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及颈部血管弹性的关系研究

2021-11-12王春辉韩鹏

贵州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心外膜颈动脉冠脉

王春辉 韩鹏

(1.榆林市第三医院超声科,陕西 榆林 719000;2.陕西省韩城市陕健医韩城矿务局总医院内三科,陕西 韩城 715400)

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出现内膜灶状纤维化、动脉内膜沉积脂质,形成粥样斑块,引发管腔狭窄、管壁僵硬。研究发现,颈部动脉弹性和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可用于评估冠心病的冠脉狭窄程度和严重程度,观察颈部动脉弹性状态和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和严重程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本文观察冠心病病人颈部血管弹性、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关系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病人100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经临床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确诊。排除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亢进等自身免疫系统病变、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伴有心瓣膜病变、心律失常、肺心病者、长期服用降脂药物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0.3±3.2)岁。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0.2±3.3)岁。冠心病根据不同狭窄程度分组,分为(狭窄≥50%组)(n=52)、(狭窄<50%组)(n=48), 狭窄≥50%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0.1±3.1)岁;狭窄<50%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0.4±3.3)岁。根据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分组,分为单支病变组(n=51)、多支病变组(n=49),单支病变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0.4±3.4)岁;多支病变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0.6±3.6)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冠脉狭窄≥50%组与冠脉狭窄<50%组、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体位为左侧卧位,探头频率1.7~3.4MHz,主动脉瓣环为定点标志,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监测右心室前方游离壁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在舒张末期,右心室前方游离壁房室沟肥厚处检测心外膜脂肪层厚度,计算五个心动周期内的平均值。监测颈动脉中膜厚度5~10MHz探头频率,在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于舒张末期检测IMT,取三个心动周期内的平均值。

1.3仪器与试剂 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 7型超声显像系统。

1.4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颈总动脉弹性模量(E)、颈总动脉僵硬度(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等指标变化。

2 结 果

2.1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颈总动脉弹性模量(E)、颈总动脉僵硬度(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

2.2冠心病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各项指标比较 冠脉狭窄≥50%组颈总动脉弹性模量(E)、颈总动脉僵硬度(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等指标显著高于冠脉狭窄<50%组(P<0.05),见表2。

表2 冠心病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各项指标比较

2.3冠心病冠脉不同病变支数各项指标比较 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组颈总动脉弹性模量(E)、颈总动脉僵硬度(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等指标显著高于冠脉单支病变组(P<0.05),见表3。

表3 冠心病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各项指标比较

3 讨 论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颈总动脉弹性模量(E)、颈总动脉僵硬度(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50%组颈总动脉弹性模量(E)、颈总动脉僵硬度(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等指标显著高于冠脉狭窄<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组颈总动脉弹性模量(E)、颈总动脉僵硬度(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等指标显著高于冠脉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妮妮等[3]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心外膜脂肪层是指脏层心肌和心包之间的脂肪组织,是评估心血管病变的敏感指标之一。研究发现,冠心病的病情进展、发病与心外膜脂肪层表面肿瘤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密切相关[4]。心外膜脂肪层可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对动脉的收缩、舒张功能减弱,对平滑肌细胞损伤,加速形成血栓,进而对冠心病的病情加重[5]。冠状动脉斑块负荷与心外膜脂肪层密切相关,对冠脉血管的弹性产生影响,颈动脉主干为颈动脉血管,是评估机体大动脉硬化程度的窗口[6]。本文还发现,随着冠心病病情病变程度的加重,血管的僵硬度、弹性模量、脉搏波传导速度、IMT、心外膜脂肪层厚度逐渐增高[7],而其顺应性逐渐降低,说明随着冠心病患者病情的逐渐加重,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心外膜脂肪层厚度逐渐增高,血管的僵硬度逐渐增高,弹性变差[8]。

综上所述,随着冠心病病变血管支数和狭窄程度的增加,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心外膜脂肪层厚度逐渐增高,颈动脉僵硬度逐渐增高。

猜你喜欢

心外膜颈动脉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心外膜与心脏修复再生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外膜在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房颤与心外膜脂肪研究进展十点小结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