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白在台词训练中的重要性:演员舞台魅力的直观展现
——以曹禺的话剧为例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曹禺话剧魅力

(西南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说到中国现代话剧,就必须提到中国现代话剧成就极高的剧作家——曹禺。曹禺时期的中国话剧对于独白的运用非常少,而他的话剧《雷雨》、《日出》、《原野》中都加入了欧洲近代戏剧的写作技巧,因此他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独白,更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彰显演员的舞台魅力。

曹禺先生在处女作《雷雨》中,就借鉴了莎士比亚的戏剧,通过人物的独白挥洒对人生的感悟。曹禺赋予了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与冲突,这也是他的特色。

在戏剧中所运用的独白我们称之为“戏剧独白”,是角色独自一人说出表现心理、思维活动的台词。它是人物以自我主观的世界为交流对象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是人物内心冲突的外露,是人物心理深层的揭示。曹禺在现代戏剧中加入独白的运用,使得独白成为他作品中标志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使独白成为20 世纪现代话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这也是他所创造的每一个主要角色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不论是蘩漪、陈白露还是鲁侍萍、方达生,每一个角色通过演员的解读,都能在舞台上呈现出最出彩的一面。

看过李智伟所著的《台词教学思考》一书便能明白,所谓独白,“独”为独自之意,“白”就是心里的话。生活中我们所见最多的是剧情独白和心理独白。前者以剧情和情节为主,夹杂着心理描写。后者以心理描写为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心独白,它适当地把一些剧情一笔带过。所以,独白其实就是将剧情独白与心理独白相结合。演员需要让这些话从心里跳出来,并将这些话在说出来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转化。独白从审美的角度而言,具有写意性,它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想说而不能说的话。独白在西方戏剧中尤为典型,在中国的戏剧中常用对白,因为对白更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演员的舞台魅力包含了角色的魅力和演员自身的魅力。它是包括演员自身的形象、气质等天赋因素以及在舞台上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对观众的吸引力在内的魅力,也就是演员一个人在舞台上能够站得住,能让观众想看、愿意看,让观众觉得舞台是美好的。演员在呈现剧本人物时,有对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良好把握,所以观众在舞台上既能看到剧本所塑造的人物,也能看到演员理解过后所诠释的人物。而独白,就是演员在舞台上独自说出台词,对观众是否愿意观看表演,是否能够走进角色、走进演员具有决定性影响。

独白表达的难点,一方面在于它饱含了人物角色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于它是人物用语言去表现性格特征的方式,往往将人物性格特征中最深沉、最隐秘也是最细腻的部分集中表现在字里行间。例如曹禺先生在《北京人》中描写江泰由“说吃”所引发的情感宣泄,其中就包含了人物性格中的诸多特征。人物性格特征的创作与情感体验的创作是表演创作的重点,独白是最能够将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情感体验集中展现出来的语言载体。综上所述,独白中凝聚了大量的人物内在的性格特征和情感体验因素,因此,在独白的练习中应当对性格特征和情感体验格外关注。

独白不仅仅是通过声音来展现,还可以通过演员的舞台造型、舞台行动来展现,那么就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去分析。

从视觉的角度来说,观众第一眼看到的是演员的外在形象,是演员经过造型加工之后的模样,所以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我深刻地记得话剧版《雷雨》中的蘩漪,我的目光在她出场之后就被吸引过去了:她美丽优雅中带着忧郁,眼神阴鸷却又带着深情与悲伤,她站在那里什么话都不用说,就是一幅最美的画。再说《日出》中的陈白露,长相明艳动人,举止优雅大方,如果光是看外表不看剧情,没人会觉得她是交际花,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哪家少爷的少夫人。这就是演员将自身的形象气质融入到角色当中所创造出来的魅力。

再从听觉的角度来说,一个优秀的话剧演员不能空有一副皮囊,自身的台词功底必须要非常扎实。演员处理独白时气息的控制、情感的运用都要恰到好处。话剧不同于电影,电影当中当然也经常会用到独白,但是电影的独白与话剧的独白又有不同。话剧的独白要求一个人在舞台上组织行动,对角色进行呈现,首先需要符合人物形象,抓住人物个性。其次,独白的台词都是从剧本中所节选出来的,这就要求演员对剧情的来龙去脉要有所了解,对故事的发展要有所把握。电影独白不同于话剧之处,一是在于对演员的要求,电影中演员的声音很多都是通过后期配音形成的,在表演张力上不及话剧;二是从表演形式上看,电影镜头中有远、全、中、近、特的切换,而舞台只能靠演员组织行动来呈现。

举一个例子,话剧版《雷雨》的第四幕中,鲁侍萍的一段独白非常考验演员表演的张力,整段独白通过声音与气息的虚实结合,将鲁侍萍知道自己的儿女不伦后心中的悲痛、懊悔、绝望表现出来,加上舞台行动的配合,完美地体现了独白与舞台的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而电影版《雷雨》中,鲁侍萍此处呈现的重点在于镜头的切换、音效以及道具的使用,加上演员对独白的独特处理,促使整个片段的感染力也很强。两者区别在于独白的呈现方式不同。

再比如在话剧《日出》中,陈白露的舞台魅力也是通过几段独白来最直观地展现的。通过内心独白和语言独白的形式,陈白露的双面人格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她面对昔日友人内心怀念、纠结、痛苦;“我同他们一样爱钱,想法子弄钱,但我弄来的钱是我牺牲过我最宝贵的东西换来的”,表现出她出卖了自己的青春与身体后对身边一切事物的嘲讽、厌倦。这些情感的交织都是通过独白来表现,它们反映了陈白露这个角色真实的内心矛盾与冲突。当演员把这些矛盾冲突通过独白进行表现的时候,观众的目光便被演员所吸引了,不仅仅是因为演员的气质形象贴近这个角色,更是因为演员在独白中展露出来的情感起伏变化感染到了观众,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独白在演员的舞台魅力中的体现。

李石清同样是《日出》中的人物,在他隐忍多年最终爆发的那段独白中,他说:“……有时我是怎么讨厌我自己,我这么不要脸,连人格都不顾地来巴结他们!我四十多的人,成天鞠着躬跟这帮王八蛋,甚至于象胡四这个贱东西混,我一个一个地都要奉承,拉拢。我,李石清,一个男子汉,我——我才不难过。哼,我要起来,我要报复,我要硬得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这里是情感的爆发点,也是舞台上最有吸引力的瞬间之一。他深知自己有丑恶的嘴脸,却为生活所迫,他语气中的无奈、怨恨,他的破釜沉舟,这一切都是通过独白体现出来的。演员在舞台上将所有的情绪都汇聚在心中,在情感堆积的基础上用独白诉说情感,演员通过对剧本以及角色的解读进行艺术化加工,最后形成舞台化演绎。这也就是独白与演员情感的碰撞,角色的魅力与演员自身的魅力相结合,最后形成了演员的舞台魅力。

从曹禺先生的话剧中不难看出:独白在演员的舞台魅力中是最直观的呈现方式之一。为什么曹禺先生的话剧中能出现那么多经典角色,除了他对角色的描写生动形象之外,还有就是演员将自身对角色的理解与自身的魅力相结合,从而展现出贴近观众内心的角色。在曹禺先生笔下,独白与演员的舞台魅力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独白可以展现一个演员的舞台魅力,而一个演员的舞台魅力也可以促进独白表达效果的提升,所以独白在他的话剧中必不可少。演员的表演是戏剧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演员表演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出剧目的成功与否,演员对独白的演绎无疑能为剧目的呈现加分,也为剧目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独白不仅仅能为演员的舞台表现加分,在表演教学中也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独白是台词课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旨在以独白作为素材去锻炼演员,从而提高演员的语言表达技巧。独白能清楚地展现演员的魅力以及演员对剧本的了解程度、对角色的把握程度和对台词的拿捏程度。我们常说表演生要学习声、台、形、表,而这四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会让独白更加出彩,独白也正是这四种形式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直观的呈现方式。“科班生”在表演之前需要练习气息与声音,需要锻炼自己的形体,需要熟悉台词,最后才到表演。所以在表演教学中,往往都会循序渐进地加入独白的练习,以充实演员的内心。

李智伟先生在《台词教学思考》中也谈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白,并且符合教学训练要求的独白其实很少,所以在独白教学中会从对白片段中选择“独自表达”的片段充实教学内容,这样的安排也是可以的,但要分清楚独白与对白。独白具有对白与旁白无法比拟的情感冲击力和艺术渲染力,它能使观众深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也能够充分彰显出演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表演专业台词课的教学中,独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而在训练中深化演员的情感体验,则是重中之重。

由此可见,独白在表演中尤为重要,有了独白演员才算是“活”了过来。而演员的舞台魅力有多样的内涵,观赏角度不同所领悟到的魅力也就不同。在我看来,独白是演员的舞台魅力最直观的呈现形式。独白体现了演员对剧本、角色、舞台规定情境的解读以及与舞美等的配合程度。独白包含了演员内心的感受,并将其由内到外地展现在舞台上,即使是无言的内心独白,情感也是饱满充沛的。不论是内心独白还是语言独白,都需要内心情感的支撑,最终才能将角色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

猜你喜欢

曹禺话剧魅力
话剧《坦先生》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东方欲晓》的魅力
话剧《二月》海报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