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2021-11-12李力行赵尚张浩董沈洁

贵州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力反馈冲击波上肢

李力行 赵尚 张浩董 沈洁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235)

脑卒中患者中每年有65%~82%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肩手综合征(SHS)作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2],多采用常规物理治疗,在评估方面采用较为主观的评定量表。本文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常规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诊断为肩手综合征的患者50例。纳入标准: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SHS临床诊断标准[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肿瘤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出血性疾病、血栓形成患者、妊娠患者等;接受神经阻滞术等手术患者;3 d内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脑卒中前确诊颈椎病、肩周炎等其他疾病有肩痛病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68±11.91)岁;实验组男22例,女3例,平均年龄(62.28±13.7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良肢位摆放、运动疗法及电刺激等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冲击波治疗:使用MP50发散型体外冲击波治疗仪(瑞士Storz Medical公司)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首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定位,包括肩关节囊周围(包括肩胛下肌肌腱、肱三头肌长头腱、盂肱韧带、喙肱韧带等)、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其他局部疼痛部位。冲击波治疗参数:治疗探头直径一般选取15 mm,治疗压强2.0Bar,每次冲击2 000~3 000次,频率5~8Hz,压力2.0~3.5Bar[4],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增减,治疗3 d/次。疗程均为4周。

1.3观察指标 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FMA)评定上肢功能;采用目测评分法(VAS)评估关节疼痛情况;采用Fourier M2上肢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系统根据患者的完成情况自动生成训练评分。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系统评估 治疗4周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系统评分比较

3 讨 论

目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5]、运动治疗、针灸[6]等)及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7]、双磷酸盐、降钙素、中药等),药物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症状,但因其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8]。而单用非药物治疗的疗效不够理想。而单用非药物治疗的疗效不够理想。本文结果表明,体外冲击波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对患者上肢关节肿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起到较好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优点在于:(1)为非侵入性治疗,安全性高;(2)治疗时间短,可在门诊进行治疗;(3)无明显副作用。体外冲击波对于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被认为是由于其抗炎作用和抗纤维化作用可以改善肩关节周围韧带的囊膜增厚和挛缩,同时抑制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增加[10]。因此体外冲击波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可明显降低患者肩痛,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上肢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训练及评估方式,其系统根据患者的完成情况自动生成训练评分[12],本研究采用上肢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系统结合上述量表作为评估手段,结果更加全面、客观。

综上所述,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的改善及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显著。

猜你喜欢

力反馈冲击波上肢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电液力反馈伺服控制技术的研究
武汉冲击波
一种三维力反馈训练仿真控制系统设计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基于磁流变液的线控转向力反馈装置探究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医生集团冲击波
力反馈技术水墨扩散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