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21-11-12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党员信息工作

郑 铭/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一、大数据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弥补反馈路径和手段的缺失,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性

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传统模式下,高校党建工作是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的,方式比较单一,对学校整体把握方面缺乏反馈路径和手段,导致容易出现党建工作形式化的问题,工作实效不足。大数据信息源的研究对象是原始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信息源进行全局系统的分析,弥补了缺乏反馈路径和手段的缺失。同时,建立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共享,发挥出大数据的作用,对党建工作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便于从整体上把控,及时掌握第一手数据,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为问题解决提供新思路。将大数据应用到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出先进技术优势,推动工作方式优化升级,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高校发展更好服务,党建工作重新焕发活力,促进高校间和高校内部党建工作的集约化整合和协作化发展,有效整体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

(二)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党建工作的创新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用户的急剧上升。数据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大数据有着数据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数据来源多样、类型较多、结构复杂等,有着各自适用范围。数据分为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以文本的形式存在,是比较传统的;非结构化数据以文字、表格、图像、音频等形式存在;半结构化数据以文本文档形式存在。非结构化数据占了总数据的半壁江山,而且增长速度日益加快。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非结构化数据有着极易传播的特点,一经发布,只要触碰社会痛点或矛盾点,就会急速升温成为社会热点并迅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扩展开来,传播力和影响力不容小视。

(三)建立有效数据信息集合,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

数据具有准确性,可以真实反映出情况。高校多是青年党员群体,青年学生具有流动性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容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给高校思想动态把握、行为管理约束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面对这一难题,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具体信息数据化,进一步提升党员管理的精确性,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挖掘出大数据使用价值,融入到高校党建工作中去,需要掌握多元的信息。每个高校实际情况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挖掘建立有效数据信息集合,建立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将工作落实落细,实现数据的“增值”,让高校党建工作更加高效、快捷。

(四)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保障,提高党建工作的时效性

大数据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快速获取信息,表现在对数据抓取、分析和结果运用的及时性。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网络行为产生了海量数据,其中包括很多有价值信息。面对复杂的信息,传统技术很难对其进行分析,容易造成工作上的漏洞。相比较而言,大数据技术具有时效性的优势,在最短时间内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高校党建主要面对的是青年师生党员,在实际开展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及时了解,迅速应对,工作时效性至关重要。提高高校大数据技术运用程度,将其作为党建工作开展的必要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分析制定有效应对策略,为决策制定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保障。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创新意识不强

运用大数据高校党建工作开展,首先要树立起正确、先进的工作理念,对实际工作开展进行指导,明确育人目标,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各级党组织重视党建工作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党建官方网站、党员数据库、党员教育平台等,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但还停留在数据收集阶段,利用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落实到具体工作效能不强,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运用大数据开展工作的理念还有待加强。首先大数据没有和党建完全融合,只涉及到一些简单工作,导致应用效率低下,很难发挥出有效作用。其次党建工作受到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大数据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主要力量还得靠人。思维模式没有发生改变,工作效果也就很难改善,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

(二)融合程度不高

一方面运用中存在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结果可视化不足的问题,阻碍了大数据技术和实际工作的融合。另一方面技术的普及化也是当前面临难题,高校相关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素养不高的情况。高校从事党建工作队伍中普遍缺乏技术专业人才,对大数据技术并不了解,也是造成应用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发挥出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积极吸收优秀技术人才补充党建工作队伍,更好的为高校发展服务。同时大数据党建还需要技术应用层次的提升,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三)相关工作体制没有建立健全

高校现有的工作机制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首先是数据丰富性不足。党建工作数据比较匮乏,和大数据的实际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二是管理平台综合性不强。高校内部多实行条块化管理模式,不同部分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保证工作有效开展。在这种情况下,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据共享。三是保障机制的完整性有待提高。安全问题是大数据应用的首要问题,网络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一旦系统会遭遇病毒的入侵,造成信息泄露,使得工作开展异常被动。将重点放在大数据运用上,必须重视体制建设,体制不健全,发展环境不稳定,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四、基于大数据视角的高校党建工作提升路径

(一)树立大数据思维

正确思维是行动的前提条件,强化大数据理念,对工作模式进行改革,不断加强学习,掌握并有效运用大数据,作为党建质量提升的技术条件支持。高校党委要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明确党建工作由传统思维向大数据思维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大数据和党建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出大数据作为新技术、新手段、新思维和新理念的优势,不断提升党建质量,保证各项事业的开展,激发出高校内部活力。提升队伍整体水平、加强组织、党员之间的联系,保证信息共享,实现从传统网络平台的点对面的单向辐射转变为多维交流,提高对内部运行的监督。建立智慧党建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用户、应用、数据资源和技术支撑四个方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整合,为平台数据分析、处理提供支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顺应改革的需求,积极学习大数据思维,在工作中践行,不断提高技术利用效率,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促进党建创新工作模式的形成。发挥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用大数据思维提升党建质量,自主投入到具体工作中去。

(二)大数据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

1、优化学习教育和工作模式

认真分析各个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发挥技术优势,在了解师生党员思想动态的基础上,优化学习教育和工作模式,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预警在前,提前拟定应对策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消除,防止扩大影响范围,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2、科学评估党内制度规范运行情况,在完善中走向科学化、标准化

以往对制度运行情况判断主要依靠经验,受到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存在感性评估、判断误差、时效性差等问题,无法准确反映出实际情况,对后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大数据技术将看似没有关联的数据信息联系在一起,通过分析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运用大数据,实现从后置化到前置化的转变,增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针对性。

3、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

部分高校党支部存在组织生活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等问题,人员参与积极性较低。利用大数据技术,突破支部工作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保证信息高效、准确的传递。对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日常行为数据信息的记录、收集、挖掘、跟踪、分析,能够总结出内在规律,为基层组织建设反馈有效的信息。数据根据党员自身行为发生着变化,参考外部社会环境进行预测,帮助党组织更加精准、快捷的了解党员需求变化,针对性提供教育服务,有利于提高效率和质量,切实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激发党员工作热情,强化党员责任意识,增强内部凝聚力,将力量集中到中心工作中。

(三)完善工作机制

要建立领导协同机制。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有党政一把手牵头,由行政、教务、后勤等多个部门组成,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安排部署和政策制定,重点整合资源力量,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打破数据壁垒限制。同步培养技术人才,加强队伍的建设,除了熟悉党建业务外,还要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员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通过不断学习优化自身知识结构,适应党建工作的需求。不断提升信息安全等级。网络安全是社会关注的问题,高校也要加强安全建设,及时学习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保证高校信息环境安全,注重数据的保护,创建出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多方面多角度细化抓手,完善工作机制,为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基于大数据视角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高校党建工作队伍要自觉加强大数据技术运用,不断优化党建工作模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党员信息工作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不工作,爽飞了?
订阅信息
党员标准是什么?
展会信息
选工作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