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策略

2021-11-12王怡丹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层面危机心理健康

王怡丹/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面对来自就业、学业的压力,一部分大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如果负面情绪得不到疏导,那么最终就会导致心理危机的出现,心理危机是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者面对重大挫折的时候,不能采取正确态度去面对,这种心理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体成长,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以及相关对策的制定,为大学生未来就业以及发展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及概念解读

大数据能够充分体现信息时代数据量的庞大性,当前行业内还未形成明确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国内外的专家也从各层面对大数据技术开展了有益的研究。如莱尼从该项技术的特征入手,将其定义为通过常用软件获取和管理数据所投入的时间明显大于标准参数的数据集合。而高德纳公司则从其应用性的层面出发,指出可将大数据定义为需要新的处理手段才能够具有决策和优化能力的信息资产。随着行业学者研究深度的不断增加,大数据技术概念的内涵得到了更大的丰富,外延也实现了更广泛的拓展,已成为技术概念所形成的新型战略和思维形式。

从整体方面分析,大数据属于行业新兴的生产要素和渠道,先作为一种战略选择,此后才研究技术实现类的问题。该项技术已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手段,对推动行业进步也起到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见,大数据是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优秀成果,其对科技、思想、教育及心理等多方领域必然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也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需在此时代背景下,主动将先进技术纳入到教学理念和活动规划中,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不断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大数据时代对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预警的有效性、准确率

能够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初便准确识别和提出预警,能够大幅降低学生由于心理作用而出现意外伤害等事故的几率。构建危机预防机制的宗旨便是基于已掌握的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尽早的识别和干预,从而将心理引导工作尽量提前。当前高校对学生心理危机的辨析主要通过对新生的普查来完成,或者借助心理辅导人员的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可见判断结果明显缺乏客观依据,时效性也难以保证。而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该方面的工作中,便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学生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而及时的掌握,并形成数据库,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上述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依据标准的心理危机预防衡量参数,经过模型筛查来辨别学生存在心理危机的可能性,并针对可能实施有效的引导,从而化解危机识别方面的难题,同时也提升心理危机教育和引导的准确性。

(二)拓展和深化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方法

有研究人员总结出,在数据信息时代,以多样化的网络信息载体的发展和技术处理方式的进步为背景,对学生开展心理危机的预防可采用更为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可基于以往观察和反馈等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的媒介功能,尽量拓展对学生信息的收集渠道,通过建立动态的互通平台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使心理教育工作人员能够近距离与学生形成互动交流,构建更为实用的自助服务模式,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干预,充分调动学生自身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的积极意识,突破以往被动接受引导的局限,从而创建更为主动的干预方式。

(三)提高心理危机预防的针对性、差异化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会受到多样化因素的作用,因此为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几率,心理健康辅导人员以往多应用统一的方式进行该方面知识的渗透教育,难以实现预期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准确预判各类影响因素,并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处理,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手段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便成为多数工作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信息时代为分析学生个人或者群体的心理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高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人员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并建立差异化的数据模型,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在学生行为、爱好等方面的信息总结结果制定具体的引导和服务方案,从而切实提升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能力,全面优化心理危机的预防效果。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

大数据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概念,研究领域还未对其形成更为明确的定义,具体的解释表述也较为多样。如维基百科便将其描述为:容纳庞大信息的集合,难以通过普遍的数据管理途径或者处理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对大数据的处理主要需解决信息获取、存储、转换及可视化等问题。而以管理学的理论角度来分析,大数据也可解释为:能够综合体现物质和精神领域变化状态的信息渠道,具有更为明显的复杂性,同时其决策更具有实用性,增长速度更快,价值更高,具有更多的潜在价值。大数据之所以受到各行业的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其能够应用科学的计算方式来分析海量信息,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个体行为,转变以往通过主观推测进行预判的模式,而提出更多客观的数据分析。因此在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全面应用该项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选课、生活、人际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并基于量化信息分析学生形成的心理状态,实现提前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从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具实用性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首先在校内组建数据采集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校管理者、学生管理部门、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及医院、保卫等各相关处室的代表。小组成员应致力于推进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搭建,进一步明确分工,完善职能,从而推动心理健康工作高效落实。其次,应提升信息开发行为的规范性。当前对信息搜集和挖掘等方面的处理工作还未形成明确的规定条款,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处理的效率,对具体的执行行为也没有建立明确的要求和衡量准则。因此,高校应在国家相关法律条款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提升信息开发的规范性,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及公开程度,从而有效保护学生的信息隐私,明确信息的使用途径,避免出现信息外泄而导致学生隐私曝光的情况。

(二)建立数据采集平台

高校学生的不同方面的信息会分别存放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掌握学生选课及受到处分等方面的信息;学生处则掌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者比赛等方面的情况;心理健康中心则掌握学生的心理排查等数据。此外,随着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不断提升,其也会通过微信、论坛等平台留下各类数据信息。如果高校内的各职能部门无法实现协调配合,便难以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导致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表现出孤立性,也难以发挥信息的预期价值。而大数据技术便可有效打破上述的心理孤立局面,能够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全面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从以往原始、零散的数据中总结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以此作为心理危机的预判依据。任何危机发生均会在之前形成一定的预兆,那么大数据技术便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其规律特征,从各方面来实现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预判。若想实现信息的多渠道整合使用,便需高校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数据采集平台的建立,在统一的平台中,各部门的信息会得到高效整合,为工作人员提供更为客观而准确的分析结果,从而不断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度。

(三)建立数据反馈系统

将数据平台所获得的分析结果提供给专业的心理干预工作人员,才能发挥信息处理的最大作用。反馈系统中应具有高校、学院及班级三个层面。在高校层面,主要通过心理健康中心发挥作用。中心内有更为专业的辅导教师,可从全面角度对干预方案和手段掌握并利用信息内容。教师会结合分析结果对干预方案进行更为专业的完善,针对重点关注人群的行为进行宏观引导。同时还需承担指导学院及班级层面具体工作开展指导策略的制定工作,并接受其他层面的信息反馈,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案。在学院层面,主要通过辅导员发挥作用。每个二级学院均设有专职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人员。其能够结合高校层面的工作指导意见,基于统一的干预策略重点关注高危人群,进一步落实心理健康的引导措施。该层面可作为高校与班级层面的衔接层,可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引导策略,提升心理健康干预手段的有效性。在班级层面,主要需借助导员及心理委员落实引导工作,他们作为一线心理辅导人员,能够对高危学生的生活、行为等信息更为细致地了解,工作开展也会更为顺畅。能够及时掌握高危人群的异常行为并进行及时干预,并将信息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学校层面和家长,给予高危人群更多的引导和安全防护。

四、结语

从现阶段大学生心理状态来看,心理危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高校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结合大学生心理状态、心理特点,科学选择心理危机预防手段,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层面危机心理健康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危机来袭/等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