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畸牙齿移动与角化龈宽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2021-11-12李运财杨筱

贵州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牙位角化牙周

李运财 杨筱

(1.山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 商洛726400;2.商洛市中心医院口腔科,陕西 商洛 726000)

据有关资料显示[1],牙齿错颌畸形属于口腔正畸科一类常见病症,其发生率已经超过90%。临床治疗时多选择正畸,然而治疗前的牙周评估是保证正畸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2]。临床上将角化龈的宽度定义为附着龈与游离龈之和,正常情况下的宽度约为1 mm,其宽度增加对于牙周健康具有一定指导性作用,但角化龈是否为正畸必要的评估条件仍存争议[3]。本文探讨正畸牙齿移动与角化龈宽度变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本院行正畸治疗并完成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存在牙齿错合畸形,自觉要求行正畸治疗[4];初诊年龄<18岁;治疗前后牙周组织及牙体不存在明显疾病,牙龈健康;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存在面部疾患史者;治疗前后无法成对测量牙位者;存在阻生牙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患者男36例,女50例,年龄7~42岁,平均年龄(25.89±1.46)岁。开始治疗时患者年龄在6~32岁,平均年龄(18.21±4.36)岁,治疗时长2~10年,平均治疗时长(5.12±2.34)年。其中切牙、尖牙、前磨牙各有40例、21例、19例。

1.2方法

1.2.1角化龈宽度的获取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齿颌相与石膏模型测量计算,使用3D shape 三维扫描石膏模型,依次测量中切牙、两侧尖牙的牙尖至牙龈顶点部位,收集将临床冠高度的数据。再利用Image J 在照片上测量治疗前后角化龈的宽度,同时测量治疗前后对应牙齿的临床冠高度,计算实际角化龈宽度=石膏模型的临床冠高度/照片临床冠高度 × 照片角化龈宽度[4]。

1.2.2正畸过程中牙齿位置移动的测量 测量正畸过程中牙齿位置变化的数据,包括牙齿的压低伸长量、内收量以及转矩变化等3项内容,采用3D扫描患者治疗前后的模型,再参考腭皱襞,使用rapidform 软件进行重叠,建立共同的三维直角坐标系,基于治疗后模型之上,明确一个牙合平面的垂面,并设立坐标原点O。并设立不同轴线,即X、Y、Z轴分别为腭中线投影所在直线、牙合平面与此垂面的直线、原点且与牙合平面垂直的直线。再对每个牙齿取四个坐标,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存在 X 轴、Y 轴和 Z 轴的3 个坐标数据,将其 分别记为 A、 B、 C、 D、 E、 F 点,其中 A( a1, a2, a3) 、 B ( b1, b2, b3) 分别是尖牙与邻牙之间的牙龈乳头顶点, C(c1,c2,c3) 为龈缘最低点, D(d1, d2, d3) 为牙尖点, 正 畸治疗后分别为 E( e1, e2, e3) 和 F( f1, f2, f3)[5]。

1.3观察指标及评价 比较正畸治疗前后牙齿位置变化(包括扭矩、距遮挡平面的距离、距牙龈基准面距离)和角化龈宽度变化,分析正畸前后牙齿压低量、内收量、转矩变化与角化龈宽度变化的关系。

2 结 果

2.1正畸治疗前后牙齿位置变化和角化龈宽度变化 描述所有牙位不同方向的牙齿位置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显示,治疗后牙位扭矩、距遮挡平面的距离、距牙龈基准面距离较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但治疗前后的角化龈宽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正畸治疗前后牙齿位置变化和角化龈宽度变化[n(%),n=80]

2.2正畸前后牙齿压低量、内收量、转矩变化与角化龈宽度变化的关系 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以牙齿为研究单位调查得出,牙齿位置改变的压低量、转矩变化的2种变量与角化龈宽度呈明显负相关(r=-0.258,-0.492,P<0.05),而内收量与角化龈宽度无相关性(r=0.168,P>0.05)。

3 讨 论

正畸治疗是解决牙齿错颌畸形的首选方案。角化龈是附着牙龈和游离牙龈组织的结构,对牙齿起到重要支持、保护作用,虽然角化龈的对维持牙周健康的意义尚未明确,但其宽度对牙周健康的衡量具有指导行作用,同时其对于维持牙齿与软组织的联合也具有重要意义[6]。

本文结果显示,对所有牙位不同方向的牙齿位置变化进行描述并进行配对t检验,得出牙位扭矩较前升高,距遮挡平面的距离、距牙龈基准面距离较前降低(P<0.05),而角化龈宽度治疗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牙龈总体上是无明显变化的,因此正畸治疗不会导致角化龈变窄或增宽。而我们得到角化龈没有变宽的原因可能为内收运动较为复杂,以往研究在测量牙齿内收时多参照牙冠[7],本次测量内收的方法不同,测量龈谷点更接近牙齿内收移动的中心,与牙龈的相关性更明显,切缘内收的角度变化更大,在测量牙齿角度变化 时确实发现牙龈变化与角度变化相关,所以不排除以上研究观察到的结果实际上是因为角度改变引起的[8]。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以牙齿为研究单位调查得出,牙齿位置改变的压低量、转矩变化的2种变量与角化龈宽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而内收量与角化龈宽度无相关性(P>0.05)。

综上所述,正畸治疗期间,牙齿移动将会影响角化龈的宽度,即牙齿位置改变的压低、转矩变化越大,角化龈宽度将会缩小,因此,正畸过程中时刻关注角化龈的宽度对医生的牙周全局观念来说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牙位角化牙周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