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百名学生助理培养计划”为例

2021-11-12沈伟兵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品牌化助理育人

■沈伟兵/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项目的品牌化建设,就是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过程中,依托前期学生工作基础进行调研,对整体运作方案进行规划设计,注重项目管理、过程创新、内涵深化,积极构建“三全育人”的科学平台和有效机制。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在学生管理工作项目化的基础上,挖掘优势、凝练特色,探索“思政教育+素质教育”有效融通的途径,提出“项目品牌化”理念,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创新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内容和方法。

一、“百名学生助理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目标与思路

在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单一的文化教育已不能与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相匹配,高校须适应时代需要,从创新教育的战略高度寻求新发展,打造具备“德才兼备”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栋梁,才能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2017年,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结合新时代育人要求,探索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创建“百名学生助理培养计划”项目,积极发挥学生骨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二、“百名学生助理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建章立制,健全育人工作规范性

学生助理岗位作为学生骨干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提供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实践过程,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性探索,是高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完善学校的育才机制,更好地助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为推进校园育人的实践活动,2017年学校出台《关于推进“百名学生助理行动”实施方案》,2018年9月对“百名学生助理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的选聘流程、工作管理等进行进一步修订,不断规范项目育人工作的运行机制及保障机制,保障项目扎实推进开展。

(二)阶梯培训,提高育人工作实效性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学校项目团队围绕“职场认知”、“团队建设”、“能力塑造”、“成果展示”等方面定期开展培训,为学生助理制定“思政教育+素质教育”阶梯式培训计划,教导学生掌握到成为优秀助理必备的基本素养,锻炼起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帮助受聘学生实现健康快乐学习成长,扎实推进学校实践育人工作进程。

通过阶梯式培训,既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又弥补学生助理团队工作经验、实践能力的不足,形成育人工作特色,深化育人工作维度,提高育人工作实效性。

(三)导师助力,确保育人工作针对性

用人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对本部门受聘学生的岗位职责、岗位要求以及培养计划都制定有细致的安排。学生助理在学校定制的专属《成长手册》上通过制定学年工作计划、撰写每月成长总结等内容记录自身的点滴成长。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助理的成长成才,学校还为各位学生助理配备成长导师。通过导师针对性的关怀指导,强化教书育人本职,加强学生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生助理“助师助同窗、理己理人生”的培养理念,深刻体会到“学生助理”这一工作岗位背后蕴含着的责任与使命。

(四)复盘反馈,提升育人工作完善性

实践既是育人的手段,也是育人的过程。学校项目团队坚持每次实践活动后,对活动活动组织、开展情况进行工作复盘,接收学生助理的意见反馈,认真研究、探索活动开展的问题与亮点,实现活动成效、深度上的拓展,深挖活动的内涵,真正实现实践育人的基本理念。同时定期开展督导交流、经验成果的遴选传播,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加强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深化内涵,提升层次,进一步完善项目育人工作开展的水平。

三、“百名学生助理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成效与应用

(一)搭建实践平台,探索职业素养教育新模式

本着切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宗旨,学校大力推行学生助理“岗位职责标准化”、“工作考核精细化”、“岗位素养专业化”的三化定岗原则,转变以往勤工俭学工作内容单一、成长性不强的现象,注重学生助理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自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共选拔出400余名学生聘任于学校各部门,在日常中配合导师参与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以“职场人”的身份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探寻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路径。

(二)打造育人载体,构建校园三全育人新格局

项目通过建立“导师制”,引领教职工队伍树立育人意识,担负育人责任,发挥育人作用,达到全员育人的目的;结合学生助理不同阶段成长特点,贯穿全过程并分阶段、有重点地构建培养提升体系,做到全过程育人;同时,利用校内资源、协同社会力量,积极推动思政工作系统化融通育人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实现全方位育人。通过系列工作的深入开展,构建合作与互动的育人机制,按照育人队伍、育人时间、育人空间三个维度,形成人员上人人参与、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全面覆盖的育人格局。

(三)创新培养体系,谱写高校铸魂育人新篇章

利用项目平台创新培养形式,让学生履行助理的职能,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营造一个小型的社会工作圈,创造了提前适应社会的良好机会。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锻炼,学生助理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与工作素质,对其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终身受益。“百名学生助理培养计划”项目是学校铸魂育人、切实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通过这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第三课堂”,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明白实践对于塑造个人品性的重要性。

四、高校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实践既是育人的手段,也是育人的过程。在高校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实践中理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本着项目环境、载体、对象等元素变迁和创新的工作思维,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新办法、新途径,引入育人工作“项目品牌化”建设理念,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立过程管理、强化反馈机制、推动育人实效。

(一)凝练育人品牌,创新工作理念

实现实践育人项目的品牌化建设,要求项目本身取得一定育人成效,存在继续研究的价值,具备利于校园育人精神传承与发展的校本特色。在此基础上引入“项目品牌化”管理科学,创新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填补以往育人工作的不足,总结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项目品牌化建设可行性路径,进而实现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完善项目机制,推动品牌建设

打造项目品牌,还必须研究制定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品牌化建设方案,不断完善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注重品牌化建设过程中监管体系的构建,对项目活动持续进行监测与评估,保障育人品牌项目的先进性。在建设过程中,高校应鼓励各部门对现有项目展开调研,进行品牌化建设方案设计。同时组织立项申报,对于可塑性较强的项目以立项形式开展品牌化建设的实施推进,在项目监测、评估工作过程中加强指导,定期组织阶段性成果总结,避免项目培育中的盲目性,切实提升品牌建设质量,使得项目拥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三)规范系统管理,保障项目传承

品牌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要求高校通过校级层面的总体策划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大力整合校内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加强项目管理、完善监管机制、强化结果评估机制等工作。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项目运行机制,在品牌化建设中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监管、有评估,有效避免项目实施中因人员变动等情况所产生的无谓工作波动,实现科学有序的“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引领,保障了项目的传承性。

五、结语

高校实践育人项目的品牌化建设是高校针对育人载体的创新尝试,活动引入“项目品牌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规律的新机制,属于一项全校性的系统工程。在项目管理融合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需要高校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对项目思路、模式、方法进行创新尝试,构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自2017年9月创立,迄今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百名学生助理培养计划”项目运行近三年时间,项目仍处在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稳定、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但从长远发展角度上看,该项目设计合理、内容形式丰富、方法路径创新,适应高校育人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变化,值得更进一步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品牌化助理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生活小助理
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大兴路径”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自在如风
助理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分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