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推腹阴阳推拿法改善新生儿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研究

2021-11-10万洪城邹小红

实用临床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腹围阴阳功能性

万洪城,邹小红,张 敏

(南昌市第一医院a.儿科; b.医院感染管理科,南昌 330008)

功能性腹胀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腹胀为主观感觉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腹胀伴有腹部膨胀、隆起的慢性经过,但无器质性胃肠道疾病的改变,也不符合其他功能性肠病的诊断[1]。新生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其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运化功能低下;肠道通降机能不完善,容易气机痞塞不通,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得下降,清浊相混,气机失畅而出现腹胀[2],并可导致新生儿膈肌运动受限,肺活量减少,胸腹腔内的血液循环受到限制,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加重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甚至危及新生儿的生命[3],故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腹胀症状尽快得到缓解,减轻患儿不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常规治疗主要以腹部按摩、开塞露纳肛、肛管排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肠道微循环等综合方案,但此类措施刺激较大,易引起患儿哭闹致腹胀加剧,治疗效果不甚理想[5-6]。分推腹阴阳法通过穴位按摩,调节早产儿脏腑气血,对胃肠动力有正性促进作用[2],且能刺激皮肤触觉感受器,将冲动传导至神经中枢,产生生理性反射,使胃泌素分泌增加,促进肠蠕动[7-11]。本研究将分推腹阴阳推拿法用于新生儿功能性腹胀的治疗中,探讨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入住南昌市第一医院新生儿室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出生24~72 h,且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并有腹部明显膨隆、哭闹不安、精神差、进食减少、呕吐、便秘/腹泻等症状,腹部X线检查提示肠腔胀气/有气液平面,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12]新生儿腹胀的诊断标准。

1.2 试验分组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按摩组和推拿组各50例。推拿组男32例,女18例;胎龄34~41周;出生体重1.40~4.50 kg。按摩组男34例,女16例;胎龄33~40周;出生体重1.65~4.80 kg。2组性别、胎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实施。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3 治疗方法

推拿组实施分推腹阴阳推拿法,按摩组采用腹部顺时针按摩法。当新生儿生命体征平稳,在两餐之间喂奶1 h后的安静状态下进行,操作前调整婴儿暖箱温度至28~30 ℃[7],播放柔和的儿童音乐,抬高新生儿头肩部,防止胃内容物反流。操作者进行手卫生后温暖双手,取少许婴儿润肤油于掌心,均匀涂抹于新生儿腹部后开始操作。新生儿皮肤娇嫩,操作手法宜柔和。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其反应,如出现哭闹、肤色及肌张力改变时应暂停动作,并施以安抚。2组均每日实施2次(上午9时、下午4时),每次约20 min。2组患儿均接受同一操作者实施的按摩/推拿,确保操作的同质化。

顺时针按摩法:操作者掌心贴于患儿脐部,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患儿腹部沿横结肠、升结肠、乙状结肠以及降直肠的方向,顺时针画陀螺的形式缓慢旋转按摩50~100次[13]。

分推腹阴阳推拿法:操作者将两拇指置于中脘处,其余四指置于胸廓两侧,两拇指自中脘沿双侧肋缘向斜下分推之50~100次[14]。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1)比较2组功能性腹胀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治疗时间≤3 d,腹部体征消失,腹胀消失,吃奶好,无呕吐;②有效,治疗时间≤3 d,腹部体征减轻,腹胀有所减轻,吃奶较前好转,偶有呕吐;③无效:治疗时间>3 d,原有症状和体征无改善[2]。总有效=显效+有效。

2)比较2组腹围缩小情况。2组患儿均每日上午、下午各测量腹围1次(腹围:空腹时平行绕肚脐上方边缘1周的周长)。评价标准:①显效,腹围缩小>2 cm;②有效,腹围缩小1~2 cm;③无效,腹围缩小<1 cm/无改变/腹围有增加。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Excel进行整理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功能性腹胀疗效

2组功能性腹胀疗效比较,推拿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按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功能性腹胀疗效比较

2.2 腹围缩小情况

2组患儿腹围缩小情况比较,推拿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按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腹围缩小情况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是腹膈式呼吸,呼吸频率快,代偿能力低[9],严重的腹胀可使胸腹腔压力增大,膈肌活动受限,肺活量减少,胸膜腔内血循环受到障碍而加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置不当会引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各种急危重症。目前功能性腹胀的发病机制尚有待研究,通常采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等对症治疗,疗效欠佳。中国传统医学中并无功能性腹胀这一名词的记载,但根据其表现,可以归属于“腹胀病”范畴,并且通过辨证论治治疗后往往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15]。现有研究报道了中医技术的针灸[16]、走罐赤络[17]、中药内服[18]、穴位敷贴[19-20]、中药足浴[21]等方法治疗功能性腹胀有较好的效果,但国内外的研究有限,目前尚无公认的适用于新生儿功能性腹胀且疗效稳定的治疗方案。

中医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体表经络相互贯通,与内部脏器融合[22]。分推腹阴阳推拿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23],简便、无创,为一种较温和的物理治疗方法,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小儿体表进行的操作[24]。通过作用于机体经络穴位,达到通行气血,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加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自动排气、排便以改善腹胀。本研究探讨分推腹阴阳推拿法改善新生儿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疗效,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推拿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腹围缩小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按摩组。证实低成本、基本无条件限制、简便安全的分推腹阴阳推拿法,具有新生儿承受的痛苦小、起效迅速等优点,切实提高了新生儿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疗效。

分推腹阴阳推拿法运用于新生儿功能性腹胀的临床治疗,拓展了中医推拿法在临床各学科的诊疗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可借鉴的中医方案。但本研究的试验设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缺少基础研究、样本量较少、缺乏更多方案的试验对照、无后期的追踪访视等,今后将在此研究基础上更为完善试验设计,扩大样本量,探索辨证论治下的中医推拿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腹胀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腹围阴阳功能性
临床联合超声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的探讨
孕晚期胎儿超声自动测量生长参数对妊娠结局的预测ROC曲线分析*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