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光宇文集研究

2021-11-12高振平

戏剧之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张光宇文集漫画

高振平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张光宇文集中包含了其一生的艺术思想,与其艺术创作作品的辉煌成就相得益彰,是研究张光宇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作为符号的图像,可以领略张光宇的艺术成就与知识构成;通过作为符号的文字,则可以直接领略张光宇的内心世界与思想光芒。从时间轴上看,文献可以生动地勾勒出其思想轨迹,并折射出时代的特征;从一个时间切片来看,文献可以反映其学术的高度与深度和时代背景与文化交流的众多信息。把文献与作品结合起来看,则较为立体的体现出张光宇艺术的风貌与意义。

唐薇老师编的《张光宇文集》中,把张光宇一生可寻的文章,分为《电影评论》、《漫画》、《工艺美术研究》、《民间美术》、《艺术评论》、《随笔》和《书信·题记》几个部分,前面加了《传略》和《自述》,后面附了《附录》、《年表》和《著述目录》等。从《张光宇文集》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张光宇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辟新路者,此路正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之路。张光宇文集中电影评论清新细腻;漫画部分思想尖锐而深刻;工艺美术部分则充分体现了对现代设计的整体认识,最为难得;民间美术部分最能感受到对民族性与传统性的认识与体会;其余部分,可以感受到建国后张光宇忙于各种事物的状况,那种上海滩时的锐气已经全部藏锋,甚至语言体系都改变了,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其积淀深厚,以及现代设计观念逐渐被装饰概念所代替的教学观念的形成。

一、讽刺漫画

现代设计史是一部批判的历史,文化批判是现代设计的灵魂,也是现代文明的体现。鲁迅先生以其辛辣的文笔入木三分地对现实进行剖析,张光宇则以漫画与黑暗抗争。张光宇1928 年写了一篇《黑白画家——沈伯尘》的文章,首次提出了“黑白画”的概念,而后这个概念张光宇很少使用,直到1960 年张光宇给中央工艺美院装饰绘画系三、四年级学生讲课时才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黑白画”。黑白画包含甚广,涵盖古今中外几乎一切由黑白元素形式构成的作品。此文精道地论述了黑、白、灰三种色调的构成知识与文化内涵,也是张光宇先生一生的积累,对平面黑白构成作了总结性论述。

张光宇以宽广的视野来定义黑白画:“黑白画中外都有,传统里、实践中都出现过。‘黑白画’的名字却没有见到过。外国叫‘线条画’,但不等于中国的勾勒、水墨——其实这些都是黑白画。”张光宇所说的黑白画偏于西洋画法,也是用欧洲构成的观念来解读黑白画。张光宇认为中国黑白画的代表人物有陈老莲、吴友如,民国初年的鸳鸯蝴蝶派沈泊尘、丁悚、周幕桥、杨左匋、张聿光等;外国有画家戈雅、珂勒惠支、比亚兹莱,张光宇认为比亚兹莱太装饰了。张光宇说各种风格他都接触,不想定型。但客观上形成了风格。他进一步说道:“我开始学的是西画。但家庭中有些民族民间的影响。无力留学,一开始就在实际工作中奋斗。缺什么,学什么。”张光宇说他的来头,一个是民族民间,另外对墨西哥和德国的东西比较懂。张光宇认为自己搞了十几年广告,受益匪浅,先后经历的两个广告公司,各国画家都有,也是个学校。因此,这是张光宇接触西方绘画与设计的平台。他明确说不希望学生学他,有些人学了他不少毛病。张光宇用西方构成观念解读中国传统绘画,精炼的说道:“陈老莲画中有很多三角。画黑白画要有色彩的感觉,要撑住骨架。”这种一语点破,让人回味无穷的教学,只有张光宇这种大师级别的才能如此老道与自然。

1936 年7 月1 日张光宇写的《光宇讽刺集序》中,开篇写道:“讽刺画是一幕严重的喜剧,讽刺画家是一个悲壮的小丑,严重悲剧是我们的理论,演喜剧做小丑是我们的立身。”此处的“严重”包含了“严肃”与“重大”的含义。此文,是张光宇对漫画家的定位,也是对自己学术角色的生动描绘。《张光宇讽刺集》是张光宇生前出版的唯一漫画作品选集。这时的张光宇已经站在了漫画的一个时代高峰。然而,这样的讽刺画高峰,在中国至今未被超越。张光宇以一种漫画圣战的气概在《漫画·漫画界·漫画家》一文中写道:“我们决不能迷惑某种主义而做主义的工具画漫画,那根本就打破了自己为什么画漫画的原理;我们要认清楚:漫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他不是某一种艺术的附属品,在他里面不会产生出内廷供奉派的漫画家来,也不会有在野撒谎,在朝替别人做传话筒的丑态。”此时张光宇的此种精神正是现代文化批判精神集中思想体现。1946 年7 月,张光宇在他的《西游漫记自序》中明确写道,如今的唐僧一行只有去取“民主真经”,方可实现众生的幸福,把众生的苦海化为乐土。把牛魔王一类的妖孽统治的世界,变成众生自己主宰的世界。这几乎是个历史演进中的永恒话题与使命。

二、工艺美术

如果说文化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张光宇的讽刺漫画中,那么张光宇的现代设计思想最具前瞻性,学术价值最高。张光宇是中国最早完整而较为全面的认识到现代设计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当然,张光宇所用的名词还是“工艺美术”,这个从日本传来的复合词,同时也对应了英国威廉·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张光宇对工艺美术的认识中,既有日本民艺学者柳宗悦的哲思深度,又体现出了对传统与西方现代设计的广度思考与架构。

《工艺美术之研究·研究者的意志》一文写于1929年,那时张光宇29 岁。张光宇认为伴随着物质与生存的演进,艺术也愈见向上。虽是物质为基础的人生,也离不开艺术。艺术往往超出宇宙人生种种观念之下之束缚,进入到精神与灵爱的层面。可是现实生活需要的艺术可不是这样的艺术,是关乎切肤所需要的艺术,也就是使用之美和适用之美。而且,张光宇认为这种现实生活的艺术与娶妻生子一样简单,满足眼前片刻的需求与兴奋罢了。张光宇的这种现代设计观念,切合了约翰·拉斯金关于“大艺术”与“小艺术”的分解。柳宗悦在其《工艺之美》一书中这样写道:“美是唯一,但通往美的王国至少有两条道路。一种称为‘艺术’(Fine Art),另一种叫做‘工艺’(Craft)。”接着,柳宗悦论述了艺术被广泛接受而工艺被普遍忽略的现实及其历史根源。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思开始于西方十九世纪中叶,而柳宗悦此文写于1927 年,比张光宇只是早了两年,以此可见张光宇的工艺美术以及现代设计思想在当时中国的前瞻性与高度。

张光宇认为研究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艺术是工艺美术,透过日常生活更进一步说,不但是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人们欲望驱使的产物。是欲望锅炉下的燃料,欲求没有满足的时候,自然锅炉与燃料的作用也始终不会停息的。1985 年英国设计史家阿德里安·富蒂在其著作《欲求之物——1760 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同样把人类的欲望作为推动设计的动力,而非仅仅是英雄般的设计师个人创作推动了设计史。于此,不得不感慨29 岁的张光宇学术眼光的深邃。他以哲学的高度看待“科学”,认为人类有了历史以来,一直到现在,唯一的伟力在世界的中心认为可为或不可靠的东西是“科学”,而科学的进步总账便是战争的爆发!张光宇认为思想决定了研究者的意志,用一种开放包容积极的态度对抗顽固保守才可以研究工艺美术,积极学习西方立体派、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等成果贯通于诗歌与剧坛,这样才是研究者的意志。

张光宇认为要研究工艺美术的前提,就非得先从欧洲着力不可了。张光宇具体指的是欧洲现代设计革新运动。张光宇认为一直不满足于现状,一直有新的企求,这样才称得上现代性。一旦有了满足的心念,就立刻会有保守生长的机会。这种不停息的创新精神,正是欧洲设计史的精髓。除了欧洲,张光宇对日本的工艺美术特别关注,写过两篇关于日本工艺美术三十年的研究论文。文中,关注了欧风东渐中日本的变革与奋起。日本是中西文化的一座桥梁,也是中国需要特别关注与借鉴的现代设计成功案例。张光宇特别指出,日本融入到1900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展览中,虽然他们的作品是日本古风的工艺美术,但是他们敏锐地感受到了这种风行于19 世纪末的动感曲线流行风,即将被直线代替的趋势,因此日本的工艺美术总是与欧洲设计思潮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甚至互动。张光宇对欧洲设计史的认识建立在其艺术哲学的基础上,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经过一番战争算的是科技的总账,以后注定另一册帐薄开始,一切繁杂装饰的想象都被摒弃,择定了单纯轻快的简洁风格。张光宇早在1929 年到1932 年就已经对现代设计认识得如此深刻。可惜,这些东方包豪斯的思想却被时代的跌宕与民族的灾难所掩盖阻挡。除了这些深邃的文章外,张光宇还撰写了各国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技艺,如欧洲的玻璃工艺、意大利的瓷器、板料与木器和旋转建筑等短文,介绍了当时世界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三、民间美术

张光宇的传统文化之根扎在民间美术中,这是他最深厚的基础。因此,张仃用“毕加索加城隍庙”来总结张光宇的艺术构建。张光宇对于西方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学养与中国民间艺术、民间美术和民间手艺的结合,造就了张光宇的历史高度。民间美术对于张光宇来说是肥沃的文化宝藏,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他津津乐道并钟情于民间美术,他看到了民间美术的至性在真,超过装腔作势的士大夫涂脂抹粉。这种艺术趣味的抉择正是现代设计为大众服务思想的根基。日本的柳宗悦开创了民众的手艺的学问,英国的工艺美术先驱威廉·莫里斯掀起了手工艺运动,同样也是秉着“来自民众,为民众服务”的艺术理念。

张光宇眼光独特,他喜欢收集民间各种视觉符号,例如无锡纸马的神仙造像。张光宇认为这些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宗教神仙像艺术价值被人忽视,造像的笔触轮廓雄健,色调明快,面部与个性的变现生动。张光宇称之为四绝,“皆神绝妙绝而新绝奇绝之作也”。张光宇在他的《中国民间艺术宗教神像》一文中,列举了15 种神仙图像说明。现在很多人已经不能辨认一半以上的神仙了。无锡纸马属于民间木版画,是一种印、绘结合的民间工艺。因为祭祀后即焚,因此很难流传下来,极其珍贵。同样张光宇以符号学的眼光看待戏脸艺术,这种图案符号的装饰都具有象征意义。脸谱图案色彩的语义正是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不论张光宇是不是通晓符号学理论,但他的这种研究方法正是语义学的精髓所在。

张光宇对于民间艺术的眼光不止停留在视觉层面,还涉及到了声音符号层面,这就是他的另一个重要系列作品《民间情歌》的诞生。他深切地感受到了民间情歌的“至性在真”,“实在因为歌中所写男女的私情太真切,太美丽了。我相信世界唯有真切的情,唯有美丽的景,生命的一线得维系下去;虚假的铁链常束住你的心头,兽性的目光往往从道学眼镜的边上透过来。”张光宇追求的是“真”,这正是现代性的体现,是人性的觉醒,一切的道统都被抛弃,唯有“至性在真”的艺术创作,才可以具有新生命。张光宇搜集吴地的民间情歌,开始创作插图,用他的话讲就是“借的人家的胸襟,而非我自己的情”,声调语言符号传达的情,被张光宇用图像符号进行转化,同样传递和饱含了这种深情。唯有这样的艺术传承与创新,才真正具有艺术的生命与价值。

张光宇在1958 年写的《谈民间年画与欣赏》一文,针对当时苏联学院派教学大一统的背景,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思考。例如,列举有人改革工艺美术系,拿透视与解剖去改,结果不佳,走入自然主义的道路。又有以话剧要求去改革戏曲,全部弄错。文中张光宇还辩证地提出了民间与古典的关系,即民间的东西到了一定时候,要向古典学习;反过来古典的保守到相当程度的时候,要向民间学习。从“门神”中可以看出其接受吴道子的传统,吴道子本身也是民间画家。从娃娃画里可以看出宋代苏汉臣《货郎图》和《百子图》的影响。在学习民间艺术时,不要怕不专业,要怕专而不广、专而不厚。学百家之长,却仍要画“自家笔法”。字里行间闪耀着张光宇灿烂的艺术思想。因此,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创了学院与民间的互动教学模式。

四、结论

张光宇扎根于民间艺术的沃土,吸纳博大传统滋养;积极学习西方艺术,从中获得现代性的滋养;在其黑白画中,融中西,创新意,使艺术从庙堂走向大众,从歌功颂德转为辛辣批判,展现包含文化批判精神的现代观念。张光宇的艺术探索,为中国的设计教育树立了标杆,奠定了基础。当阅读张光宇文集时,会强烈地感受到其思想之热度与世界之脉动息息相关,非常超前。如今,进一步研读其文集会感到张光宇艺术思想光芒万丈,如寒夜中一堆熊熊燃烧的烈火。研究张光宇时,更要反思那个时代的问题,也要反思当下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注释:

①《张光宇文集》唐薇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152 页。

②《张光宇文集》唐薇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024 页。

③《张光宇文集》唐薇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025 页。

④《工艺之道:日本百年生活美学之滥觞》,柳宗悦,(台北)大鸿艺术股份有限公司,2013 年版,第34 页。

⑤《张光宇文集》唐薇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062 页。

⑥《张光宇文集》唐薇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062 页。

⑦《张光宇文集》唐薇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079 页。

⑧《张光宇文集》唐薇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087 页。

猜你喜欢

张光宇文集漫画
《熊铁基文集》出版
为了前方
——张光宇艺术12燃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张光宇:令黄苗子念念不忘的人
重新打捞张光宇
《郭汉城文集》简介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写在《郭永怀文集》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