已经为我们设计了渗透的主题,我们依据此设计好篇目教学,努力做到学科和德育的融合,让传统文化为学生立根。例如:部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个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十二章》《老子四章》《兼爱》《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等,在这些篇目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从中体会儒家学派的“仁爱”,道家学派的“无为”,墨家学派的“兼爱”等等,充分了解我国古代哲学的辉煌,以及这些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打下传统文化的烙印,让传统文化为学生树立深厚的根基,并得到中华文化命脉的精髓。

2.语文课堂以爱国精神立心

爱国主义精神和崇尚英雄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此点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都知道德育教育是根基,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根基中的根基。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怎样让爱国主义行为成为一种自然?一直是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爱国主义也是为青少年学生立心的关键。例如:部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个单元选择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大战中的插曲》《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等多篇文章,表面上看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篇章的学习,其实隐含着对伟大历史进程中先辈的缅怀,对当代先锋人物的眷恋和对当下生活的珍惜。我们要在这些篇章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新中国从建立到发展是离不开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革命先辈,也离不开恪尽职守、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和在国家突遭困难面前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广大人民群众。只有我们这辈人要立志献身祖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美丽、富强。

3.语文课堂以劳动教育立身

中华民族以勤劳著称,我们的先辈们以不断地努力奋斗成就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当下社会高速发展,生活富足,学生从小就很少参与劳动。因为劳动教育的缺失,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不珍惜生活、荒废人生等等。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课堂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让学生知道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例如:部编版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二个单元选择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芣苢》《插秧歌》等文章,这些文章都记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劳动传统,也是对劳动或者劳动者的赞颂。从古代妙龄少女采芣苢到当代科研者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研究杂交水稻,几篇文章就像一个老者从远古讲到现在,娓娓道来,生动感人。

4.语文课堂以人性向导立魂

人性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绕不开的话题,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努力引导着人民朝向善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秉承着真、善、美而生活。语文课堂上也是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让学生成为具有高贵品质和灵魂的人。那么,如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渗透着真、善、美呢?如何让语文课以人性向导为学生立魂呢?部编版新教材必修下册第六个单元选择了《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等文章,这些文章都揭示了人性的弱点,表达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如自私自利、贪婪、虚荣、浮华等等,也告诉我们人一旦有了这些弱点,最终的结局是不好的。我们要以此来告诉我们的学生,只有克服了人性的若干弱点,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真正地获得人的“灵魂”的人。

三、高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意义

1.让道德有效归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当下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而精神文明却未能及时跟上,从而出现了一些浮躁、虚无、拜金、自私自利等低俗的社会现象。而这些社会现象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的未成年人,不利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通过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教育、爱国教育、劳动教育、人性教育等,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呼吁道德理性回归,努力重塑学生正确的“三观”,并让学生健康生活,全面发展。

2.让道德启迪智慧,促进学校立德树人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道德素养,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智力,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作为母语教育学科,接受传统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爱国、劳动又是不可绕开的,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中比其他学科学习更容易受到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思想的熏陶。这也是符合我国当下人才选拔标准的,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学科教学中的学科知识是重要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但是我们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品质的提升,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达到“以德启智,以德树人”的良好效果。

总之,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并不能随意、盲目,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有体系地开展,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德育渗透点,精心设计德育教育的实施路径,这样才能让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陈秋芬,陈剑晓.浅析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以部编版二下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为例[J].吉林教育,2020(6):39-40

[2]范玉萍.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227.

[3]苑淑娟.让语文润泽学生的心灵——谈中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问题 [J].学苑教育,2016(5):1.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德育渗透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实证研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